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很高,受人尊敬。但其实康熙爷却是个地地道道的错别字先生。不信你来看看。
 康熙在批奏折时曾经将「知道了」写成「知道子」,据统计康熙少说写过1300次以上「知道了」,但却只有在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写成「知道子」,应该是笔误。而将「几个」写成「几各」则不是笔误。  康熙还曾经将「奏折」写成「奏拆」,共有两次写错。将「封疆大吏」写成「风疆大吏」,将「犹恐失调」写成「犹恐矢调」。
康熙还经常写错同音字,比如「米价」写成「米贾」,将地名「漳泉」写成「章泉」(难道康熙爷是用的拼音打字?)
康熙曾经还朱批写到「不可绕害百姓」,其实他是要写「不可残害百姓」。看到这里倒是能体现出康熙大帝为什么受到人们尊敬了,因为这个皇帝心中有老百姓。
康熙除了写错别字,还经常把别人对的字改成错字。有一次康熙看到苏州织造官员李煦的奏折中有「癸巳」二字。本来人家是写对了的,但热心肠的康熙爷愣是将别人的「巳」字划掉,旁边用朱笔写一个「己」字。

康熙皇帝写错字可是“危害不小”啊,至今仍有受害者。比如济公和尚的寺院、著名的杭州灵隐寺就是“受害者”之一。有一次康熙到杭州灵隐寺参观考察,寺里的长老请康熙题字。康熙答应了,本来要题“灵隐禅寺”四个字,那时候当然是写繁体字的“靈隱禪寺”。结果康熙一不留神,把“靈”的雨字头写大了,这下麻烦了,下面还有很大一坨啊,怎么写呢?
康熙宠臣高士奇马上前来解围,故意叹了一声:此寺天上有云,地上有林,美景也!
康熙一听,心领神会,提笔写下:“云林禅寺”四个大字。人家明明叫灵隐寺,匾额却写成“云林禅寺”,直到现在你到灵隐寺去,还能看到康熙爷犯得那个错。 
“受害者”还不止灵隐寺呢,大名鼎鼎的泰山也被康熙“祸祸”了。一次康熙游泰山,又要题匾额了(看来康熙爷很满意自己的书法,时时刻刻不忘秀一下)。康熙皇帝人家也确实是读过书的人,真不是白混的,当时他就想到《孟子》中的一句话“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便决定取“而小天下”四个字来题匾。
结果这次又除了纰漏。康熙一落笔,把个“而”上的一横给写低了。皇帝写字那也是金口玉言啊,总不能说我写错了重来吧,于是康熙就卡在那里了。这是高士奇又凑上来(老有他的事儿)说: “陛下难道是要写‘一览皆小’四字?”康熙闻言心中大喜,马上恢复镇定,不亏是爱卿啊,竟然瞧出了朕的意思。
于是,在今天泰山玉皇顶上你也能看到康熙题“一览皆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