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药防治肝癌思路与方法

 图书的乐趣 2016-04-11
郭铁华
中医药防治肝癌思路与方法
(2010-09-23 19:58:00)

                                                                      马汉洲1  周庚生2

       肝癌被称之为“癌中之王”,具有发现晚、发展快、治疗难、预后差的特点。近年来通过中西医界的共同努力,不少病人的存活时间已由几个月延长至5年或以上,但仍有个解不开的死结,就是肝癌发现往往比较晚。在各种防治办法当中,传统医学可说是很重要的一种,其潜力难以估量,世界卫生组织也鼓励各国积极挖掘与应用。中医药在防治肝癌方面更是优势明显,今发表一孔之见,以求同道指正。
       1  思路
       肝脏肿瘤有良恶之分,良性者有海绵状血管瘤、肝结节增生、肝细胞腺瘤、结节转形、胆道囊状腺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等。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原发性肝癌,包括肝细胞所恶变的肝细胞癌及肝内胆管所恶变的胆管癌,还有肝胚细胞瘤、扁平上皮癌、胆道囊状腺癌及血管肉瘤等。中医的肝癌,可说是包括肝脏所有之“邪”积,尤以蕴毒为最。《中脏经》曰:“痈疽疮毒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矣。”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亦云:“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里。”这些论述明确指出了癌症发病过程中毒邪的致病性、侵袭性及转移性[1 ] 。

       中医学早已认识到“肝为万病之贼”。虽然中医没有现代医学的病理解剖,但中医对肝脏认识并不浅《, 灵枢·本藏篇》中,就详细论述了肝脏“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多种状态。中医还明确地认为“肝为罢极之本”。中医是活体医学,讲究整体
协调,而病理解剖针对的,只是死后的器官。虽然西医拥有不少科学仪器,但只能诊断出部分的疾病。中医却往往凭望闻问切四诊手段和辨证论治的整体思维,就能指出肝脏的问题。很多时候,患者可能会感到身体有点不适而西医化验不出问题,可是,从中医角度来看,这些西医无以名之的不适,已可能是肝脏蕴毒的表现。

       根据流行病学的统计,香港约有60 万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其中两成半最终会患上肝硬化或肝癌等慢性肝病。美Beasley 博士1980 年在台北公保中心以前瞻性的观察研究,发现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之病者,其患肝癌之比率,比正常人患肝癌之比率高出二百倍。当然,并非患上肝炎才有问题,因为不一定要发炎才代表内有蕴毒,蕴毒可类似于西医学的癌前期变化。其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饮食不洁,痰湿内停,气滞血瘀,湿热蓄结等都可以引发蕴毒,并在癌症产生前后长期存在。

       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与总结,使我们开辟了又一思路。西医往往先在身体其它部位发现癌,然后再发现癌转移至肝,但依作者看,却是肝脏蕴毒在
先,积聚日久,进一步影响其它脏腑,如果发现肝癌,就表示这耐受力最强的器官积毒已深,患者亦不能久活了。因此,从中医学理论和实践出发,对肝癌的治疗必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重在祛毒。
        2  方法
       中医治疗肝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从《黄帝内经》到《伤寒论》、《金匮要略》、《圣济总录》、《张氏医通》等,对肝癌的症状、病机、治疗皆有论述,散见于脏结、黄疸、臌胀、瘕、积聚等篇章中[ 2 ] 。我们在学习前贤的基础上,总结出自己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11  诊断方法 

       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与体会,肝脏蕴毒的主要症状表现如下。(1) 眼神滞涩不流利,因蕴毒壅塞,阻碍精气上注使然。(2) 眼球结合膜上肝胆区血管发生变化,其形状或粗大或细小,或连续或中断,或乱曲或直线,用以诊断病情深浅轻重、脏腑气血虚实。(3) 皮肤面色晦暗,前阴、腋窝或手心、足心常泌液渗津,秽气甚大。(4) 胸闷憋气或背部作胀发凉。因阳气遇阻而运行不畅,惟叹气和捶打能使气机暂得舒展。(5) 便后常发现微出血。(6) 肝脉豁然而空,乃真阴大伤、无胃气无根之脉。(7) 舌左右两边呈青紫、斑点。(8) 耳穴肝区见园形小点。(9)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或肝硬化者。
       212  防治方法 

        肝炎病毒先引起肝炎,继而发生肝硬变,甚至不经肝硬化的阶段,肝细胞反复遭受损害,发生再生、异型增生,最终导致肝癌。肝炎兼蕴毒之证,多属实热,但久病必虚,到了后期往往会转实为虚。虽然中、西医学各将肝炎分成很多不同类型治疗,但从中医的角度看,凡肝炎或肝癌前期病变
皆有明确的蕴毒存在,所以防治肝癌的最有效方法只有一个:排毒。中药对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能促进肝组织修复,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且有调节免疫作用,辨病和辨证相结合治疗本病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虽然中医治疗肝炎常用疏肝理气之法[3 ] ,但我们却另辟蹊径,早期以柴胡和青蒿透发,按证候不同,取绵茵陈、金钱叶、鸡内金、白花蛇舌草、牡丹皮为主,再加以其它辅药,长期饮用。只是在不同气候略加变化,如夏天加荷叶、荷梗、薄荷,冬天加性温的桂枝或附子,秋燥时则加蜜糖或蜜饯药。不过,药物只能解表层或初、中期的毒,晚期的积毒很难排出。排毒过程并不好受,因为勤饮药之后,会腹痛、呃呕、排出黄水或粘稠脏物,并会沿经脉路线出现皮疹。而服药时间长者需要一年以上才见效果。服药期间尽量减少房事,并忌酸性食物,戒吃龙虾、蟹和牛肉。
        3  案例
        311 案例1  姜先生,39 岁,行政人员。平日身体硬朗,每年公司的例行体检亦正常。1993 年5 月因感冒求诊,当时只是寒热往来、胃口不佳、倦怠、舌质胖大无苔、脉弦数。数剂小柴胡汤加减,病已痊愈。但病愈后,观察到病者,眼球结合膜上肝胆区有一粗大乱曲血管,左肝脉豁然而空,舌左后两边呈青紫斑色,再询问病者有无乙型或丙型肝带原,病者说例行血液检查并没有异常。当时告诉病者有可能是肝脏蕴毒,可否愿意用清肝之中药排毒,病者非常有诚意尝试,于是开始用柴胡、青蒿、鳖甲、丹皮类药物透发,大约2 个多月时间,病者双脚红肿溃烂,不断流出黄水。3 个多月时间不断用化湿清热药如绵茵陈、蛇舌草、猪苓等药,才将双脚治愈,但肝脉依然沉取无根。病者觉一切良好,定期检查亦无异常,经过考虑,决定停药。

       到2001 年2 月9 日,病者发觉消瘦情况严重,肝胃部位不适,皮肤发黄及腹胀,食欲不振,身体异常虚弱,舌质紫暗有瘀斑点,左肝脉无力,沉取无根,治以小柴胡汤加重党参、杏仁、半枝莲2 剂。再诊,小柴胡汤加藿香、大腹皮2 剂,皆无效。其家人送病者入住香港嘉诺撒医院,检查后,证实为肝癌末期,肺部亦见有转移癌块,病者数天后去世。

        312  案例2  李某某,31 岁,主妇。1990 年6 月初诊,患无黄疸型肝炎己10 年,经久不愈。年轻时嗜饮酒浆,长期不思食,不知饥,厌油腻,口苦,口渴思饮,近因独自移民国外,睡眠不佳,心烦,常服安眠药,中午起床亦觉肢软无力,腹胀。检查: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巩膜肝区见血管粗大,伴黄染,心肺无异常,腹胀满,肝肋缘下有轻度压痛,无腹水,舌淡无苔,脉弦细沉取无根。实验室检查: HBsAg 阳性,肝功能全部正常。诊断为肝郁之脏毒,治以柴胡、青蒿、鳖甲、白芍、川芎、茵陈蒿、茯神,在国外3 年间亦不断用原方服用,自觉所有症状消失,体重增加,在外国复查HBsAg 转为阴性。一直间断性服用中药,健康至今。

       肝癌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的病机为肝脏蕴毒,故有效的方法应该是预防为主,坚持排毒。经常投以理气化浊,清热解毒之品,不断排毒,
才能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  华海清. 原发性肝癌病机特点探讨[J ]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 ,10 (2) :38.
[2 ]  谢怡庄. 肝癌的中医治疗原则探讨[J ] . 中国医药学报,2004 ,19 (3) :171.
[3 ]  倪红梅. 疏肝理气法在原发性肝癌治疗及预防中的应用[J ] . 新中医,2003 ,35 (3) :77.
    -- 本文转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6 年1 月第30 卷第1 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