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现在流的泪,都是找工作时脑子里进的水

 阡陌云烟 2016-04-11

许多人应该对Adam D'Angelo这个名字不会陌生,他是 Facebook第一任CTO,也是Quora创始人,曾被《财富杂志》誉为科技界最聪明的人之一。


在度过Facebook的艰苦创业期之后,很多人觉得这时候的Adam已经赚够了一辈子钱可以开始享受“退休后”的人生了,但他却因为感受不到更多的变化和挑战而“太疲惫”,决定从这份所有人眼中的“好工作”中脱身而出,开始了第二次创业——Quora(美国知名问答网站)。



 

稳定、钱多、名气大是很多人找工作的终极目标,但是巴菲特曾经有一句截然不同的评价:“为了打造亮眼履历而工作,就像把性生活存起来留到老年的时候用一样。”

 

有时候别人口中的好工作有可能是你的人生绊脚石,那真正对“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工作是什么样那?









1
别人口中的“好工作”
可能是你人生的绊脚石




符合大多数人心目中“好工作”的,通常拥有以下几个客观的指标。只是,这些看起来很美的描述,却很容易让你忽视了真正影响你职业定位的因素。

 

1.好工作属性:事少钱多离家近?

 

我认识一个读书挺聪明的朋友,从985高校毕业后,轻松通过了公务员考试,回到了他二线城市的家乡去工作。有一天,他在微信群里扔了个红包,我下意识地抢完了,才猛然发现红包上的字眼是:哥辞职了。

 

一片短暂的沉默后,群里随即炸开了锅。大家恨不得伸手穿过手机屏幕,摇着他肩膀疯狂质问:为什么啊!他那工作,就是大写加粗的事少钱多离家近,多少人在背地里羡慕得辗转反侧啊。

 

他说,这工作也就别人看着好。

 

上班两年来,朋友越来越受不了单位里死板沉闷的工作氛围,领导是个老好人,可思想老套,压根儿不接受新鲜事物。同事里有不少这样的老前辈,守着被物价日渐抛离的死工资,几十年如一日地重复着相似的工作。看着他们,仿佛一眼就能看到三十年后的自己。

 

“我们办公室养了一缸鱼,肥嘟嘟的,我无聊的时候就盯着它们游来游去。直到有一天,鱼翻肚死掉了,我突然觉得待不下去了。”他不紧不慢地发了一条语音,“我发现最让我不安的是,再过几年,我可能再也不会感觉到不安,我会认为我本身就该是这样的。那个时候我就算彻底废了。”

 

我点开他的个人资料,发现签名被改成了:大部分人27岁就死了,只是到72岁才被埋葬。

 

追求安逸未必能带来安全感,看起来最近的路,有时恰恰是最远的路。抵抗力最小的路径,往往会逐渐磨灭我们抗击风险的能力。

 

2.好工作定义:十年后你的职业肯定不会被替代?

 

行业前景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问题。每年到了六月的高考季和毕业季,媒体上都会涌现《未来N年中国最热门的N大职业》这样的文章。市场调查和专家分析能帮你预测一份工作的热门程度,但最后能做成什么样,还是得看个人。

 

被推着走的人,走不远,也走不出自己的路。你内心认可的,才能做得好,你做得好,才能称得上有发展。

 

何况所谓的“好工作”,就像明星们的液态金属脸,说变就变。

 

几十年前大家都说国企是铁饭碗,可一刀切裁员后,多少人因为能力落后,在市场上再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十几年前大家说计算机是黄金专业,可现在大家提起程序猿和攻城狮,想到的都是各种苦逼和精分。

 

热门行业也像风,有的人乘风而上,有的人被风刮走。

冷门行业也像水,有的人被迫搁浅,有的人如鱼得水。

比前景更重要的,是你的努力与能力。


《华尔街:金钱永不眠》里,有人问华尔街大银行的执行长:“你的数字是多少?听说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数字,等他们的财富到了这个数字,就会拍拍屁股一走了之。”

 

行长回以一个简单的微笑,回答:“More and more.”

 

获得金钱是工作的动力,却不是唯一的理由。除了工资,我们还必须关注知识成果的所有权和影响力,重视工作过程的挑战性和创造性,思考自我意识和价值体现。 





2
别人口中的“好工作”

为你量身定做的好工作?




有的人不愿相信挑战常规的故事,因为感觉这些人的成功是“幸存者叙事”用上帝视角看以前的问题:

 

100个抛弃铁饭碗的人里只能出一个某某,剩下的99个都饿死了。

100个不走寻常路的人里只能出一个某某,剩下的99个都迷路了。

100个不把钱当回事的人里只能出一个某某,剩下的99个都负债了。

 

他们认为成功者的职业取向不适用于普通人,可在某个时刻,他们又羡慕着那些把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人。

 

抱怨生活的人喜欢用“but”:我本来可以有份更好的工作,但是……

 

而敢于直面惨淡生活的勇士更喜欢用“unless”:我可以有份更好的工作,只要我……

 

1.建立起我的价值观

 

不知从何时起,“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一样”成为了一些loser逃避压力、浑噩度日的说辞。而我们要说的“成功的定义”,不是指最让你安逸自在的状态,而是找出真正能激励你的东西。

 

打开笔记本,花时间记录和整理每天发生的令你感到鼓舞与启发的人和事,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形成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对于成功的定义。通过这个框架,我们不难找出最能对自己产生影响力的因子。

 

热忱是能帮助你最好地成就自己才华的事物。在工作中,当你发现某种东西与你的价值观契合的时候,就要追逐它,抓住它,试图让你的强项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2.确保你对自己性格优势有充分的认识

 

“以我的个性到底从事什么行业好?”“我性格中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也许你并非不思进取,而是这些困惑挡住了你前行的路。


才储团队正在对人格分类理论及性格优势模型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梳理,并对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经典心理测量工具作对比评价。


以下是根据美国Eastcarolina大学心理学专业的MBTI-G版本(量表版本:1998-N)的改编量表。希望帮助大家找到了解自己的线索。


对于在职人士,MBTI也许可以帮助你判断与工作对应的程度如何,或帮你解答在事业上的一些疑惑。你的工作是否具备做些许调整的可能性呢?归根结底,工作须能惬意,须能发挥能力才行。为达此目标,该做的事业选择永不嫌迟。


测试地址http://www./mbti/dati_m.asp


 

3.打破“不可能”的魔咒

 

为什么我们不敢挑战别人口中的“好”,选择另一份更有风险,对你而言却更有吸引力的工作?原因有两个,一是别人对你说不可能,二是你自己对自己说不可能。

 

当按部就班成为了许多人最高的人生理想,他们就会下意识地回避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潜力。

 

完成42公里的马拉松,对于很多人而言是遥不可及的目标。但你要做的,不是放弃跑步,而是尽力跑完三公里以后,每天给自己增加五百米。

 

被所有人都认为做不到的事情,往往正是被等待完成的里程碑。

 

你不需要当第一个在全马比赛里冲线的人,你只要克服自己的不可能。勇气和坚持也许不能让你成为行业里最一流的大脑,但可以让你成为一个更出色的自己。

 

不要让“别人”过度影响你自己,试着去影响别人。朝着你认定的方向前进,在这途中,你会启发更多的人。

 

就像《甘地传》里的一段话:


First they IGNORE you, then they LAUGH at you, then they FIGHT you. Then you WIN.

 

很多时候别人的劝说会害怕、动摇往出走的信念,就像楚门的世界一样把你困住,让你以为停留在这里就是你最好的工作最好的生活。但是却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把让你失去了更多的可能性和也限制了你的职场上限。


所以别让职业的安全网,成为了你潜力的天花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