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捧读《论语心得》(金明春)

 江山携手 2016-04-10

 

起初得知 于丹教授要讲论语,很多人有所疑惑,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论语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论语》,一部2500多年前的经典语录,今天还能再次叩动我们的心弦吗?还能开启我们的心智吗?如今,我们面临的最大困惑是现实与心灵的矛盾。于丹教授以《论语》为原点,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从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一一剖析、娓娓道来,让穿越千年的经典成为现代人纯净心灵的甘露。于丹将《论语》进行了心灵的重温,她对论语创造出直接的心灵碰撞,起到了让人们的心灵为之震颤的效果。她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穿越千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从最高的做人道理出发,以一种最亲切的姿态,走进了我们心灵的戈壁,让我们看到了那片绿洲。

阅读《论语》,仿佛走进历史的隧道,触摸到圣贤的体温,亲临圣贤的教诲。历经千年万年,今天的我们依然可以寻到圣贤的体温,在圣贤的体温里为我们的心灵取暖。

阅读《论语》,这是离心灵最近的一种阅读。

保持一种静美的心境,拥有一种平淡的心态。在纷繁中淡定,在苍茫中从容。人不应该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变得突然高兴或者沮丧。淡定的力量给人的是一种内心的定力。有阳光照耀心灵,心底里便会一片碧绿。听悠扬的钟声,听深沉的诵经声,心静下来,阳光温暖起来,空气清新起来。面向阳光,沐浴温暖。清风吹拂,送来远方的祝福。世事沧桑,风起云涌,坐看一株雅菊,它的鲜艳、它的芳香,是对你的问候。春天的温暖,夏日的热烈,秋天的清爽,冬雪的洁白,是四季对你赐予。花红柳绿,山清水秀,是自然对你的赐予。拥有善美的心,夜里便拥有一轮清月。拥有善美的心,清晨便拥有一轮红日。风声雨声诵经声,声声入耳。风动、云动,你的心动。

《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上善若水,大智若愚。浮躁的世界里,有没有景致更为开阔的人生?有没有令一颗心更乐意更快慰的通途?什么是我们值得奉守的东西?对自己的超越,对肉身的超越,精神,追求,是你的人生阳光。心,是自己永远的家。多少金钱的诱惑,多少权位的争夺,使人们抛弃了亲情、友情甚至生命。李隆基为了贪恋女色竟然可以把自己的儿媳纳为贵妃。没有曹丕的心胸狭窄,便不会有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七步诗。没有刘备白帝托孤的“取而代之”,哪里会有“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壮志未酬的诸葛亮?虚静的地方,是幸福的港湾。虚静的地方,是人的福祉。黄金所以贵重,除了它的稀缺还在于它的稳重。它几乎不受外界的干扰,极少受到外界的腐蚀。孔子的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一种饱和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后来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的强大。《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而无比强大。充实自己,充实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心智,是使自己安乐的因素。天籁之音,清幽之声,随着自己的心跳,雪花般弥漫,心旷神怡。用思想的力量,迎取智慧之光。经典的意义不在于外在传输,而在于从内心唤起,于丹所解读的孔子不是一个她敬仰的圣贤,而是一个她所爱的朴素的圣贤,这种圣贤的意义就在于他能穿过这种千古的尘埃,以一种爱的方式去作为一种导火索,让所有的人在心里面跟孔子有这么一种火焰的默契,能够在点燃自己心里头一种爱,一种呼应,他眼中的孔子更多的是一种理念,他带着温度,但是他很少色彩。这种温度是一种朴素、温暖的调性。

于丹的《论语心得》用一种散文化的语言为我们解读了远古圣贤的声音。娴熟的表达和深入浅出中充满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激情,《论语心得》受到了全国从青少年到中老年众多观众的普遍欢迎。她把枯燥的论语说教讲的生动有趣,而且把寓意深刻的东西讲得深入浅出。

在对圣贤的景仰中,我们总是感到那是遥远的光芒,今天,于丹的美丽语言和淡淡口吻,让我们感到了远古圣贤的力量以及赐予了我们的力量。天地给予我们力量,圣贤给予我们力量。我们应该学会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今天缺少了一种力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缺少了一种信念。道德的迷失,精神的涣散,使得我们迷茫痛苦。我为于丹教授的发自内心的言语折服。心灵困惑,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今天一个最为重要的话题。心灵困惑,以其巨大的杀伤力,虐伤着我们的心灵。于丹教授对现代人的心态把握极为准确,我们的物质生活显然在提高,但是许多人却越来越不满了。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这种把脉似的诊断,使得我们警醒,它唤醒了我们的内心世界。心灵困惑的心灵处方是那么的简约。关爱内心,关爱心灵,心灵便会关爱我们的一切,幸福便会弥漫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没有梦想,人生的天空将会黯淡无光。梦想是照耀我们前行的光,梦想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失去梦想,也就失去了人生的力量,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只有美丽的心灵里蕴藏着快乐的元素,生命才会更阳光。我们看看几千年以前孔子是怎样做的。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四季轮转,万物滋生。苍天还需要说话吗?《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圣人是在他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最有人格魅力的人。教师应以他的人格魅力,做学生人生的导师。教师,是充满爱的职业。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有爱的教育,才是幸福的教育。就像阳光,给万物生长的普照。教师,应该是爱的天使。

于丹教授有一个学生,给于丹教授做了一个礼物,礼物背面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道: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掉在地上的天使,他们来到地上是因为他们的翅膀断了。在还没有忘记天空的时候,一直在寻找一个为她补翅膀的人。这就需要在成人世界里,没有人嘲笑这些孩子的青涩,莽撞,唐突,能够包容他们的人,能够爱他们的人,能够鼓励他们缝好肢膀重回天空的人。我遇到了你,就是遇到了一个为天使缝补肢膀的人。于丹教授说,读《论语》我们会发现,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夫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这样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样一种谦抑的态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让我们的教育拥有更多充满魅力的教师,让我们做一个为天使缝补肢膀的教师。

捧读《论语心得》,给心灵一次滋养。

读《论语》,可以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感悟人生。

今天的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野去读《论语》?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读《论语》?今天的我们,最有价值的是用我们的行动验证《论语》的思想价值,最有价值的是用我们的行动给《论语》注入现实性和时代性。

用心阅读千古佳音,用身阅读千古佳音,全身心一起阅读,身体力行,才能对经典最好的解读理解。阅读《论语》,心有所得,心得以后呢?是不是应该有所践行呢?“仁”:“爱人。”不能总是把“仁”挂在口头上,应该落实在我们行动上。既然心有所得,就应身有所行。我作为志愿者参加了援疆支教。在这两年的援疆支教中,我更加体会到“爱人”的含义,在圣贤的光芒下,我那遥远的地方,《论语》教导着我。在《论语》中,我们知道了如何做人;在现实中,我们去学会如何做人。“仁”,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面对需要帮助的人,能否伸出友善之手?仁,爱人,最重要的人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西部的孩子眼下需要我们帮助,他们是最重要的人。马上帮助他们,是最重要的事。仁者,应有一颗善良之心、责任之心、爱人之心。怀揣一颗仁爱之心,我从泰山来到天山,身体力行援疆支教。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践行着“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我人、服务社会”的志愿承诺。如今,面对物质利益我们过多地看重自身的利益,而忽视了生命的质量和意义,忽视了精神与爱心。风帆不挂上桅杆,是一块没有动力的布。理想不付诸行动,是虚无缥缈的雾。拥有爱心,就要拥有行动。

有一名维吾尔族学生很聪明,有些日子他很想家并有些厌学情绪,趁周末时间我决定带他回家并去他家家访。他的父母都去城里打工了,家里只有爷爷。老人七十多岁,但腰板很是硬朗。老人鹤发童颜、目光明亮。我和老人坐在院子,老人没有城里人那种永远不能满足的欲望,也没有城里人那种浮躁和忧郁。老人的目光是那样平静,神采是那样自信。老人从墙上取下一只风筝,老人问他见了沙漠有何感想,他说沙漠荒芜空寂。

村子的不远处就是沙漠,我们来到沙漠中,老人开始放飞风筝。风筝飞起来了,沙漠上有了风筝,便不再空寂。沙漠上飞起了风筝,天空便生动起来。

老人望着蓝天,问他:“现在呢?”他盯着翱翔在天空中的风筝,没有回答。我领会了他的爷爷的良苦用心,启发他:“是做一只挂在家里墙上的风筝好,还是做一只飞翔在天空中的风筝好呢?”他明白了,说以后要专心学习。

新疆的冬天格外长,雪格外多,天格外冷。寒冷直逼教室。一个叫米娜的女生长得格外漂亮,两只眼睛又大又亮,睫毛又长又黑,但就是在这漂亮的脸冻得直发红。我发现她穿的衣服是那么单薄,这么冷的天,穿这么少,不冻坏才怪哪!“你怎么穿这么少?”我问。她说:“没事!”米娜的同桌告诉我,米娜的家离学校好几百里地,因为天气忽然变冷,带来的过冬衣服不多,家里又没能来得及送来,家里穷,又没钱买。当我把买来的羽绒服送给她时,她用维语说:“谢谢金老师!”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得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的援疆支教是帮助别人完善自我。

我经常参加爱心捐款,并默默的资助贫困学生。每次捐款活动,同事们都劝我说志愿者不用捐款,来西部工作本身就是奉献了,可是我还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积极捐款。平淡的生活中,总有一种情感让我们感动并铭刻心底,总有一种付出让我们乐于去做,总有一种精神支撑着我们的梦想,总有一种力量驱使我们追求精神所在。那里的工作和生活是艰苦的,但心灵是快乐的。这让我想起了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身教大于言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虽然渺小位卑,但可以一步步培养纯良谦恭的君子品性。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是说一个人如果成天想的都是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小日子,那么这个人就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在孔子看来,君子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比职业主义更高一层理想主义。关爱别人,就是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就是说: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寒假,我在路上不幸发生了车祸。头上,身上都受了伤。治病期间,离赴疆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而我的伤还没好,手腕骨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医生劝我说还需一个多月时间才能工作,但我不想因此耽误工作。选择援疆就是选择奉献。我的伤还没有好,左手基本上不能动,我便乘上西去的列车,奔向新疆。由于骨折没有完全好,左手不能动和用力,在生活上遇到许多困难。一只手无法洗涤衣物,我便用一只手洗。这样,坚持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对我确实是一个挑战,但我坚持了下来。

支教是一个完善自我、关爱他人的最好方式。支援西部的两年,是奉献的两年,更是收获的两年。

读《论语》可以使心灵幸福,读《论语》是快乐的,因为它可以滋养心灵。这种阅读是欣悦的阅读,让我们悦读千古清音,心灵快乐起来,心灵善良起来,心灵美好起来。

用虔诚之心,用敬仰之心,用善美之心阅读《论语》,呼吸文化巨人的圣哲芬芳。用行动激活经典,让经典溶在我们的生命里。乘圣人的光芒,做仁爱之事。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会成长,在圣贤的光芒下完善自我。

学会经营心灵生活。拥有一颗空灵的心,便拥有一片生动的天地。只有有一颗空灵的心,才会注入快乐、注入幸福。感恩圣贤、感恩《论语》。学会感恩,感恩天地、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周边的人,感恩远方的人,感恩上苍,感恩生灵。感恩的心,是善美的心。感恩的心,是温润的心。善良,靠近安详。善良,接近幸福。善良,散发着安详。善良,洋溢着幸福。

 

 

          ——摘自中国山东娱乐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