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70后花鸟七家-----杨文森

 百了无恨 2016-04-11


约取·当代70后花鸟七家作品展之杨文森于今日展出

杨文森

1972年生,山东阳信人。现为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美术书法艺委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李翔中国画高研班导师助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

作品获第十届全军美展铜奖、第十二届全军美展优秀作品奖、中国美术金彩奖、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作品多次被国务院外事机构、22个欧洲驻华使馆收藏交流。

清澈宁静的人品 温馨优雅的画作

文/李连生

面对国内喧嚣杂陈的当代艺术品市场,面对你方唱罢我登台的书画展乱象,我内心深处经常产生出一种深深的厌倦与无奈的迷惘。当众多的书画家为名而忙,为钱而奔,原本高雅静谧的书画圣地沦为五声乱耳的低俗集市之时,谁还敢相信艺术本质的纯洁性与审美性。艺术本应是陶冶人类情操、温暖人类灵魂的精神产品,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绝少能够欣赏到真正意义上耐品、耐读且陶染心灵的作品了。

约取·当代70后花鸟七家作品展之杨文森于今日展出

《六月清凉绿树阴》

我曾被宋画无数次地迷倒。那优雅如歌的线的旋律以及细致入微的形的刻画,每每让我从蕴藏在画面深处的那种诗一样的意蕴中得到一份祥和、宁静与温馨的心灵享受。这种感受,在人心难有静气的时下,是少之又少了。一个不经意的机会,我欣喜地看到了山东籍画家、首都师范大学李翔中国画高研班助教杨文森先生近期创作的一批精品力作。从他的这些精致典雅的工笔画作品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一种久违了的宋人精神,感受到了静与纯,古与雅给我内心带来的一种温馨。他的作品像一轮皓洁的明月,照亮了我的心。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像一首委婉温情的诗歌,给我留下一种余音绕梁、挥之不去的深刻回味。

约取·当代70后花鸟七家作品展之杨文森于今日展出

《清影》

杨文森的作品在绘画技法上继承了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图式意蕴和表达语境,达到了一种自然和谐、高雅脱俗的境界。工笔画,特别是工笔花鸟画最难的就是脱俗。杨文森以他的高雅性灵和睿智心态,通过形式与色彩上的“杨氏主张”,很从容地解决了这个一直困扰着工笔画家的难题。

约取·当代70后花鸟七家作品展之杨文森于今日展出

《寻春》

在形式上,杨文森在传统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运用了现代构成;在设色上,他避开所有位置上的单色平铺,运用了同类色和近似色的细致复染,使他的作品透露出一种远离“匠”“俗”、不与人同的高雅气质。

他在创作中坚持了写生造型原则,因此,他的作品远离了程式化和概念化,处处彰显出蓬勃向上、生机盎然的生命活力。在写生造型的基础上,他对笔下的物象进行了适度的变形和恰当的夸张,这就使得他的工笔花鸟画具有了一种鲜明的个性元素和风格定位,他为自己的作品确定了“杨氏艺术血型”。

约取·当代70后花鸟七家作品展之杨文森于今日展出

《只有香如故》

杨文森的工笔画工而不泥,工而不腻,他的作品中四处洋溢着清纯与精致的生命意味,他的作品耐看更耐品。在如今浩浩荡荡的工笔花鸟画家中,杨文森与他的同侪之辈相比,无疑是一位前途无量、极具艺术爆发力的画家。

杨文森的作品给人带来了诗意的享受,他笔下的花鸟草虫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远离燥气的轻松和愉悦,这也正是美术的本质和内涵之所在。同时,这也是杨文森与人不同的艺术心智之所在。因为,他在把自己清澈如水的心灵献给艺术的同时,也献给了所有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们。

约取·当代70后花鸟七家作品展之杨文森于今日展出

《绚丽多彩姿多娇》

杨文森笔下的每幅作品都展现出了他对人生、对自然、对艺术的真诚热爱和激情倾诉。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关爱和对世人心灵的慰藉。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所有爱好生活、钟情艺术的人,面对他的作品,都会从心底里发出一种对人生、对自然的赞美。都会对他作品中辐射出来的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感发出声声共鸣。谢谢杨文森,谢谢他让我们在“大家”如林、浊气障云、尘霾四起的艺术困惑中见到了一隅生机盎然的自然物象和一缕清澈无染的脉脉山泉。

愿杨文森和他纯净典雅的作品能够给燥气十足的书画界“名人利士”泻泻火、降降温,愿画家们都能沉下心来以对艺术的虔诚之心守住本应神圣纯洁的三尺画案,愿我们的审美环境能够呈现一片如水的明净。愿杨文森永远不改清澈的情怀和坚忍的画心。

2014年8月24日于济南清净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