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鉴赏】黄花翠蔓无人愿,浪得迎春世上名。

 扩春 2016-04-10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幽静的山谷 张宇桦 - 星空下的钢琴曲 1

春天的信使-迎春花


迎春为木犀科落叶灌木,别名金腰带、黄馨、金梅等。原产于我国,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史。小枝柔长散垂,婀娜多姿。早春二三月间开花,花落后发叶。花色金黄浅艳,形似喇叭,娇小可人。与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因其在百花之中开花最早,花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得名。


明王世懋在《学圃杂疏·花疏》中曾记曰:“迎春花虽草木,最先点缀春色,亦不可废。余得一盆景,结屈老干天然。得之嘉定唐少谷,人以为宝。”


    迎春花枝条纤细蔓长,可达三四尺,如柳枝一般婀娜多姿,初春开花时,尚无片叶,一朵朵鹅黄色的小花,缀满整条枝身。相传越王勾践来吴国后,西施大功告成,拟觅个归宿之主,一次随范蠡春游太湖,恰巧迎春花盛开,范蠡摘下一条长枝围在西施腰间,美人高兴地喊道:“真像条金腰带啊!”从此,迎春花又有“金腰带”的雅称。


关于迎春花的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地上一片洪水,庄稼淹了,房子塌了,老百姓只好聚在山顶上。天地间整天混混沌沌,连春秋四季也分不清。

  那时候的帝王叫舜,舜叫大臣鲧带领人们治水,治了几年,水越来越大。鲧死了,他的儿子禹又挑起了治水的重担。

  禹带领人们察找水路的时候,在涂山遇到了一位姑娘,这姑娘给他们烧水做饭,帮他们指点水源。大禹感激这个姑娘,这姑娘也很喜欢禹,两人就成亲了。禹因为忙着治水,他们相聚了几天就分手了。临走时,姑娘把禹送了一程又一程。当来到一座山岭上时,禹就对她说:“送到什么时候也得分别啊!我不治好水是不会回头的。”姑娘两眼呤泪看着禹说:“你走吧,我就站在这里,要一直看到你治平洪水,回到我的身边。”大禹临别,把束腰的荆藤解下来,递给姑娘。姑娘摸着那条荆藤腰带,说:“去吧,我就站在这里等,一直等到荆藤开花,洪水停流,人们安居乐业时,我们再团聚。”

  大禹离别姑娘就带领人人踏遍九州,开挖河道。几年以后,江河疏通,洪水归海,庄稼出土,杨柳发芽了,人民终于安居了。大禹高高兴兴连夜赶回来找心爱的姑娘。他远远看见姑娘手中举着那束荆藤,正立在那高山上等他,可是,当他到眼前一看,原来那姑娘早已变成石像了。

  原来,自大禹走后,姑娘就每天立在这山岭上张望。不管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从来没走开。后来,草锥子穿透她的双脚,草籽儿在她身上发了芽,生了根,她还是手举荆藤张望。天长日久,姑娘就变成了一座石像,她的手和荆藤长在一起了,她的血浸着荆藤。不知过了多久,荆藤竟然变水青、变嫩,发出了新的枝条。禹上前呼唤着心爱的姑娘,泪水落大石像上,霎时间那荆藤竟开出了一朵朵金黄的小花儿。

  荆藤开花了,洪水消除了。大禹为了纪念姑娘的心意,就给这荆藤花儿起个名叫“迎春花”。

玩迎春花赠杨郎中

唐-白居易


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恁君与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

代迎春花招刘郎中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

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注: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游春词

唐-令狐楚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

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


注:令狐楚(766或768~837)令狐绹之父,唐代文学家、政治家、诗人。汉族,字壳士。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初唐名臣令狐德棻后代。唐德宗贞元七年 (791年)登进士第。唐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出为华州刺史,拜河阳怀节度使。后为皇甫镈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入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宪宗去世,为山陵使,因亲吏赃污事贬衡州刺史。唐敬宗继位后,又重新提拔他为户部尚书、东都留守、天平军节度使、吏部尚书,累升至检校尚书右仆射,封为彭阳郡公,开成元年以山南西道节度使致仕,不久病逝。追赠司空,谥文。

令狐楚的诗作亦有名气,常与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唱和。

令狐楚的长子令狐绪为河南少尹;次子令狐绹,在唐宣宗时期担任过宰相。


迎春花

宋-韦骧


欺梅压柳肯相然,佳号迎春岂浪传。

细叶茸茸垂绿发,繁英璨璨簇金钿。

先时不入林莺妒,晚节唯容露菊鲜。

绣在罗衣真有趣,不将红紫累婵娟。


注:韦骧,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字子骏,钱塘人。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


迎春花

宋-晏殊


浅艳侔莺羽,纤条结兔丝。

偏凌早春发,应诮众芳迟。


注: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阁前迎春花

宋-刘敞


秾李繁桃刮眼明,东风先入九重城。

黄花翠蔓无人愿,浪得迎春世上名。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中书东厅迎春

宋-韩琦


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注: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天圣进士。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当时,边疆传颂一首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韩琦一生,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亲身经历和参加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抵御西夏、庆历新政等。在仕途上,韩琦曾有为相十载、辅佐三朝的辉煌时期,也有被贬在外前后长达十几年的地方任职生涯。但无论在朝中贵为宰相,还是任职在外,韩琦始终替朝廷着想,忠心报国。 在他的仕途生涯中,无论在朝中为相,或在地方任职,都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


熙宁八年(1075)六月,在相州溘然长逝,享年68岁。宋神宗为他'素服哭苑中'御撰墓碑:'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谥忠献,赠尚书令,配享宋英宗庙庭,备极衰荣。

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迎春花

宋-董嗣杲


破寒乘暖迓东皇,簇定刚条烂熳黄。

野艳飘摇金誉嫩,露丛勾引蜜蜂狂。

万千花事从头起,九十韶光有底忙。

岁岁阳和先占取,等閒排日趱群芳。


注: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有《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西湖百咏二卷,(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著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清平乐(迎春花一名金腰带)

宋-赵师侠


纤秾娇小。也解争春早。

占得中央颜色好。装点枝枝新巧。


东皇初到江城。殷勤先去迎春。

乞与黄金腰带,压持红紫纷纷。


注:赵师侠(生卒年不详)一名师使,字介之,号坦庵,太祖子燕王赵德昭七世孙,居于新淦(今江西新干)。淳熙二年(1175)进士。十五年为江华郡丞。饶宗颐《词籍考》卷四:“其跋孟元老《梦华录》云:”余侍先大父,亲承謦咳,校之此录,多有合者,今甲子一周,故老沦没,因镌木以广之。淳熙丁未(1187)十月,浚仪赵师侠介之书于坦庵。‘似师侠生于建炎元年(1127)以前。集中有重明节词,则当光宗以九月四日为重明节之世。所署最后年干为乙巳,则宁宗庆元三年(1197)也。有《坦庵长短句》一卷。

迎春口号

宋-王安中


年年节物欲争新,玉颊朱颜一笑频。

勾引东风到池馆,春前花发自迎春。


注:王安中(1075~1134)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年青时曾从师苏轼、晁说之。晁教以为学当谨初,故牓其室为初寮。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徽宗时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以谄事宦官梁师成、交结蔡攸获进,又附和宦官童贯、大臣王黼,赞成复燕山之议,出镇燕山府。后又任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初,被贬送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又内徙道州,复任左中大夫,不久去世。


迎春花

清-王夫之


玉峰疑菡萏,绛佩讵辛夷。

蝶醒初春里,香寻未绽时。

云生仙袂香,月上秦痕滋。

愿结青萝好,亭亭寄远思。


注: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

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嘲迎春花

清-赵执信


黄金偷色未分明,梅傲清香菊让荣。

依旧春寒苦憔悴,向风却是最先迎。


悄然无意放奇葩,装点春前第一霞。

娇影素馨情最重,金腰赢得美人夸。


注:赵执信[shēn](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迎春乐·迎春

清-叶申芗


春光九十花如海。冠群芳,梅为帅。

斯花品列番风外,偏迎得,春来赛。


未有花时春易买,笑还占、中央色在。

谁与赐嘉名,争说道、金腰带。


注:叶申芗(1780—1842)字维彧,号小庚,又号萁园,福建闽县人,林则徐姻亲。世居文儒坊,稍长即能诗文,每出惊人语。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云南富民、昆明等县知县,东川、开化、昭各府同知,迁宁波知府、洛阳知府,代理河陕汝道,任云南乡试同考官。积劳,病逝于河南任上,民皆德之。林则徐赠诗曰:“家世三传皆玉署。”申芗擅骈体文,尤工词,曾辑宋元六十多家词为《历代闽诗词抄》四卷。著有《小庚词存》一卷、《本事词》二卷、《天籁轩词谱》等。 其父叶观国(1720—1792),字家光、号毅庵,晚年又号存吾。福建叶家五世八翰林。申芗为第七子。


迎春花

现代-周瘦鹃


殷殷促膝话家常,读书看花兴倍长。

三沐三薰温暖甚,一时春满爱莲堂。


注:周瘦鹃,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原名周国贤。江苏省苏州市人。曾任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代表、江苏省苏州市博物馆名誉副馆长。家贫少孤,六岁丧父。靠母亲的辛苦操作,得以读完中学。中学时代即开始文学创作活动。一边写作,一边以相当大的精力从事园艺工作,开辟了苏州有名的'周家花园'。周恩来、叶剑英、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多次前往参观,许多外国朋友也不断登门观赏。1968年8月,周瘦鹃被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身死,'周家花园'也横道践踏摧残。

1963年1月31日周恩来总理夫妇光临当代艺术大师周瘦鹃先生家乡爱莲堂,周瘦鹃向周总理敬献了以迎春花为主体的花束,并做诗。



温馨提示 中国好诗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