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流电机定子励磁绕组故障修理

 伴乐一生 2016-04-11


 励磁绕组故障修理


   励磁绕组的修理可分为局部处理和线圈重绕两种。
   (1)局部处理
       表面断线或短路时,可去掉损坏的几匝,即先剥开外包绝缘层,把损坏的线匝去掉,然后用同规格的导线对接上补绕足够的匝数。焊好引线片,再用玻璃丝带扎紧,重新涂漆烘干。


  (2)线圈重绕


       当线圈内部短路、线圈接地使线圈烧毁或线圈老化时,均需要重新绕线。
     ①拆卸定子
    a、用内径千分尺测量磁极中心处的径向距离和主极问的距离,做好记录。
   b、记下各电缆线的连接关系及各引出线标志,绘出接线草图。
   c、测定各磁极绕组的极性并做好记录。
   d、松开磁极紧固螺栓,逐个取下磁极。同时注意记录各磁极和机座间垫片的种类、厚度和数量,主机垫片用以调节电机转速。换向极垫片分磁性(硅钢片)和非磁性(黄铜片)垫片两种,分别用于高速换向极第一和第二气隙。这些垫片在重装时务必保持原样。
   e、从磁极上取下线圈支撑、上绝缘托板、线圈、下绝缘托板,记录相应位置。
 ②绕制励磁线圈
 a、并励绕组的绕制。制作绕线模是绕制并励主极绕组的前期工作。线模由模心和挡板两部分组成,如图2-23所示。绕线模的尺寸可根据原绕组的尺寸或直接测量磁极铁芯而定。考虑到绕组、绕组问隙及垫放绝缘等因素,线模长、宽要比主极铁芯适当大些.确定线模尺寸的经验数据如表2—8所示。

       一般并励绕组的匝数较多。因线圈的匝数和线径与产生的磁动势大小有关,所以绕线前应核实线径、匝数与原绕组的线径、匝数是否相等。
       绕制时先将线模固定在绕线机上,检查绕线机动作是否灵敏。记圈器调零,空车试转。待合格后,才能开始绕线。在挡板上开槽处放置绕组扎带,如图2—24所示。开始绕线,绕到一定层数时,将各边上的扎带扎一次,然后再绕。当绕过线圈宽度的1/4或1/5处时,拉紧各边上的扎带,这样隔几层(或一层)扎带回扎一次,直至结束。当绕到最后一层时,把扎带弯成扣形,压住最后一根导线,以防线圈脱模时松散。

       线圈的绕制方法有两种:一种为混绕法,它适用于导线直径为0.5mm以下的线圈,绕线时需用手拉紧导线,故导线排列不容易整齐;另一种为齐绕法,它适用于0.5 mm以上的线圈,绕线时排列整齐,齐绕法绕第二层时,要使导线绕在第一层导线排列的缝隙内,这样可使整个线圈紧固服帖。
    b、串励绕组的绕制。串励线圈的绕制方法随所用导线不同而异,一般采用平绕法,绕制方法基本上与一般线圈相同。
       为使绕组引线头连接方便,而且不致使引线线头从里向外拉,造成短路,要求内外两根引线的线头都放在绕组外层表面,这样进行正反面绕线。因此,要预先计算好线圈的匝数、层数和每层匝数。例如,串励绕组绕圈共有16匝,每层4匝,共4层,用绝缘扁导线绕制,如图2—25所示。
       绕线次序如下:先取4匝导线的总长度在绕线模上反绕第4、3、2、1匝,随手把第l匝的线头扎住;然后顺绕第一层的第5、6、7匝,再继续依次顺绕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但须注意第二层、第四层的导线绕线次序与第一层、第三层相反。这样安排绕线次序就能使线圈的首尾引线端都在外层表面上。
 

 ③定子装配


   a、将修理好的零部件清理干净,并将机座轴向立放,下面垫放方木。
    b、主极、换向极装配时,每只按拆卸时对应的零部件数量装在铁芯上。
   c、按原对应位置将装配好的主极用尼龙绳或外套橡皮管的细钢丝吊起,放入机座内部,用螺栓将主极固定在机座上,并初步紧固好;在机座与磁极之间插入原有的磁极垫片,调整主极内径。并同时考虑到主极内径与机座止口的同轴度要求。控制每个磁极中心位置与机座内壁的距离,使之相等。调整后再紧固螺栓。
   d、将换向极装在机座内,其方法与主极装配相似。
   e、按拆卸时画的连接图,装连接线和电缆引出线,并包好绝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