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峡情》首版录音--采自1980年代吴国松的盒带专辑

 红豆居士 2016-04-10


吴国松

       《三峡情》是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中央歌舞团作曲家马骏英先生正率队在四川演出,得到了当地词人湛明明、湛泉中写出的歌词。他迅即谱曲,交由团里的男高音吴国松演唱,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这首歌也成为吴国松那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1980年代吴国松录制的一部个人盒带专辑就用《三峡情》作了标题。

点击下面的音频欣赏: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3:55 《三峡情》 来自老歌回放

录音翻录自盒带(编号 H-009)。葛艺琳指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乐队伴奏。


   《中国艺术歌曲选 1978-1995》收入张茂森撰写的《三峡情》简介,文章写到:

   歌曲将船工号子铿锵有力的节奏和粗犷豪迈的音乐气质与高腔山歌的高亢嘹亮音调和优美抒情的旋律结合,水乳交融,特色鲜明。主人公通过对故乡三峡生活经历的回忆,描绘了三峡雨“细如丝”、“洁如玉”,三峡云“柔如锦”、“白如银”的美景,盼望再登上巫山,吹响叶笛,唱着山歌,放牧山羊;再过夔门峡,挥点竹篙,喊着号子,驾船航行,表达了三峡儿女怀念故乡之情。

  前奏一开始,以川江船夫号子和高腔山歌为素材,船工摇橹的节奏音型和川江船夫号子的音调,就将听众带到了波涛汹涌、滩险水急的川江之上。这一节奏音型,在歌曲中反复出现,首尾相接,贯串始终。此歌可分为A、B、A三个乐段。

  A段共两句旋律,用近似口语化的音调以时隐时现的摇橹节奏音型在中、低音区悠扬婉转地盘旋,展现出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之“三峡雨”、“三峡云”的生动画面。

  B段一气呵成,从歌曲的最低音开始,采用模进手法,推动旋律逐渐向高声区扩展,结束在不稳定的“擎”音上,造成急待向上解决的趋势,为C段开始的高潮乐句作了铺垫。

  C段是在A段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将A段旋律粗犷、激昂的川江船工号子之声与汹涌澎湃的波涛之声交织在一起,使情绪达到高潮。尾声由三句川江船工号子构成,末旬由强到弱的长音,宛如航船顺江而下,已战胜惊涛骇浪,驶向宽广无际的天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