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你,千丝万缕

 汉青的马甲 2016-04-12


更多精彩节目 点击上方“二更一键关注



我就是个本分人

只想把家族的手艺传承下来

杭罗就好像我的女儿

我不担心她嫁不出去



“杭东城,机杼之声比户相闻。”历史上生产杭罗的作坊集中在杭州城东的艮山门外,如今这门老手艺只剩下邵官兴一家。绫、罗、绸、缎是我国丝绸中的代表产品,“罗”因产自杭州,故又称为“杭罗”。



邵家是从1864年开始生产杭罗,到现在已有152年历史。祖父邵明财为学杭罗,拜了郭家机坊老板为师,开始了三年徒弟四年半作(拿一半工资的学徒)的学习生涯,师满学成后出山独自摆起了场面,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儿子邵锦全继承了全套产业,49岁得一子取名邵官兴。老来得子,但他谨记“宠子不发”,让儿子初中刚毕业就跟着自己学手艺。当爹的教儿子自然是倾囊相授,当儿子的莫敢懈怠,9岁时就开始帮家里摇摇纡,辛苦几年,邵官兴学成父亲全部本事。



那个时候的夏天,杭州城里要跑跑场面、有点身份的人,都喜欢穿一件轻如雾谷、薄如蝉翼的纱罗。纯桑蚕丝的料子和纯手工织造的工艺,尤以文艺界的名人名角儿所嗜用。而邵官兴对杭罗的认定,是从母亲的一件嫁衣开始。那是在1937年,母亲为躲避日军抢掠,将家中物品悉数藏进防空洞。待8年抗战结束,所有物件中只有那件杭罗织就的嫁衣完好无损。



1949年后,手工织机因效率低下被大规模淘汰,文化大革命时期甚至有砸掉自家织布机,就有金钱补偿的政策。邵官兴的家境不差,也舍不得把自己从小看到大的织布机给砸了。于是他拆机藏起,终于保住了机器。然而,命途多舛的杭罗在八十年代末,受化纤和人造纤维的强烈冲击,丝绸行业急剧衰退,杭罗前途一片黑暗。



在时代的起起伏伏中,改革开放的大潮终于为杭罗迎来了春之光明。邵官兴将自己小作坊扩展成厂,设法搜罗并保留了仅存的八台木制传统织机,杭罗这个传统产品得以被传承。“杭罗手工织造技艺”被评为世界级遗产,而邵官兴也成了这个项目的传承人。每天早上七点,他会准时出现在厂里。拿起梭,踩起踏板,织一段杭罗。从摇纡、翻丝,到穿梭、织布,杭罗延用着传统的织布方式。



在最艰难的八十年代末,邵官兴也想过要放弃,只是这如同儿女般的杭罗让他割舍不下。他开玩笑说,“就像我不担心女儿会嫁不出去,杭罗一定有人懂它的好。我是个本分人,就想把家族的工艺传承下去。”



绫罗绸缎,虽薄如蝉翼,却曾是尊贵身份的象征。时过境迁岁月流变,它竟已成了真正的稀罕之物。这丝丝缕缕间布满的不只有精细的手艺,而分明是书写着一段珍贵的情怀,延续的是千年的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