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赋
穿越时空,遨游太极,心驰神往,古今同梦。然足不出户,何以日行万里?身在当下,何以上溯千年?曰:唯有读书。
或曰:电视网络,亦有此功。然一动一静,殊有不同也。彼为闹市,信息万种,诱惑几重?一入其间,不知西东;此为静庐,曲径通幽,何来纷争?波澜渐平,心定慧生——读书有道也。
少儿读书,开其窍也;青年读书,明其志也;壮年读书,正其身也;老来读书,极其乐也。孔子读书,开儒学之先河;林肯读书,解黑奴于水火;毛公读书,救病夫于陈疴——读书有用也。
读书可养人。君不见,堂下骄儿,闻得书香,则知书达礼,见文质之彬彬;识得书味,则术业精进,成家国之栋梁——读书有益也。
读书亦误人。君不见,邻家浪子,滥读《金瓶》,竟成西门庆之徒;错爱《奋斗》;误入希特勒之党。嗟乎!何谓开卷有益?——毒书有害也。
士人读书,囊萤映雪有之,悬梁刺股有之;远洋留学者有之,硕博连读者有之。然少见其成者,何也?思卓观其弊,盖死读书,读死书也。善读者,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学之博采,行之聚焦。——读书有方也。
读书之道,为人之道也。境界不同,乐亦不同。穷理致知,文人之乐也;践行格物,达人之乐也;传道授业解惑,圣人之乐也。噫嘻!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也。
赞曰:书山巍峨,神所依兮;攀登不止,吾所行兮;子子孙孙,无穷匮兮;以书会友,飨天下兮。
读书的四重境界
世间读书人无数,成功者总是很少,得道者更是寥寥。原因何在?——境界不同。沿书山而上,由山脚到顶峰,可分为闲、专、达、圣四重境界。
第一层境界:闲人读书,如情窦初开,摘下满天星。这类人把书当成一个休闲的零食,或者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泛泛而读罢了。或如吃零食,喜欢就来一点;或“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如青春年少,被初遇的异性所打动,有那么一点矇眬的冲动。因为不知情,所以爱未深——此种人在书山的脚下,此种境界曰“闲”。
第二层境界:士人读书,如情人热恋,我的眼里只有你。这类人把书当成梦中的情侣。他们或沉迷于书中,茶不思,饭不想。或逃避现实,看不到,看不惯。更多的则是津津乐道于一门知识,一种体验,甚至一种崇拜,钟情武侠者成为“金庸迷”,钟情言情者成为“琼瑶迷”。因为情太真,所以爱太深——此种人在书山的半腰,此种境界曰“专”。
第三层境界:达人读书,如眷属终成,一生有你。这类人把书当成事业的伴侣。他们读书的目的性很明确,或为了寻求真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总之他们读书,注重的是知与行结合,应实践需要而寻求知识。因为行道,所以求道——此种人在书山的高处,此种境界曰“行”。
第四层境界:圣人读书,如香火传承,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这种人把知识当成传承的火种。他们读书的的,不仅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且是为了解决众人的问题。或者像普罗米修斯,舍身盗取火种给人类造福;或者像孔子,诲人不倦培育三千弟子。正如此,真理才会光大,知识才会传承。因为传道,所以得道——此种人在书山的顶峰,此种境界曰“圣”!
从无意得之,到有意求之,从为我所用,到普惠众生, 这读书的四重境界,不也是做人的四重境界吗?
读书“五怕”
一怕读傻:读书能启人智慧,这话不错。但是,读傻的人也比比皆是。你看,他们傻到什么程度?博览群书且尽信群书!只要书中所说就统统吸收,还毫不失真地应用到生活中去,可是用了之后又郁闷,发现根本行不通。千年之前的孟子不禁失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只是呆呆读书而不会活学活用,顶多只能算是个“书痴”。食古不能化,博学更可怕。
二怕读懒:与读傻的人不同,读懒的人不是不化,而是不动。怎么说?专于研读,懒于实践。他们尊崇的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为读而读。或者,干脆跳进书里,沉浸其中,只有空想,没有执行。美名其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行而不思,思而不行,都是不够的。悟空固然好,行者价更高。
三怕读偏:读书人博览群书,无可质疑。但也有人读书贵精不贵博啊。所以,精读文学,精读科学,精读哲学,精读美学……可渐渐地,发现自己,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检查之后发现,原来长期“偏食”,患了“进食病”。所以,读书应该学学郝明义,调整自己的“进食单”,养性、励志、致用,五谷杂粮,不妨多吃。比方说,我们的科学泰斗钱老先生,兴趣广泛,不但努力汲取科学知识,还十分注重文学艺术修养。这是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所应学习的。读书如进食,营养须均衡。
四怕读伤:有些人读书进得去出不来,就好比幽灵附身,将书中人物的情绪变成了自己的情绪。读了一本书,想象自己是书中角色,为儿女情长伤心落泪,为英雄逝去黯然神伤。比方说,读《红楼》,黛玉附身,伤春惜花,满目凄凉,珠泪涟涟;又比方说,读《三国》,五丈原上,瑟瑟秋风,千年悲壮,情难自禁,从此心也灰,意也冷。读书,要走进去,也要跳出来。品读识百味,饮酒不沉醉。
五怕读坏:读书读伤了,是害了自己,若读坏了,可是要害人害社会。鲁迅说:“尼采自诩为太阳,可是他疯了。”然而,尼采的疯狂却造就了希特勒的力量。当年,希特勒狂读尼采,取其思想,为己所用,诞生了法西斯的极权主义。于是,“上帝死了,尼采疯了,希特勒来了”,把整个欧洲搞乱了,把整个世界绊倒了。读书读坏,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所谓“学以知道,行以成道”,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
读书不能偏,博学之;读书不能呆,慎思之;读书不能坏,审问之;读书不能伤,明辨之;读书不能懒,笃行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