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章良|【中国农业的机遇与挑战】

 飞扬AB 2016-04-11

 

   

中国为什么会连续十二年增长?

原因很多,我举几个关键原因:

      1.中央领导一直在重视农业。连续12年一号文件都与农业有关,国家在重视。

  2.农业科技的发展,世界农业科技对中国农业科技的帮助。袁隆平、李登海等农业科学家作出了杰出贡献。让我们的粮食产量亩产从不到300一直到增加到600,甚至1000。虽然我们的土地在减少,但是产量在不断提高。

  3.以黑龙江为代表的农业大省异地崛起。河南是祖国的粮仓,每年能到达900亿斤粮食,第二大是山东。黑龙江年产约850亿斤,2013年迅速过900亿斤,2012年过1000亿斤,2015年到达1200亿斤,也就是说十个人有一个人是黑龙江在养。那么为什么黑龙江粮食增长如此之快?黑龙江农科院和佳木斯农科所,还有几家农科所,有一些我们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黑龙江种水稻天然条件非常好,只是有一个关键问题在育秧插秧时期往往气温骤降,往往遇上寒潮,导致水稻都长不了。所以一个解决办法是在清明前提前大棚育秧,寒潮之后插秧,就会长得非常好。黑龙江土地辽阔肥沃,非常适合农业现代化。

  

  中国农业问题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说“中国农业到了紧急关头”?增产十二年后可能会出现转折点。2012年非常高兴,粮食增产,但是中国依旧大量进口粮食,进口82023万吨粮食(所有中国主粮都进口);2013年进口包括肉类,奶类,油等等大量进口,过9000万吨(一共约6亿吨);2014年进口过1亿吨,2015年过1亿1000万吨。那么到底出了什么事?我们的粮食明明这么丰收,为什么还要大量进口?

  中国粮食底线,90%自己生产,进口10%;目前进出口比例已经突破了中国粮食安全线。我对此进行大量调研,发现:2012年开始,国家定义粮食收购最低价,又怕农民不种田,生产的粮食政府肯定会全收,还会加收购价;政府收购价越来越高,2015年面临崩溃。同时,进口粮食价格便宜。举美国玉米为例,进口玉米价格低于政府收购价,导致东北仓库不断爆满,因为政府不断在收,但是到农民那端卖不出去,两端失衡。今年政府玉米收购按市场价,直接补助农民。

  现在中国土地确权后,中国耕地到达24.5亿亩!水稻和大豆是我国原产作物。全国大豆产量1100万吨都不到,被三大国家进口打败。我们国家从2012年开始大量进口,国家却不能提高粮食收购价。

  核心原因:粮食成本提高了。为什么国外进口比我们的生产底价更便宜。现代农村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生产六项成本:种子(只能靠买,价格不断张,杂交种)、化肥、农药、农机、土地流转费、农民劳动成本(劳动力急剧减少)越来越高。

  

中国农业未来的机遇

中国农民的地怎么能变大?农民土地承包流转,家庭农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来管辖;地要规模化。
科技要跟上。趋势-农业大数据库的建立(紧急)。
农业机械化-根本的出路。农民的收入不会耕地,需要从土地里解放出来
缺冷链,冷链加工、运输、储藏。猪肉价格忽高忽低根本原因是没有自己的冷库。农产品(13.23 +1.77%,买入)加工亦是如此。
新技术的运用。无人机,物联网等。
农产品的销售。电商大有可为。


文章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