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手机变检测仪看医联网商机

 龚蕾馆藏 2016-04-10

从手机变检测仪看医联网商机

原作:龚蕾

 

   今天在德国经济周刊看到一篇文章,近几年,德国已推出上臂传感器检测仪,这款医学检测仪器与以往不同,这是一款把医学常规血糖血脂检测仪器安装在手机上的生化分析仪。

    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医学检测仪器也在升级更新,传统上,血糖血脂检测仪器采用自动生化分析,通过对人体血糖、血脂、肾功、肝功等检测,通过广电比色原理来测量体液某种特定化学成分。

    德国糖尿病协会数据显示,全球大约有超过4.22亿糖尿病患者,仅在的德国每年新增约30万。这增加了医疗保健系统的成本,德国每年因糖尿病而提前退休而花费在检测成本大约350亿欧元。

    而使用智能技术来管理医学检测数据不仅降低成本,而且检测更轻松。近几年,德国一家名为雅培制药公司已经有技术解决方案,通过上臂传感器来用智能手机检测血糖数据。传感器在皮肤上测量,若数据超过正常水平就会自动医学报警。

    医学上对糖尿血脂检测原理是,通过单色器把光源复色光分成单色光,特定波长的单色光通过样品溶液的比色池,光电转换器把透射光转换成电信号后,信息处理器进行分析,被测物质分析吸收某一个波长的单色光。

    医学科技人员试着把医学检测仪装在智能手机上,智能手机拉出一根触摸棒,在接触病人上臂皮肤后通过传感器测量血糖数值。提到血糖检测,很多人想到取指血。美国加州纳米研究院研究人员今年一月称,他们已开发出一种生物传感器,通过一滴眼泪测量血糖值,这一生物传感器能够附着在隐形眼镜、皮肤、可穿戴设备上。

    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款生物传感器检测仪,通过人体的唾液、眼泪、皮肤等接触,生物传感器传送医学检测信息,通过智能手机网络让医学信息达到数据分析中心,在医学检测上,可让常规医学检测更便捷,不用到医院排队挂号做检测。

    通过医联网,做检测者可以在办公室、家里、休息场所做这样一个检测,掏出手机,拉出生物传感器检测仪棒,把手机传感器检测仪贴近上臂皮肤,就完成了常规数据检测。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为临床治疗提供支持。医学中有很多检测仪器,临床检验中的显微镜、分析仪、血常规分析仪。生化检验的全自动化分析仪、半自动化分析仪,免疫检验的酶标仪、微生物实验室运用到的仪器。比如,我们在医院经常听到说,提取尿液、提取血液,体液等样本,检验医生通过在医学仪器下观察。

    科技人员在手机上安装生物传感器检测仪,通过传感棒接触人体上臂皮肤,可传送生物信息,通过手机网络把医学检测到信息送到中央处理中心,通过医学技术进行分析,如对胰岛素血糖水平、体温、心跳、体重身高与脂肪含量、微电流通过肌肉测量脂肪率,血液、体液、分泌物、头发、指甲、脱落细胞等标本进行检查,用物流光学等知识原理,让医学检验更好。

    首先最大好处就是常规检验不必一定到医院排队,也可以通过智能设备生物传感器检测仪,把医学读得懂的生物数据传到医学中心,通过智能手机网络提示常规检测、按时做常规检测、被检测者可选择远程同步检测,用智能手机与医生同步沟通。

    其次,听诊器是医生比较常用医学仪器,听诊器比较复杂,一个是听诊部位要对、第二是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心房与心室之间瓣膜关闭声音,下腔与主动脉之间瓣膜关闭声音。假若手机传感器棒能远程检测,通过网络把信息传送到医生那里,医生就可实现远程在线听诊。

    再有,体温计,现在已经有医学仪器已经实现了智能体温计,智能体温计也可以通过连接手机而把医学信息传到医学中心。

    手机变成传感器检测仪,医联网将迎来机遇。

    第一,常规检测不必一定到医院排队挂号,也可选择在线检测,用手机传感器棒把检测信息传递到医生那里,通过在线视频或即时沟通,完成医生与被检测者即时常规体检过程。

    第二,随着技术发展,在手机上安装传感器检测仪,把医学检测仪器装在了移动或可穿戴设备上,降低常规检测成本,如交通时间和费用,往返医院排队挂号的时间,而且用移动设备完成一些常规检测,增加了医生与常规检查被检测者的及时沟通。

    第三,医学检测是运用物理化学知识,如试剂、颜色深浅、物质浓度对比、比较色样等,医学仪器通过强度不同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经过处理器下的反射率,然后根据标准曲线比较校正为测定值,如尿液或人体脱落细胞检查。还可以把传感器检测到的颜色、温度、浓度等综合数据传输到医学中心,通过医学可读懂信息来分析,完成检测过程。

    第四,技术人员不仅要对医学检验知识比较熟悉,而且要对智能手机能够采集到人体信息做研究,远程采集人体信息,最大好处是便利检测过程,但对传感器技术也有更高要求,传感器接触上臂皮肤、汗液、眼泪等后,能够采集到哪些信息,哪些信息是可以被医学检验运用的,有价值的信息就是技术进一步提高之处。

    第五,如果手机上安装一个传感器,这个传感器犹如一个有无线网的听诊器,医生可远程听诊,在线与被检测者沟通交流,检测器技术的提升也将实现医学检测数据联网,检测过程联网,检测过程中医生与被检测者及时沟通,看医生也可以在线方式完成。

    智能手机上安装生物传感器检测仪,医联网实现智能挂号、预约医生、检测数据采集通过网络、常规检验数据可通过终端传送,远程医疗或迎来商机。

  

 

    (以上仅代表笔者个人一点儿不全不足想法,欢迎指导欢迎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