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论夫痰饮者,由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水饮气停在胸腑。结而成痰。言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动 肿 治痰饮诸方 夫痰饮者,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或冷或热。或结实。或食不消或胸腹痞满。或短气好眠。诸候非一,故云痰饮也。 治胸膈痰饮。腹中虚鸣。食…痰饮论夫痰饮者,由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水饮气停在胸腑。结而成痰。言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动 治痰饮诸方夫痰饮者,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或冷或热。或结实。或食不消或胸腹痞满。或短气好眠。诸候非一,故云痰饮也。 治胸膈痰饮。腹中虚鸣。食不消化。或加吐逆。槟榔散方。 槟榔(一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桔梗(半两去芦头) 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 干姜(一分炮裂锉)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治痰饮。发即烦闷不安。兼吐痰水,宜服枇杷叶散方。 枇杷叶(一两拭去毛炙微黄) 人参(一两去芦头)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陈橘皮( 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白术(一两) 治心腹胀满。痰饮不下食。浓朴散方。 浓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紫苏茎叶(三分) 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 赤茯苓(三分) 前胡(三分去芦头) 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 槟榔(三分) 治痰饮。冷气上冲,胸膈满闷。吐逆不下饮食。半夏散方。半夏(二两汤浸七遍去滑) 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 草豆蔻(二两去皮) 又方。甘草(一两炙微赤锉) 桂心(三两)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治痰饮。胃口久寒。吞酸吐水,宜服此方。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治心下有水不散。是胸中痰饮。不能下食,宜服此方。白术(一两) 泽泻(二两)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治痰饮,胸膈不利,宜服此方。半夏(一两) 天南星(二两) 白矾灰(一两) 治冷痰饮恶心,宜服此方。荜茇 治痰饮食不消诸方夫痰者,由痰水结聚在于胸腑。流走膀胱之间。久而不消。流行于脾胃,脾胃恶湿。得水则胀。胀则不能消食也。或令腹里虚满。或水谷不化。或时呕逆。皆其候也。 治脾胃虚冷。痰饮结聚。饮食不消,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一两去芦头) 丁香(三分)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大腹皮(一两锉) 枇杷叶(三分拭去毛两炙微赤锉) 干姜(半 治气隔痰饮。两肋下痛。食不消化。白术散方。 白术(一两) 柴胡(一两去苗) 赤芍药(三分) 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 浓朴(一两去 诃黎勒皮( 治胸中痰饮。冷热不调。食不消化。体重多卧,宜服枳实散方。 枳实(三分麸炒微黄)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紫苏茎叶(三分) 白术〔二(一) 两〕 人参(三分去芦头) 川大黄(三分锉碎微炒) 大腹皮(三分锉) 麦门冬(三分去心) 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吴茱萸(一分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治痰饮积聚。食不消化,宜服半夏散方。 半夏(一两汤浸七遍去滑) 赤茯苓(一两) 诃黎勒皮(一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 焙) 去皮涂酥炙令 治胸中积聚痰饮。时有呕逆。胃气不和。食不消化,宜服人参散方。人参(一两去芦头) 桂心(一两) 附子(一两炮裂皮脐)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三分 汤浸去白瓤焙) 治痰饮干呕。食不消化。及脾胃气隔,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两)柴胡(一两去苗)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白术(一两) 人参(半两去芦 微黄) 槟 治痰饮。破冷气。化宿食。高良姜散方。 高良姜(三分锉) 肉桂〔三(一)两去皴皮〕 浓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白术(一两) 陈橘 分) 大腹皮(三分锉)芦头) 草豆蔻(半两去皮)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治痰饮。心胸积滞。气不宣通。饮食不消。诃黎勒丸方。 诃黎勒皮(一两)前胡(一两去芦头) 白术(一两)草豆蔻(三分去皮)人参(三分去芦头) 神曲(三分炒微黄)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桂心(一两)木香(一两)槟 治留饮宿食诸方夫留饮宿食者,由饮酒后饮水。气停留于脾胃之间。脾得湿气则不能消食。令人噫气酸 臭。腹满吞酸。所以为留饮宿食也。 治留饮宿食不消。腹中积聚。槟榔散方。槟榔(一两) 人参(一两) 桂心(一两)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 郁李仁(一两汤浸去皮)赤芍药(一两) 川大黄〔二(一)两半锉碎微炒〕 白术(一两) 泽泻(一两) 木香(一两)枳实(半 治胸膈留饮。腹中虚满。气逆不下饮食,宜服白术散方。 白术(一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丁香(半两) 赤茯苓(半两)半夏 (半两汤 洗七 两炙微赤 锉) 治心下坚满。此为留饮宿食,宜服此方。甘遂(一钱煨微黄) 半夏(一分汤洗七遍去滑) 赤芍药(一分) 治留饮宿食。寒热烦满,宜服木通丸方。 木通(半两锉) 椒目(半两微炒去汗) 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 浓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川芒硝〔一(二)两〕 甜葶苈(一两隔纸炒令紫色) 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治心腹留饮。宿食不化。腹胀气闷。痰逆头痛,宜服桂心丸方。 桂心(半两) 石膏(一两细研水飞过) 人参(半两去芦头) 川大黄(半两锉碎微 炒)半夏(一两汤 子(一两炮裂去 治留饮宿食不化。芫花丸方。 芫花(一两醋拌炒令干) 甘遂(一两煨微黄) 黄连(二两去须) 麻黄(二两去根 节)杏仁(二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如膏)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巴豆(十枚去皮心研纸裹压 去油) 治留饮宿食。心下伏痛。四肢烦疼,宜服当归丸方。 当归(一两锉微炒) 赤茯苓(三分) 枳实(一两麸炒微黄) 桂心(三分) 川大黄(半两 锉碎微炒) 巴豆(十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治腹中留饮。宿食不消。海藻丸方。 海藻(半两洗去咸味。)汉防己(半两) 甘遂(半两煨微黄)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 治暴宿食。留饮不除。腹中为患者,宜服大黄丸方。 川大黄(三两锉碎微炒) 川芒硝(三两) 赤茯苓(三两) 巴豆(一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 油) 治留饮宿食不化。桑耳丸方。桑耳〔二(一)两〕 巴豆(半两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治痰癖诸方夫痰癖者,由饮水未散。在于胸膈之间。因遇寒热气相搏。沉滞而为痰也。又停聚流移于胁肋之间。有时而痛,则谓之痰癖也。 治痰癖。心腹气滞。攻于胁肋。疼痛。木香散方。 木香(半两) 鳖甲(一两涂醋炙令微黄去裙 ) 前胡(一两去芦头) 赤芍药(一两) 枳壳〔二(三)分麸炒微黄去瓤) 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 甘草(三分炙微赤锉) 白术(三分) 槟 治痰癖,胸中脐下强满呕逆。不思饮食。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两) 白术(一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当归(一两锉微炒)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桂心(一两)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治痰癖气不散。不思饮食,宜服此方。生姜〔二(一)两〕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又方。吴茱萸(一分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硝石(二分) 生姜(半两切) 治痰癖。饮结两胁。满胀羸瘦。不能饮食。食不消化。喜唾干呕。大小便或涩或利。或丸方。 旋复花(半两) 川大黄(三分锉碎微炒) 赤茯苓〔二(一)分〕 人参(一分去芦 头) 桂心 (一分) 川椒(一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 熟干地黄(半两) 防葵(一分) 干姜(一分炮裂锉) 枳壳 又方。 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 甜葶苈(一两隔纸炒令紫色) 川芒硝(一两) 又方。 野狼毒(一两锉碎醋拌炒干) 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 旋复花(一两) 又方。 巴豆(十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杏仁(二十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桔梗(三分 去芦头)皂荚(三分去皮涂酥炙令焦黄去子) 又方。 贝母(一两煨微黄) 桔梗(一两去芦头) 矾石(半两黄泥裹烧半日细研) 巴豆(一 分去 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又方。 赤茯苓〔三分(两)〕 吴茱萸(一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治饮癖诸方夫饮癖者,由饮水过多。在于胁下不散。又遇冷气相冲。致而有痛。呼为饮癖也,其状胁下强(弦)急。时有水声。是其候也。 治饮癖气分。心下坚硬。如杯。水饮所作。桂心散方。 桂心(三分) 白术(一两) 细辛(一两)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枳壳〔三分 麸炒微(令)黄去瓤〕 槟榔(三分) 治饮癖。心下坚大如杯。时复疼痛,宜服此方。枳实(二两麸炒微黄) 白术(三两) 桂心(二两) 治饮癖,胸中结滞。脐下满急。呕逆。不能食。细辛散方。 细辛(一两)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桂心(一两) 赤茯苓(一分) 白术〔二(一) 两〕 治饮癖,胸膈不利。吃食经日吐出不消,宜服吴茱萸丸方。吴茱萸(一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泽泻(一两) 赤茯苓(一两) 赤芍药(一两)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白术(一两) 防葵(一两) 治饮癖。腹胁胀满。心胸不利。少思饮食。郁李仁丸方。 郁李仁(三两汤浸去皮微炒) 旋复花(一两)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川乌头(一两 炮裂去皮脐) 两汤浸 治饮癖。心腹胀满。不能下食。槟榔丸方。 槟榔(一两) 防葵(一两) 白术(一两) 桂心(一两) 麦 (一两微炒) 前胡(一两去芦头) 鳖甲(一两涂醋炙令黄去裙 ) 木香(半两) 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又方。 芫花(一两醋拌炒令干) 皂荚(三条去黑皮涂酥炙令黄去子) 神曲(一两微炒) 半夏( 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木香〔三分(一两)〕 枳壳(一两麦炒微黄去瓤) 治支饮诸方夫支饮者,谓水饮停于胸膈之间。支乘于心,故云支饮。其病令人咳逆。喘息短气。身 体如肿之状,故谓支饮也。 治胸膈间支饮。数吐下之不愈。汉防己散方。 汉防己(一两半) 石膏(四两) 桂心(一两)人参(一两去芦头) 前胡(一两去芦头) 白术(一两) 治心膈间支饮。喘满。心下痞坚。面如黧黑色,宜服此方。 枳实(一两麸炒微黄) 赤茯苓(一两半) 前胡(一两去芦头) 汉防己(一两半) 石膏〔一(二)两〕 桂心(一两) 治支饮。喘息短气。身体如肿,宜服此方。 泽泻(二两) 白术(一两) 汉防己(一两) 治支饮。头痛目眩。心下痞满。枳壳散方。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泽泻(一两) 白术(一两) 前胡(一两去芦头) 汉防己(一两) 旋复花(一两) 治支饮。心胸壅滞。喘息短气。皮肤如肿,宜服旋复花丸方。 旋复花(一两) 汉防己(一两) 赤茯苓(一两) 甜葶苈(一两隔纸炒令紫色) 桂心(一两) 前胡(一两去芦头) 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槟榔(一两) 治支饮。心膈痞急。咳逆短气。不能下食。葶苈丸方。 甜葶苈(一两隔纸炒令紫色)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前胡(一两去芦头) 诃黎勒皮(一两) 紫苏子(半两) 木香(半两) 桂心(一两) 槟榔(一两) 又方。 郁李仁(一两汤浸去皮微炒) 旋复花(一两) 皂荚(三挺去皮涂酥炙令焦黄去子)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泽泻(一两) 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治支饮久不瘥。大腹水肿。喘促不止,宜服此方。芫花(一两醋拌炒令干) 甘遂〔一分(两)煨微黄〕 大戟〔一两(分)锉碎微炒〕 又方。甜葶苈(三两隔纸炒令紫色) 治悬饮诸方夫悬饮者,由脏腑虚冷。荣卫不和。三焦痞满。因饮水过多。停积不散。水流走于胁下,则令两胁虚胀。咳唾引胁痛,故谓之悬饮也。 治悬饮。心腹痞满。水走肠间。两胁引痛。桂心散方。 桂心(一两) 旋复花(半两) 白术(半两) 细辛(半两) 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桔梗(半两去芦头) (半两炮裂去皮脐) 前胡( 治悬饮。腹胁痞急。宿食不化。心胸满闷。前胡散方。 前胡(一两去芦头) 半夏(二两汤洗七遍去滑) 桂心(一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诃黎勒皮(一两) 白术(一两) 槟榔(一两)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治悬饮。心腹气滞。两胁多疼。浓朴散方。 浓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 瓤) 木香(半两) 桂心(半两) 槟榔(三分) 又方。 半夏(三两捣罗为末) 木香(二两) 旋复花(一两) 槟榔(二两) 皂荚(六两三两去黑皮 以 治悬饮。腹满胁痛。旋复花丸方。 旋复花(二两) 皂荚〔二(三)挺去黑皮涂酥炙令黄去子〕 草豆蔻(一两去皮) 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又方。郁李仁(三两汤浸去皮微炒)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草豆蔻(一两去皮) 又方。牵牛子(二两微炒) 皂荚子仁(二两微炒) 治溢饮诸方夫溢饮者,谓因大渴而暴饮水过多。水气溢于肠胃之外。在于皮肤之间,故言溢饮。令人身体疼重而多汗者,是其候也。 治溢饮。当发其汗,宜服白术散方。 白术〔三(二)分〕 麻黄(一两去根节) 赤芍药(三分) 旋复花(半两) 桂心(一两)前胡(三分去芦头) 甘草(三分炙微赤锉) 五味子(一分) 半夏〔三分汤浸(洗)七遍去滑〕 又方。 麻黄(一两去根节) 桂心(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细辛(半两) 石膏(一两) 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治溢饮,胸膈痰壅。头痛呕逆,不下饮食。半夏散方。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防风(半两去芦头) 大腹皮(半两锉) 麦门冬(三分去心) 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 赤茯苓(三分) 白术(三分) 桔梗(三分去芦头) 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 治溢饮在胸间不散。上冲攻于头面。不能食饮,宜服此方。 白术(三分) 木香(半两) 赤茯苓(半两) 人参(半两去芦头) 前胡(半两去芦头)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分)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 治溢饮上冲。头旋目眩。气喘。腹胁虚胀,宜服此方。旋复花(半两) 牵牛子(半两微炒) 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治冷痰饮诸方夫冷痰饮者,由胃气虚弱。不能宣行水谷,故使痰水结聚。停于胸膈之间。时令人吞酸气逆。四肢变青。不能食饮也。 治痰饮。腹胁胀满。呕逆,不下食,胸中冷。前胡散方。 前胡(一两去芦头)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桂心(半两) 干姜(半两炮裂锉)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炒)〕 白术(半两) 人参(半两去芦头) 治心膈冷滞。痰饮呕逆,不下饮食。四肢不和。诃黎勒散方。诃黎勒皮(三分) 浓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人参(三分去芦头) 白术(三分)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桂心(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 治心膈冷气痰饮,胸中滞闷。或吐清水。不纳饮食。草豆蔻散方。 草豆蔻(一两去皮) 泽泻(半两) 人参(半两去芦头) 桂心(三分) 白术(三分)赤茯苓(半两) 半夏(三 子(三分炮裂去皮脐) 浓 治胸膈冷气。痰饮。口中清水自出。胁急胀痛。不欲饮食。此由胃气虚冷,宜服高良姜散方 高良姜(三分锉) 诃黎勒皮(一两) 白术(三分) 赤茯苓(三分) 半夏(三分 汤洗七遍去滑) 细辛 浓朴 (一两去粗皮 治冷痰饮。气滞。心胸满闷,不下饮食。木香散方。 木香(半两) 赤茯苓(三分) 槟榔(半两) 木通〔二(三)分锉〕 前胡(三分 去芦头) 半夏〔三分汤 (一分 炙微赤锉) 治胸中冷痰饮。气满。不欲食饮。半夏散方。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 桂心(一两) 赤茯苓(一两)人参(三分去芦头) 白术(一两) 细辛(三分) 甘草(三分炙微赤锉) 干姜(三分炮裂锉) 治冷痰饮,胸膈气满。吐逆。不思饮食,宜服此方。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干姜(一两炮裂锉) 丁香(一两) 治风痰诸方夫风痰者,是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故成痰也。或冷或热。或结实。食不消化。 胸膈痞满。短气好眠。头眩目暗。常欲呕逆者,是也。 治风化痰。利胸膈。除头目旋眩。令思饮食。汉防己散方。 治防己(一两) 羚羊角屑(一分) 人参(三分去芦头) 桂心(三分) 芎 (三分) 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 两) 细 辛(半两) 麦门 甘草 (半两炙微赤锉) 治风痰积聚。胃中冷气。令人吐食。或吐清水。食饮减少。四肢无力。白术丸方。 白术(二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细辛(一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浓朴(二两去 夏(一两汤 味子(一两) 干姜〔半两(三分)炮裂锉〕 治风痰膈气。呕吐水者,宜服此方。 防风(一两去芦头) 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白术(一两) 前胡(一两去芦头)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治风痰。气逆满。心恶。不能下食,宜服此方。 前胡(一两去芦头) 枳壳(一两半麸炒微黄去瓤) 人参(一两去芦头) 桂心(三分)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 治肺脾风壅痰膈,不下食饮。头目昏闷。四肢烦疼。旋复花散方。 旋复花(三分) 半夏(半两汤浸七遍去滑) 白附子(半两炮裂) 防风(三分去芦头) 羚羊角屑(三 毛炙微黄) 川大 治风痰气壅。发即头旋。呕吐,不下饮食,宜服此方。 前胡(一两去芦头) 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 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 旋复花(半两) 防风(半两 术(半两) 赤茯苓 治膈上风痰。干呕,不下饮食。天南星丸方。 天南星(一两炮裂) 半夏〔半(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皂荚根皮(一两锉) 白矾(半两 熬令汁尽) 治膈上风热。常觉有痰,宜服此方。 皂荚(三挺半不 者汤浸剥去皮子炒干一挺烧作黑灰一挺烧作白灰半挺涂酥炙令黄捣罗为 又方。白矾(三两烧令汁尽) 乳香(半两) 白附子(一两炮裂捣罗为末) 治痰热诸方夫痰热者,谓饮水浆结积所生也。言阴阳痞隔。上焦生热。热气与痰水相搏。聚而不散,故令身体虚热。逆害饮食。头面翕然而热,故云痰热也。 治上焦壅滞。痰热心烦。不欲食。犀角散方。犀角屑(三分) 前胡(一两去芦头) 麦门冬(一两去心) 川升麻(三分) 黄(三分锉)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 甘草(半两生) 桑根白皮(三分锉) 枳壳(三分麸炒微黄 去瓤) 治痰热,胸膈壅滞。口干烦渴。不思饮食。麦门冬散方。麦门冬(一两去心) 枇杷叶(三分拭去毛炙微黄) 石膏(一两) 川升麻(三分)子芩(三分)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赤茯苓(三分) 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 治心肺壅热,胸膈烦闷。痰逆。不能下食。茅根散方。 茅根(二两锉) 子芩(一两) 枇杷叶(三分拭去毛炙微黄) 赤茯苓(一两) 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麦门冬(一两去心) 鸡苏(一两) 人参(半两去芦 头) 治心胸痰热。头目旋痛。饮食不下。旋复花散方。 旋复花(半两) 石膏(二两细研入)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赤茯苓(一两) 人参( 一两去芦头) 草(半两炙微赤锉) 治上焦痰热。头旋目运。心神烦躁,不下饮食,宜服此方。 犀角屑(三分) 苦参(一两捣) 旋复花(半两) 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 麦门冬(一两去心)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前胡(一两去芦头) 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 治痰热。心膈烦满。头痛目旋晕。不纳饮食。枳壳丸方。 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 石膏(一两研水飞) 牛蒡子(半两微炒) 前胡(一两去芦头) 防风(半 大黄 (三分锉碎 治痰逆不下食诸方去痰逆不下食者,由胸膈壅滞。津液不通。痰水结聚。不能消散。流行于脾。脾性恶湿。得水则胀满。心胸不利。多痰而逆,故令不下食也。 治心胸痰积。气噎呕逆。食欲不下。丁香散方。 丁香(一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赤茯苓(一两) 人参(三分去芦头) 鸡苏( 三 去滑) 治痰逆。不思饮食。化涎益脾胃。木瓜散方。 干木瓜(一两) 高良姜(半两锉) 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桂心(半两) 诃黎勒皮 治痰上逆。和胃思食。调利五脏。黄耆散方。 黄耆(一两锉) 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 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 人参(三分去芦头) 桂心(半两) 赤茯苓(三分) 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 白术(三分) 甘草(一分炙微赤) 治胸中痰壅。呕逆。不纳饮食。四肢少力。腹内水鸣。槟榔散方。槟榔(三分)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赤茯苓(一两)白术(二两) 桂心(三分) 人参(一两去芦头) 杏仁(三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治痰逆。温胃口。思饮食。枇杷叶散方。 枇杷叶(一两拭去毛炙微黄)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前胡(一两去芦头) 赤茯苓( 一两) 草豆 治痰逆。不能下食。调利胸膈,宜服此方。 前胡(一两去芦头)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木香(三分) 赤茯苓(三分) 白术(一两) 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浓朴(三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治痰逆。心胸积滞宿水,不下饮食。前胡丸方。前胡(一两去芦头) 白术(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旋复花(半两) 人参(三分去芦头) 草豆蔻(一两去皮) 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 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 川大黄(三分锉 治痰逆。暖脾胃。思饮食。木香丸方。 木香(半两) 草豆蔻(半两去皮) 槟榔(一两) 青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干姜(半两炮裂锉) 治痰逆。暖胃口。思饮食,宜服此方。白矾(一两烧灰) 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 干姜(半两炮裂锉) 治痰冷癖饮诸方夫痰冷癖饮者,为饮水气停聚两胁之间。遇寒气相搏,则聚而成块。谓之癖饮。在于胁下。弦急 起。按之作水声也。 治痰冷癖饮。停积不消。在于胸中。时有头目眩痛。身体手足指甲尽黄。支满引胁下痛。木香散方。 木香(半两) 当归(半两锉微炒) 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甘遂(一分锉煨微黄) 芫花(三分醋拌炒令干) 大戟(半两锉碎微炒) 治痰冷癖饮。腹膈虚胀。常吐酸水。时复呕逆,不下饮食。浓朴散方。 浓朴(三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高良姜(半两锉) 桂心(半两) 神曲(一两微炒) 陈术(半 微赤锉) 半夏(半 治痰冷癖饮,胸膈满闷。不能下食。白术散方。 白术(一两) 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 赤茯苓(二两) 人参(三分去芦头) 桂心(三分)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前胡(一两去芦头) 治痰冷癖饮。结聚。腹胁胀满。羸瘦。不能饮食。喜唾。干呕。大小便涩。旋复花丸方。 旋复花(半两) 桂心〔三分(半两)〕 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人参(半两去芦头) 干姜(三分炮川乌头 (三分炮裂 色) 芫花(半两醋拌炒令黄) 浓 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 治痰冷癖饮。停结满闷,宜服此方。 芫花(半两醋拌炒令干) 桂心(三分) 桔梗(三分去芦头) 巴豆(一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治痰冷癖饮,胸中痰满。心腹坚痛,不下饮食。硫黄丸方。 硫黄(二两细研水飞) 矾石(二两黄土泥裹烧半日细研) 干姜(二两炮裂锉) 附子(一两半炮裂去皮脐) 川乌头(一两炮裂去皮脐) 桂心(一两) 细辛(一两) 白术(一两) 桔梗(一两去芦头 治痰冷癖饮久不瘥。腹胁胀满,不下饮食。四肢浮肿。甘遂丸方。 甘遂(一分煨微黄) 芫花(半两醋拌炒令干) 甜葶苈(一两隔纸炒令紫色) 川大黄(一两锉 母(一两煨 治痰冷癖饮。上气喘满。四肢浮肿。细辛丸方。 细辛(半两) 桂心(三分) 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 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 黄芩(半两) 甘 分) 附子 (半两炮裂 治痰冷癖饮。腹中结聚成块。芫花丸方。 芫花(半两醋拌炒令干) 甘遂(半两煨微黄) 甜葶苈〔一两隔纸(汤洗)炒令紫色〕 川大黄〔一(二)两锉碎微炒〕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大戟(半两锉碎微炒) 郁李仁(一两 酒浸去皮如膏) 巴豆(三 治痰冷结聚成癖。两胁胀满。桔梗丸方。 桔梗(三分去芦头) 京三棱(一两微煨锉) 紫菀(三分去苗土) 干姜(半两炮裂锉) 芫花 豆 治痰冷不消。结成癖块。腹胁胀痛。野狼毒丸方。川野狼毒〔二两细锉炒熟(黄)〕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半夏〔一(二)两汤浸(洗)七遍 又方。芫花(一两醋拌炒令干) 硝石(半两)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治痰厥头痛诸方夫痰厥头痛者,谓痰水在于胸膈之上。又起大寒。使阳气不行。令痰水结聚不散。而阴气逆 治痰厥头痛,胸满短气。呕吐白沫。饮食不消。附子散方。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 前胡(半两去芦头) 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 人参(半两去芦头) 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槟榔(半两) 石膏〔二(一)两捣碎〕 芎 (半两) 治痰厥头痛。防风散方。 防风(一两去芦头) 甘菊花(一两) 牛蒡子(一两微炒) 白附子(一两炮裂) 前胡(一两去芦头) 石膏(二两细研水飞过) 治痰厥头疼。目眩。心膈不利。石膏丸方。石膏(二两细研水飞过) 甘菊花〔一(二)两〕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防风(二两去芦头)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郁李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治痰厥头痛,宜吐之方。茶抹(四钱) 人参芦头(一分) 灯心(一束)上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如人行五里。未吐再服。 治痰厥头痛。往来寒热方。恒山(一两) 云母粉(二两) 治头痛如破。非中风冷所得。是胸膈中痰厥气上冲。名为痰厥头痛,宜服此方。灶下墨(一两)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脐) 又方。苦参(半两锉) 桂心(半两) 半夏(三分生用) 治痰厥头痛方。旋复花(一两) 牛蒡子(一两微炒) 又方。附子(半两生用) 半夏(半两生用) 又方。恒山(二两) 甘草(半两生锉) 又方。乌梅(十枚取肉)上以盐三钱。酒一中盏。与乌梅同煎至七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得吐即住服。 治痰结实诸方夫痰结实者,由痰水积聚于胸腑。遇冷热之气相搏。结实不消,故令心腹痞满。气息不利。头眩目暗。常欲呕逆,故言痰结实也。 治胸中宿痰结实。食欲减少。或发寒热。卧不欲起。前胡散方。前胡(一两去芦头) 旋复花(半两) 桂心(半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川大黄 (一两锉碎微炒)两汤浸去皮尖双 治痰结实。心胸壅滞。常欲呕逆。不能下食,宜服此方。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郁李仁(一两汤浸去皮微炒) 旋复花(半两) 前胡(一两去芦头) 桔梗(半两去芦头) 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治痰结实。寒热发歇。心胸满闷,宜服此吐痰方。瓜蒂(三十枚) 赤小豆(二十枚炒熟) 人参芦头(一分) 甘草(一分生锉) 治痰结实不消。见食欲呕。半夏丸方。 半夏(二两汤洗七遍去滑) 干姜(一两炮裂锉) 白矾(一两烧令汁尽) 草豆蔻(一两去皮) 治痰实,胸中结聚不散,宜服此方。半夏(五两) 皂荚(五挺打破) 又方。皂荚(三十挺不 者去黑皮捶碎) 上以水五升。浸一宿。揉取汁。去滓,于锅内,以慢火。熬令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以盐浆水下十丸。 又方。密陀僧(一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