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儿经41:再说阅读:这些东西,孩子越少读到越好。

 阿呆小周 2016-04-11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认为,有几类读物,孩子越少读到越好,包括心灵鸡汤、名人故事、暴力故事、公主王子故事,还有经典童话。为什么?

之前写过关于孩子阅读的长文《培养孩子阅读习惯11大诀窍之一》,一位朋友请我们为孩子列一个推荐书单。因为很早就把选书权交给孩子,孩子近年来读的书,都是他们自己选择的,我们实在列不出这样的书单。

但关于避免孩子读到什么,特别是当孩子还小、不会自己选择,或者大点的孩子还没有习惯自己选择、需要大人引导的时候,我们确实有些建议,这些建议是给爸爸妈妈的,不是给孩子的。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认为,有几类读物,孩子越少读到越好。分享我们对于孩子读物的这些“挑剔”。

1、心灵鸡汤。

如果由孩子自己选书,按照孩子的好奇天性和认知发展阶段,他们一般不会选择心灵鸡汤类的读物。但如果爸爸妈妈介入选择,而且大人平时又没有深度阅读习惯的话,就难免把自己已经比较熟悉的心灵鸡汤类读物推荐给孩子。

自从美国人杰克·坎菲尔德(JackCanfield)首创了“心灵鸡汤”这个名字并写下数十本《心灵鸡汤》,这个类型的著作就开始占据图书畅销榜的位置,大众口味、励志包装、感人故事,每一句话都看似真理,每一句话都可能唤起共鸣、抚慰人心。社交媒体中也有大量的鸡汤文本,人们不停地转发、点赞。

或许这个类型的读物确实能够满足一些读者的心理需求,但我们还是建议,爸爸妈妈不要把此类读物推荐给孩子阅读,即便是专门写给儿童和青少年的励志故事。

阅读是为了学会思考、拥有独立的灵魂、深邃的思想、丰富的精神世界,不是为了不用思考就获得那些人人可说的“真理”,不是为了满足于肤浅的思想,不是为了获得心灵鸡汤灌溉出来的平面化的精神世界,不是为了不经思考就可以脱口而出那些特别有“哲理”的俗词滥调。所以,孩子从开始阅读起,应尽量少接触这类口味极度大众、行文极度快餐化、无需思考就可以得到心灵抚慰的读物。

鸡汤类型的文本,其实语文教材中已经有不少,我们甚至觉得,语文是培养阅读能力、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课程,语文教材中此类内容和真正的经典文本相比,可能并无存在的必要。

2、名人故事。

我们也避免让孩子读到各种类型的名人故事,无论是政治人物、科学家、运动员还是其他领域的成功者的故事。

对于名人本身,我们没有偏见,毕竟,其中绝大部分,是因为杰出的、有益的成就获得地位与声望。我们反对的是大部分“名人故事”的写作方式,这些故事被省略、被剪裁、被重构,淡化背景、突出典型、强化道理,成为一个个精神和行为上的典范,教给孩子们“成功就要如何如何”、“只有如何如何才能成功”的“准成功学”逻辑,将无深度的思想植入孩子的头脑。基于同样原因,我们也很警惕被断章取义地抽取出来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

也许孩子将来写作文时会用得到这些故事、格言、警句,事实上,在我们的中学时代,这些故事也是让作文显得内容丰富、有主题、有思想的重要手段。但我们还是觉得,孩子们写作文时,能够使用他们从深入的阅读中获得的、自己能够真正理解和认同的素材完成“以手写心”的写作,更加理想。

等孩子长大一点、阅读经验更加丰富之后,他们会慢慢明白,了解名人的成长,真正的、严谨的传记类著作是更好的选择。

3、暴力故事。

孩子比较小的时候,我们还尽量避免他们接触到渲染暴力的故事,即便他们现在都已经过了十岁,在他们自己买书时,我们还是会提醒他们,不要选择那些没有形象、没有主题,只有暴力的故事书。

除了书,我们也尽量避免孩子看那些包含暴力的动画片和儿童剧。记得大宝四五岁特别爱看动画片的年纪,电视台播出一部据称收视率还蛮高,但通篇打打杀杀的动画片,我们一直不让他看,说太暴力,那时候孩子已经特别会表达自己,他坚持要看,“我想看,要不然我缺乏想象力”。

那些用来包装暴力情节的光怪陆离的形式,确实对小孩子很有吸引力,可能还会让孩子认为那是“想象力”,但如果孩子的想象力真是从其中获得,就太可怕了。后来,为了更方便动画片内容的选择,我们家干脆停掉了电视信号,改看碟片。到现在,将近有10年了。

另外有一次,我们带孩子去看一部儿童人偶剧,媒体宣传很多,院子里的小同学张罗着去看,怕天真羡慕,就也带他一起去凑热闹。但舞台上充斥的是一些长相吓人的怪物,“怪物们没有朋友””、“不欺负人还叫怪物吗?”、“谁的本领大就让谁做大王”等等情节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最后几分钟才是比较阳光的部分。也许编导以为最后的阳光结局可以被小孩子理解,殊不知小孩眼中只有一个一个的情节,并无成人所理解的所谓整场剧的主题的概念。给他们看暴力,看欺凌弱小,他们看到的也就是这些。

4、公主王子故事

我们家不谈论公主、王子,不叫孩子小王子,孩子们也很少看那些经典的公主、王子故事。为什么呢?美丽善良的公主,英俊勇敢的王子,王子和公主历经磨难,终成眷属,这样的故事不是很浪漫、很美好吗?

实话实说,我们希望孩子们通过阅读增长的,是理性和智慧,不是爱情上的浪漫主义。那些浪漫爱情故事,等他们自己长大后会读言情小说时,自然会大量接触到,不需要从小培养。另外,人类真正的浪漫精神,也不仅仅是浪漫爱情,还包括理想主义、诗意、幻想、美感体验等等,这些都远非浪漫的公主王子故事可以培养。

我们也不想孩子被公主王子故事误导对自己的认知。他们是生长在二十一世纪的普通小孩,不是万众瞩目的王子,未来他们的另一半,也不会是那些美丽的公主,而是受现代教育的现实中的女子。他们没有必要以那些英俊勇敢的王子为成长楷模,也无需从小做好迎娶一位“公主”的准备。我家是男孩,但对于家有女孩的爸爸妈妈,我们也同样建议。

要看到勇敢、善良、友爱、机智的故事,有更多类型的书可以选择,让孩子把自己代入为王子、公主,并非好事。

5、经典童话。

这个认知,其实还并不是来自童话,而是来自天真看经典动画片《哪吒闹海》的经历。那时天真才两岁多,看到哪吒自尽那一段,小脸上满是悲伤,好半天不说话,后来好几天,都哭着从噩梦中醒来,让我们很是后悔没有尽早想到那样的画面可能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经典如《哪吒闹海》,其中不适合小孩子的元素,实在不少,哪吒为惩罚龙子,生生抽出了它的龙筋、又扒了东海龙王的龙鳞,后来更是为了不连累父母,“析骨还父,剔肉还母”,当场自刎。这样的情节、画面,在小孩看来,会多可怕!

由此想到那些经典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圣诞夜冻死街头的景象,不适合让那么小的小孩子去想象,丑小鸭所遭遇的歧视,对一个小小的心灵,也未必有什么好处,《白雪公主》中的继母,会让孩子联想到自己的妈妈也可能会死去,可能会有一个可怕的、老妖婆一样的后妈,而小红帽那么可爱的小女孩,被大灰狼像嚼胡萝卜那样吃掉,会让孩子生“被吃掉”的想象。还曾经有人统计,几本经典童话中,至少出现过几十种凶杀手法。

那些被认为很美好的童话,实际上包含了太多邪恶、黑暗以及孩子们所不能承受的恐惧、悲伤。这么多可怕的东西,大人怎么会不假思索地因为它们经典,从孩子特别小的时候就讲给他们听呢?

认识到这一点,直到大儿上初中学校要求他们读经典童话,我们再没有跟孩子提过任何童话故事,还把家中已有的经典童话书,藏到他们不容易找到的地方。

也许有爸爸妈妈会认为,不能让孩子生活在“无菌世界”中,应该让孩子看到“这个世界的黑暗与邪恶”。确实,小孩子终究会长大,会去面对一些不那么美好的东西,但我们始终相信,一个小孩子应该在爱、善良、宽容的影响下长大,在他们幼年时期,尽量少接触那些不够美好的事物,是爸爸妈妈应该给他们的保护。育儿经41:再说阅读:这些东西,孩子越少读到越好。

欢迎下载今日头条APP,在“订阅”那里搜“真心爸妈”,关注我们头条号@真心爸妈 ,每周2-3篇原创育儿文章,都是一手经验的总结。欢迎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