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阅读别无他物 《一首诗的散文》,是作者针对古典诗词用散文的形式写出来的系列作品。一首诗词,一篇散文,计划100篇,用现代的眼光、视角解读,挖掘自己的体会。既可以让读者学到知识,又可以给读者全新的理解和认识。 孟浩然的羁旅之思 作者:毕海平 编辑:小 鹿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的这首诗可谓是写羁旅之思中的上品。
于是他放慢了船速,他在思考。 新愁,就这样一层层被这样的黄昏拨开了,看着慢慢落下的太阳,再看看自己沧桑的身影,他知道自己看了,就像西斜的落日,望着烟雾缭绕的江面,他的视线很小,仿佛前路很渺茫,于是他心中多年积累的愁思,化作了漫江的雾气、江水、晚霞…… 背井离乡几十年,终究还是在这样一个夜里思念,他太孤独了。眼下的秋日,在他眼里是多么的悲凉,原野茫茫无际,树叶早被秋风扫落,孤立立的树丫多么凄苦,原处的天空还是小时候的天空,却似乎比树还低,让诗人看不清它的模样。对于这样一种场景,只有切身体会的人才明白。当你置身于一个空荡荡的街道,晚上的寒风,树与灯的影子,你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那种孤独、寂寞、惆怅、伤感、无奈全都爬了出来,让你的心都呼吸急促,更何况在一个四处无人的茫茫原野,这种凄凉可想而知。“天低树”看似不合理,却透着诗人多少感情。 诗人一边划着小舟,一边注视着水里的月亮,清澈的江水,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自己的一生,仿佛自己站在云间,站在真实的月亮身边,它多么的多情、亲切,就像母亲的眼睛,可是船桨一动,月亮就碎了,本来稍微安慰的心又添了愁。“月近人”里面透着是诗人对故乡的一片赤子之心。 不得不说孟浩然是孤独的诗人,是沧桑的诗人。他把自己旅途的一切感受都给了建德江;给了那江里的小岛,小舟;给了那岸边的树,给了天空,烟雾,月亮…… <完> 本文由【现代散文网】原创,公众号转载请注明以下信息: 1、作者;2、来源:现代散文网(ID:xiandaisanwenwang) |
|
来自: 昵称C95uyiRv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