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廉政家训

 晓峰书阁 2016-04-11

碑训。包拯素有“包青天”的美誉,他在家中立下一块石碑,刻上《诫廉家训》:“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诗训。清代陕西参议耿鸣世的夫人徐氏,曾给任浙江金都御史的儿子耿庭柏写了一首诗:“家内平安报尔知,旧园岁入有余资。丝毫不用南中物,好做清官答圣时。”

联训。明初名臣杨士奇的儿子仗着父亲是朝廷大官,横行霸道,家乡父老纷纷进京上告。杨士奇写信严厉训斥儿子,并附上一联:“不畏官司千张纸,只怕乡民三寸刀。” 

言训。田稷子任齐国宰相时,一次将受贿所得送给母亲。其母严厉地训斥:“作为官吏,高洁清白,不要不义之财;忠诚老实,不搞欺诈之事;光明磊落,不存非分之想。你这不义之财,我岂能要它。”田稷子听后,当即退还了受贿之财。

令训。曹操十分重才,对儿子要求甚严,特地颁布了《诸儿令》:“儿子们在年幼时,我虽都喜爱,但长大了能成才的,我才用他。” 

遗著训。唐太宗李世民认真总结了历史上各朝的治国经验,作《帝范》十二篇给太子李治,并对李治说:“修身之法、治国之道都在这本书里,我死时不再作其他遗言了。” 

刺字训。在北宋灭亡前夕,赵构曾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招募军队,岳飞在母亲的支持下应征入伍。岳母为了坚定儿子抗战决心,在岳飞脊背正中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砚铭训。宋代大文豪苏轼在他的长子苏迈赴任时,送给苏迈一方砚,并亲手刻上砚铭:“以此讲道常若渴,以此发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 

遗书训。清朝书画家郑板桥严格要求儿子,临终时他给儿子写下遗书:“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原标题:古代廉政家训)

netease 本文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