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瑾艳:中国应该帮助津巴布韦走向法治

 唯楚有才102 2016-04-11

周瑾艳: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

最近半个月来,关于津巴布韦外资本土化的讨论纷纷扰扰。现有未能达到本土化要求的外资企业被要求必须在3月31日前提交本土化实施计划,否则相关部委将取消其营业执照。但在4月1日,津巴布韦政府突然又决定暂时不收缴那些没能按照《本土化与经济权利法》交出控股权的外资企业的执照。津巴布韦的本土化法令几度松松紧紧,始终是悬在外国投资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津巴布韦外资本土化,第一投资大国中国怎么办?

本土化法令或许并不是针对中国企业,但津巴布韦决策者在推行此政策的时候对中国作为“津巴布韦第一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肯定是了然于胸的。那么津巴布韦仍然是中国的好伙伴、好朋友、好兄弟吗?我国政府和投资者下一步将如何应对呢?

津巴布韦是非洲最早提出“向东看”的国家。究其原因,并不是在比较东西发展模式后的抉择,而是逼不得已、夹缝中求生存的权宜之计。2000年,津巴布韦因实施快速土改与英美等西方国家交恶并受到西方制裁。因此,2003年,穆加贝高调提出“向东看”的战略,重视发展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经贸关系。借着这阵东风,中津两国贸易、投资、工程承包及援助等合作迅速发展。

自2011年起,津巴布韦成为中国在非洲投资的热点,连续三年成为中国对非洲投资前三位的国家。

当然,津巴布韦也没有停止过“向西看”的努力。2013年以来,欧盟大幅减轻对津巴布韦的制裁,英国近20多年来首次派商贸代表团赴津巴布韦洽谈投资合作。穆加贝总统不愧是老练的政治家,在东西逢源时也不忘了安抚老朋友。

2015年4月,穆加贝在坦桑尼亚召开的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期间再次重申,非洲所有国家应减少对西方国家的依赖,并加强同东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合作。

因此,决定津巴布韦“向东看”或者“向西看”的主要因素是援助和投资,而不是发展模式和治理经验。

靠“老朋友关系”不靠谱,要让津巴布韦守法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治理国家的共识和关键都是依法治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回到本土化法令上来,是否针对中资企业,并非问题的关键,依法治国和负责任的政府是所有投资者的保障。

作为南部非洲重要的经济实体,津巴布韦对投资的吸引力显而易见: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农业基础、丰富的矿产资源,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但硬伤也不少,最主要的是政策稳定性差,在涉及本土化、矿业出口、税费等方面的政策朝令夕改,投资和经商环境差。

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商环境报告》中,2016年在189个国家和地区中津巴布韦名列155位。根据联合国和非洲发展银行的数据,仅仅2011年到2014年间,津巴布韦制造业就有4,610家公司关闭,失去了55,443个工作岗位。

本土化法案在2007年即已出台,为什么仍有大量中国投资者涌入津巴布韦呢?如果是出于高风险高回报的资本逐利驱动当然无可厚非,如果是基于对中津友谊的信任,则未免天真。

作为津巴布韦的老朋友,中国并没有获得特殊豁免。津巴布韦本土化事件为中资企业敲响了警钟,“传统友谊”不应是选择投资目的国时的主要标准,“向东看”并不代表着东方投资者的利益一定能够得到保护。一个国家的政府是否负责任、政策是否具有延续性才是关键。

此次事件对于我国政府的启示有两点。短期来看,我们对津巴布韦的援助应当与中国对津投资结合起来,在援助时要求保障中国的投资利益。援助对投资的促进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优化投资化境,为中国企业在津巴布韦投资提供更多的助力。例如,除了责无旁贷的粮食援助、人道主义救援等义务条件提供外,在与津巴布韦签署重大的工程合同时,必须要求津方遵守中津双方1996年签署生效的《中国和津巴布韦政府关于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切实保护在津巴布韦投资的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但在津巴布韦从事零售、餐饮的华商不应再心存侥幸,这些行业门槛低,是在与本地人争夺生计和饭碗,也是法案中明令只能由津巴布韦本国人从事的行业。在津巴布韦,除了尼日利亚商人,华商是最大的零售业经营群体,因此尽快想出与本地人共赢的退出方案是上策。

帮助津巴布韦治国理政是保障中国利益的关键

从中长期来看,我国应注意与津巴布韦在治国理政方面的交流。我国援助津巴布韦建设了哈拉雷国家体育场,以及医院、学校、水坝、水井、服装厂等,未来这些仍然重要,但更要的是增强对津巴布韦政府和决策机构的影响,改善津巴布韦政府的治理状况。

津巴布韦加强与中国的高层互访、明确表示要将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在津巴布韦流通,很显然,津巴布韦是希望吸引中国去投资的。但本土化法案的混乱实施、向中国投资者释放的错误信号、津巴布韦内部的纷争显示了这个国家治国理政经验的缺乏,在平衡本国利益与外国投资者的利益时缺乏有效的措施。

真正的“向东看”不仅仅是看重中国的资金,更应学习中国取得经济成功的发展模式和治国理政经验。

对于中国来说,加强与津巴布韦治国理政和发展经验的交流,不但是为了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也是为了保障中国在非洲的经贸和投资利益。良好的治理环境和投资环境是保障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外资的关键。

《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中多次提到要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未来我们应加强对津巴布韦党政官员、立法司法人员的培训和执政经验交流,改变我们过去的双边关系中重经贸、投资领域,弱外交、文化、法律领域的态势。向津巴布韦的各阶层人士介绍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有效利用外资、与外资实现共赢的成功经验,帮助津巴布韦提高实施本土化法案的透明度、制定更加连续和稳定的政策。

关注凤凰网大学问微信公号:了解世界变局,呈现新思潮。

(责任编辑:王德民实习编辑:周晓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