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十分钟,和常识混个脸熟,化解考场上谁也不认识谁的”尴尬“(一)

 灼之酒酒 2016-04-12


 地理常识 — 自然地理

考点详述

一、地球内部构造

地球内部由内到外分为三层:地核、地幔和地壳

(1)地核: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

(2)地幔:上地幔顶部存在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地壳在软流层上漂移,软流层的活动与下列现象关系密切:地震和火山、矿藏的形成、大陆板块运动。

(3)地壳:含量最多的8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水晶和沙子的主要成份都是二氧化硅。

二、板块构造学说

(1)1968年法国的勒皮顺等首创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活跃的地带。世界上的火山、地震活动以及地热资源,几乎都分布在板块的分界线附近。全球三大地震带。

三、板块运动

(1)青藏高原是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地壳隆起而形成的。2008年发生汶川大震。

(2)东非大裂谷是由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

(3)由于板块运动,南极洲现在没有森林,但冰原下有丰富的煤炭;南极没有熊。

(4)全球三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又称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海岭地震带。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间,地震频度高。

 四、七大洲

包括,亚、非、欧、北美、南美、大洋、南极洲

(1)亚欧大陆时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大洲。

(2)七大洲中,非洲的海岸线最平直,欧洲的海岸线最曲折。

(3)欧洲的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一洲。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成为“高原大陆”。

(4)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向四周呈辐射状。 亚洲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和蒙古高原。

(5)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且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南极比北极冷。

五、奥运五环旗

象征五大洲的团结,黄——亚洲,蓝——欧洲,黑——非洲,红——美洲,绿——大洋洲。

六、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 其中,太平洋面积最大。北冰洋面积最小,但跨经度最多。

七、大气垂直分层

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特别提醒,臭氧层和电离层是易考的考点。

(1)对流层。空气对流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发生云、雾、雨等天气现象。

(2)平流层。大气平稳流动,天气晴朗;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飞机飞行的理想空间。

(3)中间层。空气垂直对流强烈,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电离程度强烈。

(4)臭氧层。是平流层的一部分,能吸收阳光中对生物有害的短波紫外线,有“地球生命的保护神”之称。

(5)电离层。距离地面50-1000千米。被用来反射和传送高频无线电信号,实现远距离无线电通讯。

八、太阳及太阳活动

(1)太阳能。太阳巨大的能量来源于氢转化为氦的热核反应(核聚变)。

(2)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是中国公元前140年前后(西汉)成书的《淮南子》中记载的:“日中有踆乌。”

(3)太阳风。即太阳风暴,是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时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影响:①影响地球空间环境,破坏臭氧层;②促成彗星彗尾的形成;③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太阳风的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极光;④干扰卫星通讯,影响卫星运行。

(4)极光。极光产生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太阳风,三者缺一不可。极光发生在电离层。

(5)天文单位。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被定义为一个天文单位。

(6)光年。光年是天文学中常用的距离单位,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离叫光年。

 九、月球

(1)月球。 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人类探索宇宙星际航行第一站。

(2)自转。 自转周期为27天多,一个昼夜几乎相当于地球上一个月,昼夜温差比地球大。

(3)公转。 绕地球公转造成月圆月缺。

(4)空气。 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

(5)月球引力。 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6)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 由陨石撞击形成。

 十、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1)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从北极点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看呈顺时针旋转。

(2)角速度不变,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3)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坐地日行八万里”反映了地球的周长。

(4)带来了东西半球发生昼夜更替。

十一、地球公转与四季交替

(1)地球公转是自西向东围绕太阳转动。

(2)是一种周期性的椭圆周运动。地球公转使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分布不均,带来了四季更替,南北半球四季相反。

 十二、二十四节气

(1)春。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春雨惊春清谷天)。

(2)夏。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夏满芒夏暑相连)。

(3)秋。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秋处露秋寒霜降)。

(4)冬。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冬雪雪冬小大寒)。

(5)夏至。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一年中影子最短,白昼时间最长。

(6)冬至。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一年中影子最长,白昼时间最短。

(7)春分、秋分昼夜等长。白露是北半球昼夜温差最大的时间。

(8)从立春开始,立春在每年的2月4日左右,每个月两个节气。

(9)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西汉时问世的《淮南子·天文训》完整地记录了全部二十四节气。

 十三、二十四节气的不同分类

(1)反映季节。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2)反映太阳高度。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3)反映寒热程度。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4)反映降水现象。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

(5)反映气温变化。 白露、寒露、霜降。

(6)反映自然物候。 惊蛰、清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