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宁“新会书院”

 难寻桂岭千峰梦 2016-04-10
 
          四月三日的南宁探古揽胜之旅,在看完南宁古城墙、邕宁电报局、旭园和邓颖超纪念馆之后,我又来到位于南宁市解放路42号的新会书院。新会书院又名阖邑书院,为广东新会县人士集资兴建,始建于清乾隆初年,重修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整个书院建筑布局紧凑,高低错落,庄重古雅,具有岭南古建筑轻巧秀丽的风格。原有三殿两廊一阁,现存三殿两廊,为南宁市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会书院并非传统的书院建筑,而是木石砖瓦结构的晚清岭南祠堂建筑。因其地址原为新会县衙门,为前朝国师所择定,风水家目为上吉宅场,所以选址于此。建筑朝向为坐北向南,中轴线对称,平面为长方形,分正座岭南祠堂建筑和后座洋楼,共四进建筑,四面围墙,前后有花园。院内两廊贯通,各进以天井相隔,庭院幽深,构成一座对内开放、对外封闭的宏大院落。书院建筑图则由新会著名华侨建筑师林护负责设计,他曾承建广州沙面万国银行与梧州中山纪念堂,熟谙中西建筑风格。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著名电影《孙中山》剧组曾到新会书院采景拍摄。
 
          据文献记载,前清时期南宁商务已盛,各省商帮云集,并设立同乡会馆,作为商务及同乡聚会、议事的活动场所。新会书院就是其中有名的会馆之一,由旅居南宁的广东新会籍人士集资兴建。会馆始建于乾隆初年,道光二十三年重修。    新会书院作为南宁市现存的唯一一座清代会馆,见证了前清时期南宁商业的兴旺,以及解放路作为老南宁商业中心的繁荣景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会书院也是清代南宁商务活动频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对研究清代南宁乃至广西同广东及西南等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如今,经过两次修缮的新会书院已成为邕剧的文化展示点,是戏剧爱好者的天堂,每逢周末都会有好戏上演。精美的戏服和头饰在橱窗里展示,并配以详细的文字说明,就算不是戏曲爱好者,来到此处,也很容易被里面的戏剧文化氛围所感染。不巧的是,这次造访,新会书院大门紧闭不开放,留下一大遗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