分享

李水城:猴子中的吃货最后变成了人| 社会科学报

 chnydy 2016-04-09

社科报 洞见

原题:舌尖的馈赠:人类的进化与饮食革命

作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李水城

◤为何只有人类迈步走上了智慧之路?今天,人类是否还在高速进化?


一个世纪以来,随着灵长类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发现的增加及范围的扩大,有关人类起源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研究方法也逐渐从宏观进入微观,从形态学发展到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领域。但在一些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上,学术界仍然存在很大分歧。


从何处来?

人类的起源一直被列为世界十大科学难题之一。2014年,《科学》(Science)杂志在创刊125周年公布了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难题,其中就涉及人类起源和进化。


《人猿星球》剧照

18世纪(甚至更早),在欧洲的英、法、比利时等国就发现古人类化石、人工制品与绝灭动物化石共存的现象,人们一方面对这些发现感到惶惑不解,另一方面也由于宗教的观念,阻碍了科学研究的脚步。由于早期的地质学一直用“灾变论”理论解释地质的沉积,认为在《圣经》记载的大洪水之前,不会有人类出现。当革命的“均变论”取代“灾变论”以后,科学界才开始关注古人类化石、人工制品与绝灭动物化石共存的重要发现。19世纪中叶,在英国德文郡南部的肯特洞穴和法国北部的布里克萨姆、索姆河畔的砾石层发现古人制作的生产工具。最终,科学战胜了宗教。


一个半世纪以来,尽管考古学家发掘出土了大量早期的人类化石。但是,由于化石材料往往残缺不全,加之不同学者在对化石形态的描述和解释中难免夹杂的主观性、片面性以及不完全归纳逻辑研究本身的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加大了探究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复杂性。


下面记录了人类起源与进化过程中的一系列关键环节:距今1000-800万年,人类与大猩猩分野;距今800-600万年,人类与黑猩猩分野;距今400万年,直立行走的人科动物——南方古猿出现;距今270-190万年,出现了会制作和使用石器的匠人;距今200万年,直立人出现;距今15-20万年,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先后出现;距今4-3万年,现代人取代尼安德特人;距今1.2-1.0万年,农业和家畜饲养出现;距今5000年前后,文字、青铜冶炼、城市和早期国家陆续出现。


货引领进化

人猿相揖别。为何只有人类迈步走上了进化大道?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人类的进化究竟是渐变、还是突变?今天,我们人类是否还在进化?这些问题仍是困扰科学家的难题。



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人与猿的基因有98%相同。这不到2%的差异竟造成人与猿的巨大差别。其中,1%为语言,1%为抽象思维。这很能说明问题。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促进了人类的进化呢?


进化是个漫长、复杂的历史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除了能够灵活地适应第四纪不断变化的气候环境以外,饮食结构、制备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对于进化起到了关键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人类的觅食和食物生产手段在自然界更是独一无二。这其中,学会用火、特别是用火来制备食物是人类有别于其他生物的特殊才能,也是人类从自然界区分出来的基本特征。这一行为对人类适应环境、体质进化、脑容量扩张和社会化等都具有重大的作用。而学会用火与熟食才是人类进化的一个根本原因。


人类究竟何时学会用火?对此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据考古发现,距今50万年前后,人类已经懂得用火。但保存火种的行为则要晚得多,主动“点燃”火种的行为是除了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以外,任何物种都不具备的特殊能力。


人类学会用火至少导致了三个有利于进化的因素出现:首先,它扩大了人类的生境,有利于食用更多的小动物和植物。因食物被加热后会导致分子重组,这对一些原先无法生吃的动物和植物起到了消毒作用;其次,熟食极大地减轻了人体内脏的消化负荷,促使脑容量扩大,内脏逐渐缩小;第三,熟食还可以起到软化和美化食物的作用,有利于营养吸收。更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在于,熟食有利于儿童和老人,可提高人口的繁殖率并延长寿命。以上三方面可谓一环套着一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人类体质形态的进化首先表现为脑容量增加,其次是牙齿变小(特别是犬齿),第三是内脏缩小(仅相当于动物的一半)。研究表明,人类脑容量的扩增经历了两个关键时期:其一是在距今200万年左右,即人属动物(直立人)出现之初。其二是在距今30-40万年。这也是人类遗骸与燃烧的灰烬、烧骨、木炭一起出现的阶段。牙齿变小则与考古发现人类最早使用火塘的年代相一致。内脏缩小的最大益处是将更多能量提供给大脑,有利于大脑皮层的扩张,提升人类的智能。这个变化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人类的创造欲。从能量利用的角度看,增大的脑容量与易消化或经过加热易消化的食物之间建立了生物学的联系,同时将人类用火、熟食与大脑的进化进一步关联起来。


食的猴子变不成人

人类属于杂食动物,且杂食范围极宽广,甚至远远超过了哺乳动物中的猪和昆虫界的蟑螂。杂食也是一种优势,它有助于人类消费自然界中来自不同营养级的各类食物。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还有一项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即吃鱼。人类大脑是由一些特殊的脂肪所构成的。其中有两种最重要的脂肪酸(DHA和AA)在人体内无法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也被称作“必需脂肪酸(EFA)”或“大自然防冻剂”。研究表明,“必需脂肪酸”的最佳来源是冰海鱼油,这是“大脑的营养品”。可见人类捕食鱼类与大脑扩增和体质进化的重要关系。此外,在叙利亚的杜拉(Doura)岩穴曾发现尼安德特人食用紫草科多油种子的证据,而某些植物籽实(坚果)是除了鱼类外也富含EFA的食品。


1969年,美国考古学家弗兰纳瑞(Flannery)提出了“广谱食物革命”的概念。说是在人类进入中石器时代以后,食物的选择较之以往狩猎——采集阶段逐步多样化。奥哈罗遗址的发现将“广谱食物革命”出现的时间进一步提前。可见,人类在食物选择上的重大变化很有可能就植根于解剖学意义的现代人生态系统。


奥哈罗遗址位于以色列的基尼列湖畔,这是一处距今23000年的旧石器晚期遗址。考古发掘出了人类的房屋聚落、火塘及大量的动、植物遗存。其中,除哺乳动物外,还有20余种鸟,数种鱼,140余种植物种子(野生大麦、水果、豆类),包括在石器上发现草籽类淀粉粒残留。


这一发现证实,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人类的食物来源和生业已经开始出现巨大变化,这预示着占人类历史99.9%的狩猎——采集经济行将结束,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将要出现。从此,人类将逐渐摆脱以往纯粹依赖大自然赠与的生活方式,开始转入主动地向自然界索取的生产经济阶段。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
shehuikexueba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