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语段] 伊索寓言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语文课本中就选有《狐狸与葡萄》《农夫与蛇》等作品。《伊索寓言》中的《乌龟与兔》即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一定更熟悉,它这样写道: 乌龟与兔争论谁跑得快。于是他们规定了比赛的日期,约定了地点。那时兔因了解自己天生的速力,不注意跑路,却在路旁躺下,就睡着了。乌龟知道自己走得慢,不停留地往前跑,这样就在睡着的兔旁边走过, 得到了胜利的奖品。 寓言,从这个名称上可知,它是寓意于言的一种文学作品,就是用假想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从而达到教育或讽刺的目的。龟兔赛跑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寓言,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故事,另一部分是思想。故事等于是一个人的身体,思想就是一个人的脑袋。不少寓言,身体是外露的,“脑袋”即思想不讲明白,要让读者去思索。伊索寓言大都在讲了故事之后,便把它要表达的思想写出来。“这故事说明,天生才力如或疏忽,常为辛苦努力所胜。”拿我们现在的话说,那就是有了能力不能骄傲,不能自以为是;只有辛苦努力,才能获得胜利。 有人读了这则寓言之后说:我们能不能用乌龟与兔子赛跑的故事,去表达另外的思想呢?难道将乌龟与兔子放在一起赛跑,就只能有这样的结果吗? 的确,在寓言中,譬如乌龟啦,兔子啦,它们常常会成为寓言中的“人物”。那么,我们能不能也来编个寓言,同样用乌龟和兔子作为“主角”,也同样进行比赛,可它的“思想”却是新的呢? [梳理·提炼]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兔子知道骄傲自满的危害,从而在比赛中毫不懈怠,这样,兔子获胜是不言而喻的。但这样的改编,似乎是太简单了。 大家知道,要在工作或学习中取得胜利,除了自身应有足够的力量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自身的特长;别人没有,自己就可因此而获胜。二是利用外在的事物;靠外在事物的帮助而获胜。在同学中有不少人脑子聪明,善于思索,因而即使学习上并不比有些人强,但由于能注意了发挥特长和利用外在条件,因此学习成绩并不比别人差。 寓言,就是要善于将需要肯定和发扬的思想,借合适的故事,表现出来。 那么,我们怎样来将上边的这些思想,编进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之中,从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适用话题] 同学们经过讨论,纷纷发言。下边是几则编得较好的“龟兔又一次比赛”的寓言故事: 自从兔子输了比赛之后,心里很不服气,它约乌龟再比赛一次,比赛的路线是从山顶到山脚。“预备,跑!”比赛开始了,兔子风也似的直奔山下,可是乌龟一转眼便不见了踪影。等到兔子跑到终点,乌龟早就昂着头等在那儿了! 请问:乌龟怎么会胜利的呢?原来,乌龟有一个坚硬的外壳,它在起跑时用力一蹦,然后将头、尾、脚都缩到了壳里,这样,它就像一块山石一样朝山脚滚去,兔子怎比得上它呢! 另一则故事是: 兔子输了之后,又一次约乌龟比试。比试的起点是在一条小河的南岸,终点,是小河的北岸。从南岸到北岸,有一座桥可以通过,但它离起点有很远的距离。乌龟一看这样的地方,心中暗暗得意:“兔子不会游泳,我游过去,不是又可取得胜利了吗?”“预备,起!”比赛开始了,乌龟跳到水里,一个潜泳,便到了对岸。但是,它傻了眼了,因为兔子早就在终点得意地嚼着青草呢! 兔子怎么会比乌龟先到呢?原来,小河边上,有一棵百年垂柳,柳丝拂地,摇曳多姿。当乌龟下河之时,兔子咬住了几条柳丝,脚用力一蹬,它便随着柳丝的摆动,像荡秋千一样荡到了对岸,它终于胜利了! 两个故事,前一个讲的是运用了自身的特点,后一个讲的是借助外物,它们已经改变了原来的寓言,分别强调了运用自身特长和借助外物的重要性。 同样的寓言“人物”,可以加以改造,表达不同的寓意。有一位同学编了一则《龟兔赛跑之后》: 在龟兔赛跑乌龟得了第一之后,乌龟家顿时门庭若市,许多想找家庭教师教孩子赛跑的动物如小鸡、小鸭、小狗等,都带了重金,准备延聘乌龟做家庭教师,而兔子的家,都是门可罗雀。这时,兔子懊悔万分,叹了口气说:“看来,犯错误的代价,竟这么大啊!” 这则寓言,既说明了人要尽量不犯错误,更讽刺了那些只看偶然、只看表面、只会赶时髦的人之无知和可笑。 在平时阅读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有意义的寓言故事。对于有些故事,我们也可以来个“新编”,像对于《乌龟与兔子》的改编一样。这种改编,常常能收到原来寓言收不到的效果。欢迎同学们尝试! [更多精彩,请订阅《语文报·初一版》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