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泗滨浮石简介

 博学多思写 2016-04-10

BIAN STONE
THERAPY


中国针灸学会砭石分会

筹备组主办

内 部 资 料

第六期

2003年7月

 

古法新用解病痛,调节免疫抗非典

——谈电热砭灸仪的问世

谢衡辉(北京市朝阳医院)

编者按:“非典”刚刚过去,痛定思痛,如何防治各类传染性疾病是摆在我们砭术工作者面前的长期任务。中医讲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指出提高人体机体免疫力是防治外感类疾病的根本途径。最近,各类保健食品纷纷举起了提高免疫力的大旗,作为有悠久历史的一种非药物疗法和非食用保健方法,砭术可以成为人们日常保健,调节免疫增强抵抗疾病能力的重要手段。需要指出的是,免疫反应过强也是一种病理现象,经络穴位疗法的特点就在于双向调节,这一特点已得到现代临床和实验的广泛支持,亦符合中医阴阳平衡的总体思想。下面介绍北京朝阳医院针灸科谢衡辉医师关于现代砭石灸疗的一篇文章。

    灸法是针灸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传统上是与针刺疗法并存、属于中医外治疗法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至今仍在解除各种病痛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灸法可以有效调节人体免疫力,可促使低下的免疫细胞回升,还可促使比例失调的免疫因子恢复正常,在治疗病痛、预防保健、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传统的灸法需要用艾叶制成的艾绒或艾条操作,使用起来颇为麻烦,且艾叶在燃烧的过程中散发出的烟味也会对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的损害,具有一定的弊端。而电热砭灸仪的问世则弥补了传统灸法的不足。电热砭灸仪将现代高科技与泗滨浮石的优良特性相结合,可以使砭灸仪的治疗端维持在恒定的温度,放置于穴位处便可模拟传统灸法,不仅具有传统灸法的热效应,还可使泗滨浮石的超宽远红外波谱对人体经脉的良好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充分发挥灸法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祛除病痛的效果。下面分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传统灸法的应用

    《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也从北方来”。说明灸法燃烧艾绒产生的温热作用可治疗因为寒冷引起的疾病。 随着历史的发展,艾灸治疗疾病的范围早已超出了寒证的范围,它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驱风解表、消瘀散结、拔毒泄热、温中散寒、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回阳固脱、预防保健等作用,可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多种种疾病,涉及寒、热、虚、实诸证。产生这些治疗效果,均与燃艾时产生的热作用是分不开的。艾灸时产生的热恰到好处,除了使人感到特别舒适外,艾火的热力还能通过腧穴深入体内,影响经气,深透筋骨、脏腑以至全身,发挥整体调节作用,而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艾灸只有作用于经络腧穴,才能起到全身治疗作用。例如,艾灸保健作用的产生是与强壮穴如关元、足三里等穴位相结合的结果。艾灸关元穴有回阳救逆的作用;艾灸百会穴有升阳举陷的作用;艾灸神阙穴可以治疗慢性腹泻;艾灸阿是穴可起到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的作用。古人认为,人一过三十岁就应该时常灸足三里,可起到延年益寿、防病祛病、养生保健的良好效果。现代医学认为,这与艾灸增强人体免疫力是分不开的。

二、灸法的现代医学研究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灸法对支气管哮喘、心肌缺血、失眠症、虚证头痛、胃溃疡、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肩周炎、颈椎病、老年性膝关节痛等多种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它的治疗机理多与调节或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关。如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升高了CD3,CD4细胞、CD4/CD8的数值及NK细胞含量。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病人免疫机能亢进者,做灸法后呈下降趋势;免疫机能低下者,做灸法后呈上升趋势。所以,灸法对免疫系统有着广泛的影响,是一种维持机体生理平衡,抗御病邪的双向调节作用。

    有人观察了灸法对一组55到78岁的健康老人的抗衰老作用,发现灸法可明显改善多项免疫指标、预防动脉硬化,而且做灸法后,老人的感冒次数明显减少,便秘、神疲、乏力、夜尿频数、耳鸣等症状也得到了改善。

    在灸法对抗肿瘤的研究中显示,艾灸能增加白细胞,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力,增进NK细胞活性,配合放、化疗起到抑制肿瘤作用,还可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因此,灸法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增强抗肿瘤细胞免疫,提高化疗效果 目前主要用于增强免疫力的选用穴位主要有:神阙、足三里、肾俞、关元、大椎、百会等。当然,针对不同的疾病应有针对性的选穴。

三.电热砭灸仪的使用

    现代研究证实,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包含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红外线,可激发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

    电热砭灸仪所用的泗滨浮石具有超宽远红外波谱(7~20μm),它与人体经脉中胶元纤维纵向红外透射频谱(9~20μm)完全吻合,故可在经脉中传导,将能量作用于远端部位,并疏通经络。有人将电热砭灸仪作用于足三里、委中等穴位,可产生明显的经脉感传反应。因此,电热砭灸仪应用前景极为广阔,它的应用与传统灸法类似,但更加简便易行,适合于家庭、保健中心和各级诊所的保健和医疗。作为砭石疗法的组成部分,电热砭灸仪在调节免疫力、祛除病痛方面将发挥极大的作用,使古砭术在今天焕发出新的光彩。

使用电热砭石保健仪——降血压

刘国清

    我患高血压病已有二十多年,早上起床时用血压计测量血压通常为低压100、高压160左右。自从有了电热砭石保健仪,我经常在早上醒来后,先不起床,把电热砭石保健仪打开,将电热砭石(a石)放在后颈部风府、风池的部位,温度设在48℃左右,作用约半个小时,起来后再测血压,低压降至95,高压降至150左右,平常起床时头昏头痛的现象明显减轻。我觉得,电热砭的使用非常方便,没有痛苦,温度可根据感觉随意调整到最舒服的温度值,效果较好,是高血压患者的保健佳品。

中关村医院针灸科大夫王军

应用砭石治疗银屑病取得较好的疗效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白匕。临床上皮损为红斑、银白色鳞屑,搔痒。患者久经治疗,反复发作,痛苦之极。本病病因不明,往往与季节和患者的情绪有关系。

治疗方法:

1.将患处局部消毒,然后将已消毒好的泗滨砭石铲从外向内平铲患部,反复多次,直至铲平局部,(一般多有出血,方便时可拔罐放血。)将局用干净的棉球擦净。

2.每周两次。每次选1~6个患处,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从前之后,交替进行,反复多次治疗。

3.治疗后的第二天起可用砭石摩擦患处。每日2—3次,每次每处约10—15分钟 。

病案举例:

    病案1:姓名-郭伊琳,性别-女,年龄-36岁,职业-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职员。

    自1975年患牛皮癣至今,经多方服药、涂药等治疗无效。现头发、耳后、腹部、背部、上肢、下肢、臀部(除面部及胸部外)均有牛皮癣,搔痒且脱屑。经其父介绍,于2001年8月20日就诊。

    初期每周治疗三次,每次选一处,先双上肢;下次再选双下肢;在下次再选背部;交替进行砭石刮治治疗;次日用砭石摩擦患处。三个月后,改为每周治疗两次,仍为交替治疗。再三个月后,改为每周一次,又经过三个月治疗,牛皮癣现基本消失。

1.在治疗期间,不服任何药物,不忌口。

2.经常用砭石摩擦患处。

3.治疗9个月后,由于某种原因,停止治疗。现在基本未复发。以照片为证。

    病案2: 姓名-张郡, 性别-男,年龄-35岁,职业-解放军学院教师。

    其肘、腰、腿部患牛皮癣8年,现在局部有红斑、银白色鳞屑且搔痒,经服药仅控制不再发展。于2003年1月5日来我科治疗,每周两次应用砭石刮治治疗,三个部位交替治疗。停药。每次治疗后,次日用砭石摩擦每个患部10—15分钟。三个月后,现局部的病变基本消失。

关于牛皮癣:

1.痊愈标准:红斑、银屑消失。

2.应用砭石刮治治疗牛皮癣,首先有砭石的特性。具有超声波和远红外线,可以清除邪气,活血化瘀,扩张血管,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动力学,对皮肤组织细胞有代谢调节作用。再有经过实践证明,的确有效。

3.应用砭石治疗牛皮癣的确是个较好的方法。

《山海经》砭石地理考证

张维波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砭石是中医最古老的医疗器械,其在医学中的应用早在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巨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的记载。关于砭石的地理起源,《黄帝内经》涉及不多,只在《素问、异法方宜》中指出“东方之域……其病多痈疡,其治宜砭石”,但这仅说明住在东方的人,易患痈疡,治疗适合用砭石,并不代表砭石的产地就在东方。直接描述砭石产地的古代文献当属《山海经》。

    现存《山海经》版本共39篇,18卷,分《山经》和《海经》,其中《山经》26篇,分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和中山经,共5卷,描写砭石产地的内容即在《山经》之中。《山经》共记载了26列共447座山,其中只有两座山记载有砭石,第一处在《卷四、东山经》第一列的高氏山上,“又南四百里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诸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箴石即砭石。另一处是在《卷四、东山经》第二列的骛丽山中,“又南五百里曰乌丽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箴石。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蚩蛭,其音如婴儿,是食人。”从地理上看,两个出砭石的地方都在东山一带,与《黄帝内经》的“东方之域”不谋而合。从具体的地理位置看,高氏山往北的两座山姑儿山和番条山,旁边各有一条河,往北注于海,说明高氏山是靠近海的山。我国河系中向北注于海的并不多,只有山东境内的一些河向北注于渤海,由此证明高氏山应该位于山东境内。另一点证明来自与高氏山同在一列的泰山。高氏山的南面隔三座山的第四座山就是泰山,此泰山是否就是山东的泰山呢?《山海经》描述有一条称为环水的河出自泰山往东注于汶水,汶水就在山东南部的泰山附近,称为大汶河,说明这里的泰山就是山东的泰山,由此证明,高氏山应该就在山东离泰山不远的地方。由此推论,位于与东山第一列山并行的第二列山中的乌丽山也应该在山东一带。

    砭石疗法复兴于20世纪九十年代,其用于制作砭具的主要石料泗滨浮石即产自山东。从地理位置看,泗滨浮石出自泗水之滨,泗水位于汶水南边一点,说明泗滨浮石的产地与《山海经》所述之高氏山和乌丽山的位置相距不远。

    《山海经》的地理描述涉及了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的广大区域,在《山经》描述的四百多座山中唯有山东的两座山有砭石,说明用于制作砭石的石料并非到处都是,它的产地十分局限,这与我国现今发现的泗滨浮石仅产自山东南部而在我国其它地方未有发现的情况十分类似,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泗滨浮石就是古代制作砭具的佳石。

    《山海经》可能有多个版本,传世本的《山海经》对砭石的使用描述不多,而在《黄帝内经太素》中,作者杨上善注释《素问、血气形志》篇中“病生于肉,治之以箴石”时提到:“《山海经》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有石可以为砭箴。堪以破臃肿者也”。这里杨上善引注的《山海经》与现版本略有不同,增加了砭石的使用。在这句话之前还有“形志俱逸,则邪气客肉,脾之应也,多发臃肿,故以砭箴和石熨调之也”,指明了砭石的两种基本用法。

    杨上善在隋唐时代引用的《山海经》版本已无从考证,但位于山东的高氏之山出产用于治病的砭石这一点被进一步肯定。

保健 美容 瘦身

砭石之疗法

1.静坐:将两手掌平放在腿膝上,遗容精、气、神20分钟。

2.用嘻、嘘、鼻吸口呼各9次,以调元气。

3.闭嘴、叩齿三十六次,以及元神。

4.降两手大指,食指摩热,拭鼻两旁二十四次,以培元息。

5.将两手大指,食指摩热各拭眼眶上下左右二十四次,以启元明。

6.将两手摩热,擦两耳腔二十四次,以大元聪。

7.将砭石顺摩腰腿肾经二十四次,以固元精。

8.将砭石顺时针摩神阙(肚脐)二十四次,以振气海。

9.降砭石擦脚底涌泉穴,左右交叉各二十四次以状元力。

10.将砭石按在前胸膻中穴,、胸乳区,顺时针按摩三十六次,以振胸阳。

11.将砭石左右交叉按摩肝、胆、胰、脾区,以梳理内脏气血。

12.将砭石左右自脐腹两旁自上而下按摩三十六次,以调精气。

13.将砭石自颈、大椎至尾骨长强穴,自上而下按摩三次,以固肺、脾、肾真气。

14.将砭石两手足自上而下,由外侧向内侧各三十六次,以通经络血脉。

    每晚用砭石按摩约计40分钟左右,贵在坚持,有抗病、保健,美容、瘦身的作用。


砭术培训班招生

    砭术也称为砭石疗法,是用石头工具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国古代医疗保健方法。据史书记载,古代名医扁鹊就是应用砭术的能手。在我国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砭术被列为中医五大医术之一。近年来,在岩石物理学家和中医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以具有微晶、超声、远红外等卓越物理性能的泗滨浮石为原料制作的砭石佳具开发成功,并总结出新砭石疗法。
    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新砭术疗法具有无痛、无创、操作简便、疗效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颈椎病、腰椎骨质增生症、肩周炎、中风后遗症、腱鞘炎、网球肘、足跟痛、前列腺炎、盆腔炎、耳鸣、坐骨神经痛、腰腿痛、膝关节炎、电脑综合症等常见病,能有效缓解高血压、冠心病、失眠等临床症状。(有关详细内容请参看《健康报》2002年2月5日6版)中国针灸学会砭石分会筹备组为了更好地推广普及砭术,使这一古老医术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继去年成功举办了四期培训班后,即本月起恢复培训班招生,拟举办三期培训班(7月25~27日,10月17~19,12月19~21)。本班已纳入中国针灸学会继续教育系列(可到中医管理局网站查询)。

通 知

    由于本刊的发行量越来越大,兹决定从第七期起开始适当收取工本费,全年六期共10元(含邮费),需要一至五期的同志可再交6元,一次邮寄,特此通知。汇款地址:详见本刊下,田宇瑛收

——本刊编辑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