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之初,性本善

 聂耳小书屋 2016-04-11

人之初,性本善

 

      【原典】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文】

      孟子说:“人都有不忍伤害别人的心……之所以说人都有不忍伤害别人的心,根据在于,假如现在有人忽然看到一个孩子要掉到井里去了,都会有惊恐同情的心情——不是想借此同孩子的父母攀交情,不是要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名声,也不是讨厌那孩子惊恐的哭叫声才这么做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的,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的,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的,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的,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谦让心是礼的开端,是非心是智的开端。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种开端却说自己不行,这是自己害自己;说他的君主不行,这是害他的君主。凡自身保有这四种开端的,就懂得扩大充实它们,它们就会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不可遏止。如果能扩充它们,就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扩充它们,那就连侍奉父母都做不到。”

  本章的中心意思是“人皆有不忍之心”。孟子主张性善说,由“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即“仁”,孟子推论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道德心理是与生俱来的。人既然具有良知,在道德修养中就更具有自觉性,而不至于自暴自弃。并认为,如果把它们发扬光大就可以做保有四海的圣王,反之则连服侍父母都不行,甚至连一个人都算不上。

  儒家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又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孟子的这段话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思想。“性善”是孟子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理解其人其书意义重大。

  【摘自《孟子全鉴》东篱子解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