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吸引人流,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很强的杠杆作用,无可厚非的是一个大行业,然而,在这个大行业中,真正能实现持续赢利的,其实是一个本小利微、以寄生的形式存货的小生意,旅行社。外行人认为只有大的OTA说出去才有面子,而只有内行人知道,旅行社是撬动十几亿旅游景区项目的杠杆。其实,这笔小生意做的可是大买卖。 我们看一些中国相对成熟的产品市场,无论是快消品、服装、医药、酒水饮料、汽车,都少不了经销商。经销商帮企业解决库存压力、帮企业拓展不同区域的小渠道、帮企业解决资金回笼。实际上,在一个成熟的产品市场中,企业只负责两件事,一个是生产,一个是品牌的打造。销售的问题,根本不是一个成熟的企业考虑的问题。 既然如此,为什么旅游行业中景区与旅行社之间的关系却永远暧昧不清、又貌合神离?主要是因为旅游行业起步较晚,一个行业兴起往往伴随着暴利,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开始研究各种获取更大利润的方法并付诸实践,这个过程,往往会导致两个结果,一个是众多行业企业经过各种坑蒙拐骗将行业做烂,其市场逐渐萎缩。另一个是消费者日渐理性,监管部门开始有所作为,市场逐渐走向成熟,行业企业利益获取趋向合理化。也只有在这种时候,这个行业才会出现一些真正的百年企业,行业的排行才会逐渐清晰而稳定。毋庸置疑,在中国的旅游市场目前就是这种状况。 我听过很多做旅行社的朋友抱怨,生意不好做了,利润薄的可怜,做得十分辛苦。每到这时,我都心中暗想,如果几个问题你没弄清楚,你的生意好做就怪了。 这种经销商的模式基本上分为三种情况: 1、商品在某一地域有,而其他地域没有,可能其他地域的人都不知道该种商品,需要经销商去开发市场; 2、商品在一些地域有,而很多地域没有,各地域的人都知道从哪里可以购买该产品,但由于不在同一区域购买起来比较麻烦,所以生产商会选一些各地的经销商,抢占该区域市场; 3、商品在很多地方都有,消费者有很多挑选的余地,经销商需要通过大量订货或帮助生产商树立品牌拿到更好的政策,以在同区域内众多经销商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旅行社在做自身经营时,应该先把这个问题想清楚,现在自己处在什么状况,属于哪种经销商类型的经销商,再往后一点一点梳理。 景区在一个地方不会动,而游客有手有脚,在如今这种定机票酒店都非常方便的时代,人们自己可以非常容易的到达景区,为什么需要旅行社呢?如果你是靠便宜而吸引了一个顾客,终会因为别人比你更便宜而失掉他,这种顾客不会是你的忠诚用户。旅行社的生存靠的是顾客,但发展靠的是忠诚的顾客,这些忠诚的顾客,靠的是你独特的产品。 有人说旅行社的产品就是旅游线路,产品的同质化太严重,最后只能拼价格。要我说旅行社的产品是服务,你提供的差异化服务才是旅行社吸引游客的关键点。如果你准备从游客入手做差异,就对你定位的人群做细分,精于一个细分人群的服务,让游客感受过一次之后,就觉得每一项服务都必不可少,同时别人又很难提供该服务。如果你准备从目的地入手做定位,那就将该目的地了解的清清楚楚,配合他完成市场的推广,从而拿到最好的政策。个人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凯撒竟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旅行社,产品清晰(主做境外游),所有的服务都将配合境外游这一概念展开,通过实践锻炼自己团队的同时获取到最好的境外有资源,到一定程度时必将呈现爆发式的发展。 如果旅行社能放下一些获取暴利的小心思,明确自己的定位,然后稳扎稳打的做好自己的基础工作,再通过宣传将自身特点进行放大,必定能做成一个具有极强生命力的企业。旅行社,也绝对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小生意,而是真正有意义的大买卖。 其实,旅行社和旅游景区永远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大家一样在做生意。有句古话叫,“人不谋,利不往”。只要做生意,都需要好好的策划。新年将至,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不再疲于应付、不再忙于奔波。做到“人有谋,利有往”。 其实,旅行社和旅游景区永远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大家一样在做生意。有句古话叫,“人不谋,利不往”。只要做生意,都需要好好的策划。新年将至,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不再疲于应付、不再忙于奔波。做到“人有谋,利有往”。(作者:刘小磊 来源:识图传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