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僖公四年

 传统文化网站 2016-04-11


【原文】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1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2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3: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4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5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6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榖7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8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9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10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陈辕涛涂谓郑申侯曰:“师出于陈、郑之间,国必甚病11。若出于东方,观兵于东夷,循海而归,其可也。”申侯曰:“善。”涛涂以告齐侯,许之。申侯见,曰:“师老12矣,若出于东方而遇敌,惧不可用也。若出于陈、郑之间,共其资粮屝屦,其可也。”齐侯说13,与之虎牢。执辕涛涂。

秋,伐陈,讨不忠也。

许穆公卒于师,葬之以侯,礼也。凡诸侯薨14于朝会,加一等,死王事,加二等。于是有以衮15敛。

冬,叔孙戴伯帅师,会诸侯之师侵陈。陈成16。归辕涛涂。

初,晋献公欲以为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且其繇17曰:‘专之渝18,攘19公之羭20。一薰21一莸22,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弗听,立之。生奚齐,其娣23生卓子。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姬谓大子曰:“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归胙24于公。公田25,姬置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26,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姬泣曰:“贼27由大子。”大子奔新城。公杀其傅28杜原款。或谓大子:“子辞29,君必辨焉。”大子曰:“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乐。”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实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人谁纳我?”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姬遂谮二公子曰:“皆知之。”重耳奔浦,夷吾奔屈。

【译文】四年春,齐桓公率领诸侯联军侵犯蔡国。蔡军溃败,随后征伐楚国。楚成王派人到军中说:“君主地处北海,我们地处南海,唯是牛马发疯也不能到达。不料想君主竟然涉足于我国土地,什么缘故呢?”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先君太公说:‘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们,以从两旁辅助周王室。’赏赐予我先君行动范围,东至于海,西至于黄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你们不贡献苞茅,使君王的祭祀没有供品,没有办法过滤酒槽,我为此前来征伐;昭王征伐南疆而没有返回,我为此前来问罪。“使者回答说:“贡品没有送入王朝,是我们君主的罪过,敢不供给吗?昭王没有返回,君子还是去问水吧。”军队前进,暂时驻扎在陉地。

夏,楚成王派屈完去军队。诸侯联军撤退,暂时驻扎在召陵。齐桓公陈列诸侯联军,与屈完乘车检阅部队。齐桓公说:“这难道不美好吗?为的是继承先君建立的友好关系,与不美好同样美好,怎么样?”屈完回答说:“君主惠临求福于我国之社稷,受辱纠察我君,这正是我们君主的愿望。”齐桓公说:“以这样众多的人作战,谁能够抵御?以此攻城,什么样的城不能攻克?”屈完回答说:“君主如果用规律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君主如果用武力,楚国有方城山为城墙,有汉水为护城河,你们人数虽然众多,也使用不上。”屈完于是与诸侯结盟。

陈国的辕涛涂对郑国的申侯说:“军队取道于陈国、郑国之间,对国家很不利。如果向东方走,向东部夷族展示兵力,再沿海而返回,是可以的。”申侯说:“好。”涛涂于是告诉齐桓公,齐桓公允许了。申侯进见齐桓公说:“军队出来历时长久了,如果向东走而遇见敌人,恐怕就不可以使用了。如果从陈国、郑国之间走,还有资粮鞋袜供给,是可以的。”齐桓公很高兴,赐予他虎牢,将辕涛涂抓起来。

秋,征伐陈国,是讨伐他们的不忠诚。

许穆公在军队中去世,用安葬侯的制度,符合社会行为规范。凡是诸侯在朝会时去世,葬礼加一等,为周王事而死,葬礼加二等。于是有的使用了君王的礼服。

冬,叔孙戴伯率领军队,会盟诸侯联军侵犯陈国。陈国平定后,把辕涛涂放回。

当初,晋献公想要立骊姬为夫人,用占卜,不吉祥;用蓍草占筮,吉祥。晋献公说:“听从占筮。”占卜的人说:“蓍草短而龟板长,不如随从长的。而且繇辞上说:‘专宠就会改变,窃取公室的母羊。一株香草与一株臭草放在一起,十年后还会有臭味。’必然不可以。”晋献公不听,立骊姬为夫人。生下奚齐,她妹妹生下卓子。等到打算立奚齐为太子,骊姬就与中大夫成谋划,骊姬告诉太子申生说:“君主梦见你母亲齐姜,你必定要快去祭祀她。”太子申生于是在曲沃祭祀母亲,把祭肉送给晋献公。晋献公正在田猎,骊姬把祭肉放在宫里六天。晋献公回来后,骊姬将祭肉和酒加毒而献给晋献公。晋献公以酒祭地,地上坟起,把祭肉给狗,狗倒毙,把祭肉给小臣,小臣也倒毙。骊姬哭着说:“伤害来自太子。”太子逃奔到新城。晋献公杀了太子的老师杜原款。有人对太子说:“你要是言说,君主必然会辨别的。”太子说:“君主没有骊姬,就会睡不着觉,吃不饱饭。我言说了,骊姬必然会有罪。君主老了,我也不会欢乐。”说:“那么你逃走呢?”太子说:“君主还没有查清我的罪过,带着这个名誉出去,别人谁会接纳我呢?”十二月戊申日,太子自己在新城上吊而死。骊姬于是诬陷二公子说:“他们也知晓。”重耳于是逃奔到浦地,夷吾逃奔到屈地。

【说明】本篇所记之事发生在公元前656年,周惠王二十一年期间。主要记述了四件事,一是齐桓公率领诸侯联军先侵犯蔡国,然后征伐楚国。后与楚国结盟。二是返回途中讨伐了陈国。三是许穆公在征伐途中去世。四是晋献公的夫人骊姬陷害太子申生之事,并且迫使重耳、夷吾逃到外国。

——————————————————

【注释】1.虞:(yu)《书·大禹谟》:“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诗·大雅·抑》:“用戒不虞。”《诗·大雅·云汉》:“祈年孔夙,方社不莫。”《诗·鲁颂·閟宫》:“无贰无虞,上帝临女。”《管子·臣乘马》:“虞国得策乘马之数矣。”《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这里用为猜度,料想之意。

2.女:(nǚ钕)《诗·魏风·硕鼠》:“三岁贯女。”《诗·大雅·大明》:“于周于京,缵女维莘。”《诗·大雅·瞻卬》:“人有土田,女反有之。”《诗·鲁颂·閟宫》:“上帝临女。”《诗·商颂·殷武》:“维女荆楚,居国南乡。”《管子·戒》:“女焉闻吾有行也?”《论语·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荀子·宥坐》:“吾语女其故。”《集韵·语韵》:“女,尔也。通作汝。”这里用为代词,表示第二人称“你”之意。

3.履:(lǚ吕)《易·噬嗑·初九》:“履校灭趾,无咎。”《易·大壮·象》:“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韩非子·扬榷》:“行之不已,是谓履理也。”《说文》:“履,足所依也,从尸,从彳,从夂,舟象履形。一日尸声,古文履从页:从足。”徐灏笺注:“履,践也,行也,此古义也。”《玉篇·履部》:“履,践也。”这里用为行动之意。

4.尔:(ěr)谓第二人称“你”之意。《易·颐·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孟子·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列子·说符》:“慎尔言,将有和之。”

5.缩:(suō梭)滤酒去渣。古代祭祀时,捆束包茅以为过滤,去掉酒槽。《左传·僖公四年》:“王祭不共,无以缩酒。”《礼记·郊特牲》:“缩酌用茅,明酌也。”

6.次:(cì刺)临时驻扎和住宿。又指行军在一处停留三宿以上。《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楚辞·离骚》:“夕归次於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资治通鉴》:“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7.穀:(gǔ谷)《诗·陈风·东门之枌》:“枌旦于差,南方之原。”毛传:“谷,善也。”《诗·小雅·小明》:“神之听之,式穀以女。”《诗·鲁颂·有駜》:“君子有穀,诒孙子,于胥乐兮。”《管子·禁藏》:“气情不营,则耳目穀,衣食足。”尹知章注:“穀,善也。”《老子·四十二章》:“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这里用为善良美好之意。

8.徼:(jiǎo)通“侥”。贪求、求取。《左传·僖公四年》:“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左传·文公二年》:“寡君愿徼福于周公鲁公。”《史记·匈奴列传》:“患其徼一时之权。”王充《潜夫论》:“乃义士且以徼其名,贪夫且以求其赏尔。”

9.收:(shōu)通“纠”。《书·君奭》:“诞无我责收,罔勖不及。”《诗·周颂·维天之命》:“假以溢我,我其收之。”《管子·侈靡》:“收其春秋之时而消之,有杂礼我而居之。”《荀子·君道》:“人主之所以窥远收众之门户牖嚮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收,假借为纠。”这里用为纠察、纠正之意。

10.绥:(suí随)《书·汤诰》:“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诗·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绥之。”《诗·小雅·楚茨》:“乐具入奏,以绥后禄。”《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周颂·载见》:“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论语·子张》:“道之期行,绥之期来,动之斯和。”《荀子·儒效》:“修修兮其用统类之行也,绥绥兮其有文章也。”这里用为安抚之意。

11.病:(bìng)《管子·君臣下》:“下以振民之病者,忠臣之所行也。”《老子·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论语·雍也》:“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国语·鲁语上》:“齐孝公来伐鲁,臧文仲欲以辞告,病焉,问于展禽。”《韩非子·说林下》:“今又索卒以攻晋,示我不病也。”《史记·商君列传》:“利则东收齐,病则西侵秦。”《广雅·释诂三》:“病,难也。”这里用为困难、不利之意。

12.老:(lǎo)历时长久。《左传·僖公四年》:“师老矣,若出于东方而遇敌,惧不可用也。”明归有光《项脊轩志》:“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13.说:(yue)《易·困·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诗·召南·草虫》:“我心则说。”《诗·小雅·頍弁》:“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管子·小问》:“桓公不说,瞋目而视祝凫巳疵。”《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礼记·中庸》:“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孟子·梁惠王上》:“王说曰。”《韩非子·二柄》:“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这里用为喜悦之意。

14.薨:(hong)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管子·大匡》:“使公子彭生乘鲁侯胁之,公薨于车。”《管子·戒》:“而力伐四邻。公薨。”《左传·昭公三十二年》:“鲁文公薨,而东门遂镣适立庶。”《论语·宪问》:“君薨,百官总己以听於冢宰三年。”《尔雅》:“薨,死也。”《孟子·滕文公上》:“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韩非子·和氏》:“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史记·魏公子列传》:“昭王薨。”

15.衮:(gǔn)《诗·豳风·九罭》:“我觏之子,衮衣绣裳。”《诗·小雅·采菽》:“又何予之?玄衮及黼。”《诗·大雅·烝民》:“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诗·大雅·韩奕》:“玄衮赤舄,钩膺镂鍚。”《周礼·司服》:“王之吉服,享先王则衮冕。”司农注:“衮衣,卷龙衣也。”《左传·桓公二年》:“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紘、綎,昭其度也。”《说文》:“衮,天子享先王。卷龙绣于下常。幅一龙,蟠阿上乡()。”这里用为古代帝王与上公的礼服之意。

16.成:(chéng)《书·毕命》:“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左传·成公十一年》:“会于稷,以成宋乱。”《国语·越语》:“遂使之行成于吴。”这里用为平定之意。

17.繇:(zhòu)通“籀”。古时占卜的文辞。《左传·闵公二年》:“成风闻成季之繇。”《楚辞·离骚》:“汤、禹俨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

18.渝:(yú于)《易·豫·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诗·郑风·羔裘》:“彼其之子,舍命不渝。”毛传:“渝,变也。”《诗·大雅·板》:“敬天之渝,无敢驰驱。”《管子·侈靡》:“不称而祀谭,次祖。犯诅渝盟,伤言。”《左传·桓公元年》:“渝盟,无享国。”《老子·四十一章》:“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尔雅·释言》:“渝,变也。”《说文》:“渝,变污也。”这里用为改变变更之意。

19.攘:(rǎng)《书·微子》:“今殷民乃攘窃神祇之牺牛全牲用以容。”《书·康诰》:“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孟子·滕文公下》:“请损之,日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墨子·非攻》:“攘人犬豕鸡豚。”这里用为窃取、偷盗之意。

20.羭:(yú余)母羊。《列子·天瑞》:“老韭之为苋也,老羭之为猨也,鱼卵之为虫。”

21.薰:(xun)香草名。即“蕙草”,又名“零陵香”。《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说文》:“薰,香草也。”《广雅》:“薰草,蕙草也。”

22.莸:(yóu)莸属植物的泛称。薰莸,落叶小灌木,叶子卵形或披针形,花淡蓝色,蒴果成熟后分裂成四个小坚果。供观赏,全株可入药。《管子·地员》:“其草鱼肠与莸,其土乃柳。”《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

23.娣:(dì弟)《易·归妹·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诗·大雅·韩奕》:“诸娣从之,祈祈如云。”《管子·君臣下》:“是故国君聘妻于异姓,设为姪娣、命妇、宫女,尽有法制。”《左传·庄公二十八年》:“骊戎男女以骊姬,归生奚齐。其娣生卓子。”本义又称为妹,是指姐妹中年龄小的妹妹。

24.胙:(zuò坐)《周礼·膳夫》:“彻王之胙俎。”《管子·小匡》:“成周反胙于隆岳,荆州诸侯,莫不来服。”《管子·小问》:“祝凫已疵献胙。”《左传·僖公九年》:“王使宰孔赐齐侯胙。”《左传·僖公四年》:“太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尔雅》:“夏曰福胙。”《说文》:“胙,祭福肉也。”这里用为祭祀用的肉之意。

25.田:(tián)古同“畋”。《书·无逸》:“不敢盘于游田。”《诗·郑风·大叔于田》:“叔于田。”《管子·大匡》:“五月,襄公田于贝丘。”《左传·宣公二年》:“宣子田于首山。”《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淮南子·本纪》:“焚林而田,竭泽而渔。”这里用为打猎之意。

26.坟:(fén)通“濆”。坟起,凸起。《书·禹贡》:“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管子·地员》:“坟延者六施,六七四十二尺而至於泉。”《方言》:“坟,地大也,青幽之间,凡土而高大者谓之坟。”王粲《登楼赋》:“背坟衍之广陆兮。”

27.贼:(zéi)《书·泰誓中》:“剥丧元良,贼虐谏辅。”《诗·大雅·抑》:“不僭不贼,鲜不为则。”《管子·宙合》:“没法贼发,言轻谋泄,菑必及于身。”《左传·文公十八年》:“毁则为贼。”杜预注:“毁则,坏法也。”《老子·六十五章》:“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论语·阳货》:“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庄子·秋水》:“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孟子·尽心下》:“乡原,德之贼也。”《荀子·修身》:“害良为贼。”《韩非子·十过》:“十过:一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说文》:“贼,败也。”这里用为伤害、坑害之意。

28.傅:(fù付)教师,师傅,古时特指帝王的相或帝王、诸侯之子的老师之意。《诗·大雅·崧高》:“王命傅御,迁其私人。”《管子·大匡》:“使鲍叔傅小白,鲍叔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王患紫贵。傅说王曰。”

29.辞:(cí瓷)《书·毕命》:“政贵有恒,辞尚体要。”《诗·大雅·板》:“辞之辑矣,民之治矣。”《管子·形势》:“受辞者,名之运也。”《晏子春秋卷一·内篇谏上第一》:“公乃辞乎晏子,散师,不果伐宋。”《老子·三十四章》:“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礼记·檀弓》:“使人辞于狐突。”《礼记·表记》:“无辞不相接也。”《孟子·万章上》:“不以文害辞。”《荀子·正名》:“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这里用为言说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