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是古典诗词中的常客,时不时就出现在迁客骚人感时伤怀的词句中。不过在这些诗词中出现的杨花可不是杨树的花,而是指的柳絮。 《辞源》对杨花一词的解释如下:杨花:“柳絮”。北周庾信庾子山集 一《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诗·小雅·采薇》中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毛传:杨柳,蒲柳也。 可见,古典诗词中的杨花指的是柳絮,写杨花就是在咏柳。所谓柳者,留也,这些诗词大多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晚春二首·其一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宋)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 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 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 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 无数杨花过无影。 踏莎行·小径红稀 (宋)晏殊 小径红稀, 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 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 朱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 斜阳却照深深院。 清平乐·春晚 (宋)王安国 留春不住, 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 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 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 春风自在杨花。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 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 思量却是, 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 困酣娇眼, 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 寻郎去处, 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 恨西园, 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 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 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 细看来, 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