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语族、蒙达语族和尼科巴语族。其他学者或者用三分的观点,或者四分,名称也不尽相同。这一语群没有声调,词干通常为单音节,用前缀和中缀派生新词,正常语序是SVO。
二、南岛语系
南岛语系可以分为两大次语系(EthnologuerLan—guages of theWorld民族语网站,2004),一个叫做“台湾南岛语”(Formosanlanguages),另一个是“马来-波里尼西亚语”。前者有23种语言,可以再分成泰雅语(Atayal-ic)、排湾语(Paiwanic)和邹语(Tsouic)三大系统;后者则有1239种语言,可以再分成中东部马来-波里尼西亚语(Central-EasternMalayo-Polynesian)、西部马来-波里尼西亚语(WesternMalayo-Polynesian)和两种尚无法归类的语言。使用南岛语系的区域包括台湾、菲律宾、婆罗洲、印尼、马达加斯加、新几内亚、新西兰、夏威夷、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波里尼西亚等各地岛屿的语言,外加马来半岛上的马来语、中南半岛上越南与高棉的占语和泰国的莫肯语(Moken/Moklen)。
关于南岛语和马来-波里尼西亚语的关系,除了上面说法外,还有其他的说法。戴孟德(M.J.Diamond,2000)认为南岛语系有10种次语系,其中有9种是在台湾,最后一种则是马来-波里尼西亚语。台湾多数的相关文献,却将马来-波里尼西亚语等同于南岛语系。比如台湾中央研究院(1996)就有以下的陈述:南岛语系又称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是世界上唯一主要分布在岛屿上的一个大语系。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资讯网也说,生活在台湾的土著民族,即平埔族和高山族,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不仅自己相互之间有很深的关系,而且跟太平洋、印度洋岛屿上的多种语言都有亲属关系,形成学术界所称的南岛语族或称马来-波里尼西亚语族。
南岛语言属粘着型语言,主要构词和构形手段是词根添上附加成分和词根的重叠或部分重叠。常用词大多为双音节,音节构造较简单。大多数词根既能作名词,又能作动词。人名、普通名词、方位名词分别用不同的冠词。代词第一人称有“我们”和“咱们”的区别。数词有十进位的,还有五进位甚至四进位的。动词有式、时、体、态的范畴。词序往往随谓语的性质而变动,有的语言动词出现在主语之后,有的语言动词出现在句首。
三、阿尔泰语系
阿尔泰语系的语言分布于中国境内的新疆、蒙古和东北。向南延伸到小亚细亚,向东北延伸到西伯利亚、北极海岸。阿尔泰语系包括突厥语(Turkish)、蒙古语(Mongolian)和满-通古斯语(Manchu-Tungus)。这三个语族的语言结构、句法、词汇都很相似。在词汇和句法中都专门使用后缀,词干总在开头,后缀按固定次序一个个连接。
四、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的范围,东起东北地区,西至新疆、西藏,经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直至东南沿海区域,包括台湾和海南岛,并且延伸到东南亚地区。李方桂(1937)提出汉语、侗傣、苗瑶、藏缅四语族说。藏缅语言的动词在宾语之后,而其他三种语言的动词在宾语之前。由于它们地理上接近、结构上相似、有共同的词汇核心,所以假定有亲属关系。
侗傣语族是就国内的一群语言而言,而侗台语族(Kam-Taibranch)则指分布在中国南部和东南亚的70种语言,也称“壮侗语族、黔台语族、台语族”等(覃国生,1998;梁敏、张均如,1996)。西方学者一般称其为“台-卡(加)岱语族”(Tai-KadaiFamily)。泰籍华ASF-家平(WeeraOstapirat)在《原始卡(加)岱语》(Proto-Kra)中指出,西方人普遍使用的名称Tal-Kadai不太恰当,因为在泰语中Kadai有“梯子”之义,建议用“Kra-Dai”取代“Tai-Kadai”,这个“Kra”正是白保罗(1941)所称的“卡岱”(布央语、仡佬语等)。
李方桂将侗台语族归入汉藏语系的理由,是这个语族具有汉藏语系的共同特征:1、单音节趋势,一个单独的音节是一个重要的语音单位,并且往往是一个词素的单位,用来作为构成词、词组和句子的基础。2、形成声调系统的趋势。声调受声母性质的影响。这被认为是共同起源的最有力证据。3、除了汉语里的吴语和湘语外,浊声母消失。4、有一些共同的词汇,但是严格的语音对应规律还没有归纳出来。李方桂的侗台语族,包括台语和侗水语;最早的文字记录是13世纪的暹罗碑文。大多数没有文字,只有云南的德宏傣语用从缅甸文演变来的掸文字母,西双版纳傣语用跟南部台文字母有关的一种字母,都是从印度字母演变来的。
苗瑶语族的苗语群,流行于湖南西部和贵州大部分地区的山居人民中,在广西北部、四川南部、云南、印度支那和泰国也有零星分布。苗瑶语族的瑶语群流行于广东西北部山区和贵州南部,在广西、云南、印度支那和泰国也有零星分布。在历史、地理、文化上,侗台语、苗瑶语与汉语都有深远的关系和密切接触。施密特(1906)将苗瑶语列入台语族语言;马伯乐(1926)主张苗瑶语自成语族;而戴维斯(1909)列入孟高棉语;白保罗(1966)列入澳泰语。
藏缅语的数量现在难以确定,不仅因为语言和方言的区别没有分清,大量的语言没有发现或描述,而且大量语言名称混杂,同样的语言有不同的称呼。根据现有知识,藏缅语大概有250种语言(J.Matisoff,2003)。根据格莱姆斯(BF.Grimes,1996;J.Matisoff,1991a)提供的数据:超过100万人口的语言有9种(缅、藏、白、彝、克伦、梅特尔、土家、哈尼、景颇),超过10万人口的语言共有50种。另有123种语言只有不到1万人使用,有些已消亡。J.Matisoff,1991b根据国家来近似地划分:印度107种,缅甸75种,尼泊尔69种,中国50种,泰国16种,孟加拉16种,不丹9种,老挝8种,越南8种,巴基斯坦1种。孙宏开等主编的《藏缅语语音和词汇》(1991),研究了52种语言和方言的1004个同义词对;戴庆厦和黄不凡的《藏缅语族语言词汇》(1992),研究了50种语言和方言的1822个同义词对。
藏缅语存在前缀、后缀、浊辅音和清辅音交替,声调由声母的清浊决定,语序为SOV。李方桂(1937)提出包括四个语群:1、藏语群,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省的部分地区。2、博多-纳嘎-克钦语群的景颇语,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边境。3、缅语群的缅-库基-钦语、老库基语等,大部分分布在缅甸和阿萨姆。4、彝语群的彝语及各方言,分布在云南大部分地区、贵州西北部、四川和西康的西南部地区,并延伸到印度和泰国。么些语(即纳西语)使用于云南西北部并延伸到西康,这个语群语音体系简化,辅音韵尾全部消失,复元音极少,一般有五或六个声调;语序跟藏语相似。白语(或民家语)可能属于这个语群,但在词汇和语序上受到汉语的影响。
作者:李艳,湖北宜昌人,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热衷于研究国外学者在超级语系方面的成果,并先后发表《
沙加尔汉-南语系假说的三阶段》、《
汉-蕃语族 德里姆的假说及其证据》、《
美洲印第安语系假说》、《
格林伯格和多边比较法的应用》、《
有关《全球同源词》的一些问题》以及《
汉藏-高加索超级语系_斯塔罗斯金的论证》等文章。曾多次主持部级、厅级及校级课题研究,如“当代东亚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东亚语言研究——当代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与方法在跨语系研究方面的探索与贡献、格林伯格超级语系的理论与方法”等。
有关《全球同源词》的一些问题(李艳)- 道客巴巴提要:20世纪末,本特森和茹伦发表了《全球同源词》。他们在32种语言里找到了27个原始语词根来证明世界语言一源论假说。本文主要讨论了《全球同源词》一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词义分化严重,构拟形式过短,语音对应没有约束等,并因此认为世界语言一源论假说仍然值得怀疑。
正文:美国学者本特森(J.Bengtson)和茹伦(M.Ruhlen) 于1994年发表了《全球同源词))(GlobalEtymologies)。他们把目前世界上大约5000种现存语言分为12个超级语系:克瓦桑语系、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罗-撒哈拉语系、亚非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卡尔特维里语系、欧亚语系、德内-高加索语系、南方大语系、印度-太平洋语系、澳大利亚语系、美洲印第安语系并进一步分为32个小语系。他们从32种语系里找到了27个音义近似的词汇,并构拟了原始语词根即:(1)木aia“妈妈、年纪大的女性”;(2)*bu(n)ka“膝盖、弯曲”;(3)宰bur“灰烬、灰尘”;(4)*cun(g)a“鼻子、几率高嗅”;(5)*kama“拿(在手中)”;(6)*kano“胳膊”;(7)*kati“骨”;(8)*k'olo“洞”;(9*kuan“狗”;(10)*ku(n)“谁?”;(11)*kuna“妇女”;(12)凇Inako“孩子”;(13)“*maliq'a”吮吸、护士、胸;(14)*mana“呆在(一个地方)”;(15*mano“男人”;(16*mena“思考”;(17)木rni(n)“什么?”;(18)*pal“二”;(19)*par“飞”;(20)*poko“胳膊”;(21)*puti“小舌”;(22)*teku“腿”;(23)*tik“手指、一”;(24)*tika“地球”;(25)*tsaku“腿、脚”;(26)*tsuma“头发”;(27)*aq’Wa“水”。这些词根在全球所有语言里几乎都有映射。他们就此提出世界语言,一源论假说。以词汇证据为假说基础一直以来遭到许多学者的诟病,而且仅仅根据27个词根就断定,世界语言同源不太可靠,其中的许多证据存在问题。
一、词义分化严重,构拟形式过短,偶然相似率高
在本特森和茹伦的词汇证据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就是词义的分化现象。在一个词根里,可能包含许多语义,如23号*tik“手指、一”。它在各个语系的不同语言里表现出来的意义差别很大,有指甲、第1.胸,吮,吃奶,*mMiq’a,有以下形式:m越.,melu- 一、五、脚、家伙、手、食指、仅仅、只、手掌、爪子、十、t,mellu,mekku,umlix,mik’is,mu画,mallaqa。这类词指向、说、表示、东西、脚趾等。还有lO号书ku(n)“谁?”不可作为同源证据,因为小孩吃奶和吮吸发出的声和17号111i(n1“什么?”包含以下意义:做什么、多少、音极有可能是象声词。而本特森和茹伦的例证中出什么、什么种类、什么类、什么时候、哪里、谁、不管现了很多类似的词,如吞、食物、嚼、吃、喉咙、脖子和谁、为什么,等等,语义分歧相当严重。还有一些词根意义完全相同,却构拟为不同的词根,如22号*teku2.狗木kuan,有以下形式:!gw豇,gwI,kwon,ka,和25号*tsaku,它们都表示“腿、脚”义。这样就增加了偶然相似的机会,削弱了证据的力量。
除了词义要求不严之外,本特森和茹伦对词的的成分在里面,因为狗从小就被很多家庭当作宠物。长度没有考虑,有很多词构拟得太短,有的只有1个音节,或2到3个语素,大多为2个音节。如果构拟词太短,就增加了偶然相似的机会。同源词对应成分很重要,因为同源词对应成分越多,发生偶然相似的就像格林伯格所说,“词语越长,份量越重。”然而在《全球同源词》中,短的构拟形式比比皆是。如*bur和*pM,*bur的对应形式有:bonni,bur,
胸。这就意味着偶然相似的可能性很大。x~矗,kawun,kwi等。很多学者认为这些相似词是模仿狗低吼、吠叫、咆哮等的动作,也许还有一些关爱就像霍克和约瑟夫所说,“在许多印欧语里,‘狗’原来的词被后来以ku.起首的词取代,如梵语kurkura.……‘低吼、吠叫或咆哮等发出的声音是[kurkur]’。”他们引用了一些例子,如英语cur,德语Kater,现代印几率越少阁。地语kutta,泰米尔语ku面“吠叫”/ku:ran“狗”;还可以重”翻。加一些例子,如芬兰语koira,毛利语kufi:等唧。3.飞书par,类似的如pil,fjlr,fe币r,par,一bifi,phur,burr,bum,率b(、咖H,宰br,baraj,bar,车b、盯,ba_wr,bfir6,baro,aphir,bin,bil,pen,pau,pal,parpal,pulllpum,piropir木’bwT,’bur,b矗陬,biryw,十porv,per,pom,pod,pore,等。这些表示“飞”和“翅膀”的词其实就是模仿鸟的木pnIV~木pofV,木b6r,pur(酌,buor,pur,木pujV~幸apju,翅膀拍打时所发出的声音。这就是为什么没有同源bur-di,*bufin一*buffnj,pim,术pI口,pm,pra,blibi等141。关系的语言也有如此多相似形式以及同一种语言也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单音节形式,即用于证明原始语有很多表示此义而又非传承的词,如英语的fly,flap,*pM“二”的原始瑶语书(w)i“二”和莫语wa“双”。大多flutter,flit,flicker,whoosh等。数词源是双音节词根(共19个),只有一个词根长于4.嗅/鼻子术爸un(囝a,有以下形式:sun,sina,ShaH,2个音节,即:*maliq’a“吮、护士、胸”,这唯一的长词邑)rn,sdnylJu,sinqa,tsinyu等。这些词都是模仿吸气、抽却遭到学者们的一致否定四。鼻子、嗅的声音,如英语中有一系列类似词语:sneer,sneeze,sniff,snime,snivel,ShOt,snotty,snort,snu任,
二、不能作为同源比较的词频繁出现 sn硼e。在进行同源比较时,应避免把某些词作为同源5.水术aq’wa(还有如al【wa,okho,gugu,k’a等)。例证。如,儿语不可作为同源证据,因为它们有着相这些形式类似于咕噜咕噜喝水的声音或者汩汩的流当高的跨语言相似性嘲。莫多克在全球不同语言中,水声。调查了531种叫“妈妈”的词和541种叫“爸爸”的词三、语音对应没有约束发现,即使没有发生学关系的语言,它们表示父母等的亲属语也存在着显著的相似。带鼻音的形式主要本特森和茹伦对于词汇对应没有严格要求,如表女性,塞音表男性,但也有例外朔。因此原始世界语b、P可对应'r、n也可对应。他们采用的还是19世纪不可出现类似例证。但在本特森和茹伦提出的27个印欧语学者们的研究方法,不考虑年代学。这与传统同源词中就有4个这样的词语,即:*aya“母亲、年纪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背道而驰。传统历史比较语言大的女性亲戚”,*mama“妈妈”,术papa“爸爸”和木kaka学在寻求同源词时严格遵守下列原则:古音要构拟,“哥哥”。这种词应该排除掉。语音要对应,语义要相同或相似。无数例证显示,很其次,象声词不可作为同源证据。因为象声词可多非同源词外表非常相似,但是并不同源。即使它们能在不同语言里独立发展成类似的语音,因此必须在同一语系里出现也不同源。最有名的偶然相似的排除掉。但是本特森和茹伦的同源词中有一些表现例子是英语的day和拉丁语的di6s。表面看来它们很出象声词的迹象嘲,如:相似,但是却不同源,拉丁语的d在日耳曼语里的表 -----198·-·--万方数据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文学·语言学研究现形式是t,从词源上就排除了它们同源的事实。现,就假定它存在于原始乌拉尔语里。仅在藏缅语系茹伦提出的3组对应是it01:里出现的形式就认定是整个汉藏语系的祖语。另外, (1)p ph f b 6 p (2)t 0 d d 6 (3)k k“X g Y如果*tik的映射只在某个大语系的几种语言里出从这里可以看出,P对应ph,f,b,6,B中的任何现,本特森和茹伦就假定它们存在于整个语系的所一个,它们之间彼此也对应。其他两组同样如此。后有语言中。如在美洲印第安语系范围内的600多种来茹伦把n、l、r加到第二类上面。元音方面’i、e、£对语言里,只有19种语言出现了*tik的映射,除了其应,u、o,O对应[Ill。但是在实际的例证里,元音对应远中的2种语言外,其他仅现于某个小范围,这与梅耶远超过这个限度。如在词根*tik里,茹伦列出了下面的观点背道而驰。梅耶认为,词汇证据不能只出现在形式:atgu,ziga,d色7,digitu,dli卸,takku,itygin,E矗k,一、两种语言或语系里。语系或语言种类越多,证据motook,otejji,hk,sik,taihwo,togu,tku,t|1i?x、sakwe, 越有说服力1131。tikkuagpaa,i与其他九个元音都对应。 另外,本特森和茹伦在对语言进行比较时使用本特森和茹伦的对应原则可总结如下1121:的是大规模比较法(mass comparison)。大规模比较法1.完全忽略元音:任何元音都能与其他元音对为格林伯格(J.Greenberg)首创。这种方法是把许多应,如,/a/可以与发音距离甚远的/i/和m时应。语言的很多词汇同时摆放在一起,如果相似,就认为2.对于辅音,只要发音位置近似就认定同源。小这些语言同源。自从格林伯格对非洲语言分类之后,的变动可忽略不记,如软腭音可与小舌音和硬腭音对他采用的多边比较法引起众多学者注意。多边比较应。其他特征也可忽略,如口腔塞音可与鼻音对应。法主要关注远距离语言之间的词汇比较。由于语言在*tik中,尾音一k可与g,kh,q,D,?,t和零尾音对应。变化速度很快,语音和词义都在不断演化,所以给远3.任何发音位置的变化如辅音弱化都可接受,距离语言之间的发生学关系确定带来一系列困难。如,任何辅音都可以[h】、【?]的形式映射。虽然形态有助于识别更为远古的语言关系,但是形4.语义方面,任何语义窄化或语义延伸都可接态也在变化,即使速度变化较慢。而随着语音、词义受,如“狗”可对应“狐狸、猞猁、鹿”等,“胳膊”可对应和形态的不断变化,语言可能变得面目全非,远古的“肘/手,指甲、脚、腋窝、肩,胳膊”等。 痕迹被掩藏得很深。语言的不断裂变导致语言差异 5.任意一种形式可互相对应。如CVC可与CV越来越大,以致于经过五千到一万年之后,即使原来和VC对应,像*tik可与日语te和芬兰一乌戈尔语是同源语言,到后世可辨认的相似词也只剩下10%,的ik对应。甚至增加一些成分也可与之对应,如甚至更少。本特森和茹伦在《全球同源词》中沿袭了tXVk和tVkX:比如阿留申语tiklaq和纳一德内语 这种方法。萨蒙斯这样评价道,“‘全球同源词’使用katleek。的方法与19世纪以来不断发展的、科学的语言比较如果按照这种思路,5万年前的前原始世界语的法背道而驰……他的方法更类似于科学前的比较语模样是否是这样的:它包括4个语素,结构是(c)vc言学而不是现代历史语言学或其他的科学。”并且还(Ⅵ,只有4个辅音(P、M、T、K)和一个元音(假设所有说,“茹伦的材料不过是一堆随机堆积的相似物。”041元音都对应)。这样的结论很是荒谬。因此,应该制定阿齐森把这种方法称为“碰运气捞一捞”(1uckydip),某种检验标准,对词汇、语音证据精挑细选,而不能也就是说,研究者靠翻词典从一些毫不相关的语言仅凭直觉,不提供任何标准,对证据没有限制,对比中找出词形和词义有相似之处的词,以这些相似点较形式缺乏约束(如没有根据系统语音对应检测这为依据,为这些语言建立亲属关系,试图构拟全世界些形式),仅仅根据表面相似就认定几种语言存在发语言共同的祖语。因此她对这种方法不以为然,批判生学关系。它不考虑实际。不考虑语音的演变规律,断定它不可能经受时间的检萼佥115l。鲍尔等认为,茹伦“用了太少的四、方法论不可靠词根,太多的语义对应,太多的语言,并使用极少量在本特森和茹伦列出的同源词中,很多对应词的音位与其他的大量音位对应”。“使用概率论简单并不处于同一时间段,如*tik的映射只在某一语系地测试一下,就会发现茹伦为原始世界语提供的词的某一种语言里找到,而本特森和茹伦却把它当作根大多属偶然相似”,是“虚假设”(nullhypothesis)【阍。整个语系的祖语。有些词只在芬兰一乌戈尔语系出林吉也这样评价道,实证研究表明,“对大规模比较·----199·--- 万方数据 {有关《全球同源词》的一些问题法的检验都以失败告终,因此根据大规模比较法得PP.215-9;H.H.Hock and BJoseph,Language history,language change,andlanguage introduction historical and出的结果完全不可靠。大规模比较法实在毫无用处.......(发表于
《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超级语系(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理论) 李艳《超级语系(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理论)》由李艳著,本选题的研究价值在于:促使中国学者更多地了解西方学者对东亚语言关系研究的假说和成果;促使中国学者借鉴这些理论和方法,推动中国历史比较语言学界的研究;促使中国学者的视野扩展到整个东亚地区,语言调查和资料搜集跳出中国大陆语言的范围;借鉴西方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基于汉语及周边相关语言的实际情况,建立东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东亚语言关系研究是当前历史比较语言学的重大前沿课题。《超级语系: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理论》首次系统梳理了当代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并在斯瓦迪士、雅洪托夫、郑张尚芳等学者所提出的词表及其他学者论证中所涉及词例的对比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东亚语言历史比较的基本义位表,希望这能够对有志于研究东亚语言关系和超级语系的同行朋友们继续深入研究这一前沿课题有所借鉴。
目录:序——亲缘比较语言学的新视野前言
第一章 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回溯
一、传统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主要成就
二、当代超级语系的研究线索
三、东亚语言的谱系和汉语系属的研究
四、中国学者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
第二章 白保罗与马提索夫的汉藏语系研究
一、白保罗的汉藏语系研究
二、对白保罗假说的评论
三、马提索夫的汉藏语系研究
四、白保罗与马提索夫系统的比较
第三章 汉—蕃语族:德里姆的假说及其证据
一、汉藏语系与汉语系属假说的分歧
二、德里姆汉—蕃语族假说的提出
三、汉语与蕃语的同源证据
四、德里姆汉-蕃语族假说的反响
第四章 沙加尔东亚-南洋语言关系观的演进
一、东亚—南洋语言关系研究的学术背景
二、白保罗的澳泰语系假说
三、最初的假说:汉-南同源论
四、改进的假说:汉-藏缅-南岛同源论
五、证据的增加:汉藏-南岛超级语系
六、现阶段的构想:东亚超级语系
第五章 蒲立本的汉藏-印欧语系假说
一、汉藏-印欧语系假说的研究现状
二、汉藏-印欧语系对应的形态证据
三、汉藏-印欧语系对应的词汇证据
四、汉语与印欧语联系的纽带:吐火罗语
五、汉语与印欧语有发生学关系吗?
六、结语
第六章 汉藏-高加索超级语系:斯塔罗斯金的论证
一、汉藏-高加索语系假说的提出
二、汉藏-高加索语系假说的证据
三、汉藏-高加索语系假说的思考
附录1 斯塔罗斯金2005年构拟的同源词
附录2 斯塔罗斯金使用音标说明
附录3 各种语系范围示意图
第七章 格林伯格的超级语系假说
一、格林伯格与多边比较法
二、格林伯格的四大超级语系假说
三、对多边比较法的评价
第八章 中国学者的超级语系研究
一、华澳语系假说及其论证
二、东亚-南洋语言文化圈假说
三、汉-印欧语同源假说新证
四、高晶一的汉-乌同源假说
第九章 当代西方学者语言同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一、当代西方学者的语言同源研究理论
二、当代西方学者的语言同源研究方法
三、西方理论与方法的借鉴作用
第十章 历史比较词表、词例的对比研究
一、历史比较词表与基本词的特点
二、东亚历史比较的关系词例分类
三、历史比较基本义位建构的尝试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汉语是地球上最先进的语言,没有之一吴越语、壮语同源词【转】_壮族吧汉语及汉字,语言活化石- 分子人类学论坛世界各大洲语言谱系_阿苏林1984_新浪博客转载 有关 《汉语与北欧语言》 - 豆丁网59汉藏_高加索超级语系_斯塔罗斯金的论证从分子人类学角度分析汉族和华夏文明的形成汉藏语系——我们是怎么被欺骗的 天涯论坛《汉语与北欧语言》“乌拉尔汉印欧”天涯论坛几个核心词看汉藏同源及汉语几大源流高句丽语、日语、汉语、韩语典型单词的发音对比中国汉族人群的亚群分类——一项基因组水平的研究上古汉语词汇统计-----一篇很有趣的文章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区别_枫叶米拉多多_新浪博客科学家称发现欧亚语系存在线索 _科技头条 _光明网 汉藏-高加索超级语系_斯塔罗斯金的论证_ 百度文库 蒲立本的汉藏-印欧超级语系假说 (评论:超级语系) 详解世界7000多种语言起源_科学探索__新浪网 美洲印第安语系假说(作者:李艳)- 道客巴巴 格林伯格和多边比较法的应用(李艳)- 道客巴巴 沙加尔汉南语系假说的三阶段(李艳)- 道客巴巴 汉藏-高加索超级语系:斯塔罗斯金的论证- 道客巴巴 汉-蕃语族 德里姆的假说及其证据(李艳)- 道客巴巴 有关同族词研究的一点思考(董秀芳)未名花园的博客 《超级语系: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理论》评述-- 道客巴巴 超级语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理论.pdf-[电子书]–华为网盘 超级语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理论(pdf,历史/古籍)免费下载 原来汉族和巴斯克人英国人俄国人雅利安人是世界上最亲的兄弟 从语系到语海:夷夏先后说之语言人类学论证_yihua4994_新浪博客 从得内(汉)-高加索大语系与Y-Q1a系关联看全球文明同源 新浪博客 福建沿海新石器时代考古概况与南岛语族考古学(焦天龙范雪春)南岛语族起源和扩散的考古学探索\
福建与南岛语族的起源\
福建上古史的太平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