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果园散养土鸡一般采食的植物性饲料多,补饲的饲料量有限,容易因缺乏蛋白质特别是动物性蛋白质而影响生长发育。解决动物性蛋白质不足的问题,用黄粉虫喂鸡是个好办法。
1黄粉虫的特点
黄粉虫俗称面包虫,是人工养殖最理想的饲料昆虫,生长速度快,对饲料要求不高,失去飞翔能力,便于人工养殖。用3%一6%的鲜虫代替等量的国产鱼粉饲养肉鸡,增重率可提高13%,饲料报酬率提高23%。以5%的黄粉虫幼虫粉替代等量的进口鱼粉饲喂产蛋高峰期的蛋鸡23d,结果喂黄粉虫的产蛋率为93.42%,喂进口鱼粉的产蛋率为92.33%,提高1%:蛋重增加0.37g。用l%的黄粉虫替代等量的微量元素饲喂蛋鸡43d,结果产蛋率提高7%~12%;用1%的黄粉虫替代等量高效精料饲喂蛋鸡43d,结果产蛋率提高2.38%。 黄粉虫是完全变态的昆虫,有成虫、卵、幼虫、蛹4种变态,成虫,体长而扁,长1.41.8(3m,黑褐色具有金属光泽,成虫期为50d左右。
2黄粉虫的营养价值
黄粉虫营养丰富,幼虫含粗蛋白质51%~60%;各种氨基酸齐全,其中赖氨酸5.72%、蛋氨酸0.53%;含脂肪11.99%、钙1.02%、磷1.11%、碳水化合物7.4%:另外,还含有磷、铁、钾、钠等矿物质及糖类、维生素、激素、酶等,营养价值高。黄粉虫用于饲喂各种特种经济动物和珍奇稀有动物,可加快其生长发育,增强其抗病抗逆能力,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3养殖技术
3.1种虫养殖黄粉虫最重要
的是种虫。成龄幼虫、蛹、成虫都可做种虫,其中以成龄幼虫最佳。饲养到不同虫期,按黄粉虫的养殖技术,认真挑选蛹、成虫,除去病虫,筛好卵,使各虫期的虫同步繁殖,达到提纯复壮。买到成龄幼虫后,将其放入盛有麦麸的木盘中喂养,添加新鲜菜,认真观察,待蛹羽化成成虫。将蛹放在盛有麦麸的筛盘中,再放在盛有饲料的木盘中,编号上架,待其羽化,注意清除死蛹。每隔7d,将成虫筛出换盘。筛下的饲料中混有多p,放在木盘中,继续孵化。
3.2设备
3.2.1房舍。养殖黄粉虫必须要有饲养房。饲养房要透光、通风,冬季要有取暖保温设备。饲养房的大小,可视其养殖黄粉虫的多少而定。一般而论,每20m一间房能养300~500盘。
3.2.2饲养盘。饲养黄粉虫的木盘制作:抽屉状木盘为饲养盘,一般为长方形,长50em,宽40em,高8cm。板厚为1.5cm,底部用纤维板钉好。筛盘,也是长方形。它要放在木盘中,规格是45emx35emx6em,板厚为1.5em,底部为12目铁筛网并用三合板条钉好。制作饲养盘的木料最好是软杂木,而且没有异味。为了防止虫往外爬,要在饲养盘的4个框上边贴好塑料胶条。
3.2.3盘架。摆放饲养盘木架根据饲养量和饲养盘数的多少制作。用方木将木架连接起来固定好,防止歪斜或倾倒,然后就可以按顺序把饲养盘排放上架。
3.2.4筛网。筛盘、筛子需用粗细几种铁筛网,12目大孔的可以筛虫卵,3O目中孔的可以筛虫粪。60目的小孔筛网,可筛1~2龄幼虫。
3.2.5其他设备。饲养房内部要求温度冬夏都要保持在15~25℃。低于1O℃,虫不食也不生长;超过30CIc,虫体发热会烧死。湿度要保持在60%~70%,地面不宜过湿。冬季要取暖,夏季要通风。室内应备有温度计、湿度计。
3.3饲料黄粉虫的主要饲料是麦麸,也可辅以糠麸等。玉米面过细,不透气,不宜作黄粉虫饲料。菜类主要是白菜、萝卜、甘蓝等青叶菜。这些饲料可以满足虫对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水分的需要。为了提纯复种群,加快繁殖生长,可在饲料中添加少量葡萄糖粉、鱼粉等。
3.4饲养管理要点
3.4.1成虫期。蛹羽化成虫的过程为3~7d,头、胸、足、翅先羽化,腹、尾后羽出。因为是同步挑蛹羽化,所以几天内可全部完成羽化。雄雌成虫群集交尾时一般都在暗处,交尾时间较长。产卵时雌虫尾部插在筛孔中产出,这个时期最好不要随意搅动。发现筛盘底部附着一层卵粒时,可以换盘。这时将成虫筛卵后放在盛有饲料的另一盘中,拨出死虫,5~7d换1次卵盘。成虫存活期在50d左右。产卵期的成虫需要大量的营养和水分,所以必须及时添加麦麸和鲜菜,也可增加点鱼粉。若营养不足,成虫间会互相咬杀,造成损失。
3.4.2卵期。成虫产卵在盛有饲料的木盘中,将换下盛卵的木盘上架,即可自然孵化出幼虫。要注意观察,不宜翻动,防止损伤卵粒或伤害正在孵化中的幼虫。当饲料表层出现幼虫皮时,1龄虫已经诞生了。
3.4_3幼虫期。幼虫从卵孵化出至化蛹前这段时间称为幼虫期。成虫产卵的盘,孵化7-9d后,待虫体蜕皮体长达0.5CITI以上时,再添加麦麸和鲜菜。每个木盘中放幼虫1kg,密度不宜过大,防止因饲料不足,虫体活动挤压而相互咬杀。要随着幼虫的逐渐长大,及时分盘。麦麸是幼虫的主要饲料,同时也是栖身之地,幼虫在饲料表层活动,温度较低时,则钻进下层栖身。木盘中饲料的厚度在5厘米以内。当饲料逐渐减少时,再用筛子筛掉虫粪,添加新饲料。1~2龄幼虫筛粪,要选用6O目筛网,防止幼虫从筛孔漏掉。要先准备好盛放新饲料的木盘,边筛边将筛好的幼虫放入木盘上架。 黄粉虫幼虫生长要突破外皮(蜕皮),经过一次次蜕皮才能长大。幼虫期要蜕7次皮。每蜕皮1次,幼虫长1龄,虫体长大。幼虫平均9d蜕皮1次。幼虫蜕皮时,表层先从胸背缝裂开,再到头、胸、足部,然后腹、尾渐渐蜕出。幼虫蜕皮一般都在饲料表层,蜕皮后又钻进饲料中。刚蜕皮的幼虫是乳白色,表层细嫩。
3.4.4蛹期。幼虫在饲料表层化蛹。在化蛹前幼虫爬到饲料表层,静卧后虫体慢慢伸缩,在最后一次蜕皮过程中完成化蛹。化蛹可在几秒钟之内结束。刚化成的蛹为白黄色。幼虫个体间均有差异,表现在化蛹时间的先后,个体能力的强弱。刚化成的蛹与幼虫混在1个木盘中生活。蛹容易被幼虫在胸、腹部咬伤,吃掉内脏而成为空壳。有的蛹在化蛹过程中受病毒感染,化蛹后成为死蛹。这需要经常检查,发现这种情况可用0.3%漂白粉溶液喷雾空间,以消毒灭菌,同时将死蛹及时挑出处理掉。挑蛹时将在2d内化的蛹放在盛有饲料的同一筛盘中,坚持同步繁殖,集中羽化为成虫。
3.5注意事项在黄粉虫的养殖过程中,掌握好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十分重要,它关系到黄粉虫繁殖的速度、虫体质量、经济效益等问题。
3.5.1禁止非饲养人员进入饲养房。进入室内的人员,必须在门外用生石灰消毒。
3.5.2在黄粉虫的生活史中,四变态是重要的环节。掌握好每个环节变态的时间、形体、特征,可以较好地把握养殖技术。
3.5-3饲料要新鲜,糠麸不变质,青菜不腐烂。在幼虫期,每蜕皮一次就要更换饲料,及时筛粪,添加新饲料。在成虫期饲料底部有卵粒和虫粪,容易发霉,要及时换盘。为了加快繁殖生长,对幼虫和羽化后的成虫,在饲料中适当添加葡萄糖粉或维生素粉、鱼粉,每天都要喂鲜莱。
3.5.4饲养人员每天都要察看各虫期的情况,如发现病虫、死虫应及时清除,防止病菌感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