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柴胡桂枝干姜汤之便干、便溏小感书虫-朱梦龙2015-05-20 11:28 关于柴胡桂枝干姜汤之便干、便溏小感 柴胡桂枝干姜汤究竟是大便干还是大便溏? 昨日晚上与众师讨论学习,疑问:刘渡舟老与胡希恕老同为一代经方大家,用药准确如神,为何提出两个截然不同的看法? 冯世纶老师讲,大便干是太阴里虚寒津液亏虚所致,为甘草干姜汤证,因此一般便干时用的多,但更多是根据病位在半表半里、病性为上热下寒的病机而应用此方。 我自己理解,上热下寒,如果饮重为主,可以便溏;假如津液伤太过,而转入太阴,就可以为便干,即里虚寒的大便干。 里虚寒的便干,临床多见于久病之人,曾总结老师语录: 第65条:有些老年人大便干,就不能认为阳明了,是厥阴下寒的表现,尤其是有四逆,大部分都是厥阴病。这种大便干,是“阳微结”,是津液虚造成的,所以要温中健胃生津液。 第92条,阳证是不是陷于阴证,实际上是由津液的虚衰和盛衰来决定的。发汗过多,那就津液虚了,虚了以后由太阳转到少阴,再虚得厉害,一下就到了太阴,所以出现四逆汤证。 这样看,津液亏虚亦为太阴,其本质为里虚寒,机体失于运化、故津液生成不足。 如此,则太阴就有两种情况,一种为里饮(尚未化热),一种为津液亏虚。二者本质是同一的,即都是脾胃虚弱而失于运化,也就是说,正常的水液(即津液)不足了,异常的水液(即痰饮水湿)蓄积。方中甘草干姜汤温中健胃生津液,机理是推动胃给之以动力,增强运化,进而生津液。温中健胃即可化饮,亦可生津液。 茯苓饮不也是既能用于大便干,亦能用于大便溏么,应该是一致的。 观察有些便溏的病例,老师也用柴桂姜,皆因为病机相应、方证相应也。 注:此时小感,不一定正确。今午询问冯世纶老师,师曰: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于临床上,还是大便干更多见一些,效果更好。 朱梦龙 2014.9.29 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