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鳌论道:普惠金融——庙堂与江湖之间

 邵紫淼 2016-04-11

3月22日,亚洲博鳌时间,“开场秀”分论坛直面时下最热话题——钱!

本次,博鳌亚洲论坛以 “普惠金融——金融的平民化” 分论坛开场,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标、Visa副董事长Ellen RICHEY、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银成等等业界、学界大咖悉数登场。

大咖谈论“钱”不落俗,分论坛开场,主持人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定调普惠金融:“普惠金融就是让每一个人在有金融服务需求的时候能够及时地有尊严地、以合适的价格获得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服务的内容不仅限于存款、贷款、支付结算,而且还应该包括保险、投资和财富管理。普惠金融就是让金融回归服务业的实质,为企业服务、为居民个人服务——从高高的殿堂走向民众,从金融业自娱自乐走向为企业的生产、销售服务,为民众的投资消费服务。”

金融服务的获得要有尊严,如何才能引导金融业从“高大上”走向“平民化”?

金融平民化  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

董文标作为首位发言嘉宾上台直言:“这几年,中央政府很重视普惠金融,方方面面的金融机构也很重视。但传统的金融机构都是雷声大、雨点小,金融机构愿意做锦上添花的事情,不愿意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曾做过民生银行董事长的董先生,如此直言不无道理。今年1月份,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务院正式印年)》(以下简称《规划》)。作为首个针对普惠金融的国家级战略规划,《规划》不仅把“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明确为当前我国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而且要求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并提出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现实数据是,超过70%的中小企业、农户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并没有享受到较好的金融服务。

传统金融业覆盖缺失的部分,非传统的金融机构则大有可为。作为嘉宾参与此次分论坛的平安普惠副总裁徐汉华即表示,中国平安集团就是中国普惠金融最早的践行者。他所就职的平安普惠金融事业群,正通过整合强大的线下销售及管理网络,并依托平安普惠在个人消费金融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累积的丰富经验及卓越的风险管理能力,连接资金供需两端。

对于普惠金融中“普”与“惠”的理解,徐汉华认为,“普”是服务覆盖的广度,通过提供品类齐全的贷款服务向全国每一个人提供金融服务;而‘惠’表示服务的深度,放款速度更快,续贷更容易,获取服务的渠道更多元,线上化元素越来越多等。普惠的精神,在于让每个人能够享受优质的金融服务,更好地协助社会的发展。根据平安集团最新财报显示,截止2015年末,平安普惠金融业务的新增贷款量达483亿元,同比增长160%,线下贷款及服务门店达750家。自开展消费信贷业务以来,累计借款人总数达到124万人,累计贷款量达990亿元。

基层实践的数字是大众对金融服务渴望的最好证明。而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给金融服务的普及带来了机会。

普惠金融核心  在信息与信用之间

金融平民化,金融的本质未变。风控与征信仍然是金融的重中之重。吴晓灵看来,目前影响普惠金融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与“信用”。传统金融机构不愿意为中小企业和普通百姓服务,也是无法突破这两点,基于成本收益分析进行的理性选择。尤其是低收入人群既没有信用记录,也没有可以抵押的财产,要建立信用,必须从小额的信用服务、信用贷款开始,而互联网金融提供了这样的渠道。 

移动互联网时代,Visa副董事长Ellen RICHEY认为,一旦把移动端技术和金融机构对接在一起,就可以成为一个强大的工具,把交易和金融机构联系在一起,可以用像手机这样的移动端设备进行收款,降低服务成本,让商务的摩擦因素消除。

在中国实践中,为了弥补“信息”的不足,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正在被发掘。普惠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对传统金融业进行升级改造的重点领域。用大数据构建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降低风险控制成本,从而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正在呈现蓬勃之势。

平安普惠副总裁徐汉华分享了企业的实践经验,平安普惠的小额信贷业务从2005年起步,目前已经积累超过250万客户的有效个人信贷数据,线下拥有了超过750家门店并分布于160多个城市。借鉴国际消费信贷行业的领先技术,并结合自身多年积累的业务数据,平安普惠建立起一个科学的信用评分模型,基于信用记录、客户自然属性、第三方大数据信息对综合评估客户风险。平安普惠风控在技术创新上有第三方数据自动接入系统、申请评分模型、大数据评分、人脸识别技术等,目前已经实现贷款决策全自动化。

这些创新技术让贷款突破传统模式,向移动端迁移,这不仅为金融服务提供商节省了人力运营成本,也拓宽了服务的覆盖面,使得消费金融服务有机会走向更广泛的民间。现在,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流程进行贷款,节省了时间、精力和成本。这是全新的体验,为客户带来便利和优质服务,最大程度地实现消费金融服务的“普惠”精神。

目前,普惠金融正在我国兴起,互联网可以非常便捷地将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客户链接到同一个平台上,而大数据的分析,降低了金融企业风险定价的成本,较好的控制了风险。但普惠金融继续深入发展,完善的征信系统仍至关重要,大数据的获得和分析也需要更加明确的规则,在有效的监管体系下,普惠金融才能达到真正的“普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