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仙境之国。蒙特勒,蓝色调的宁静,红色块的激情。
对蒙特勒的惊艳,是从在火车上瞥见莱芒湖的那一刻开始的。


在摇摇晃晃的树枝掠影间,广阔的莱芒湖是画布上安静的远布景,是一双与你遥遥相望望的神秘眼睛,一旦目光相遇,就再也移不开视线。她不动声色的眼底含笑,像一直以来的那样,只用一个侧影就足够吸引你靠近。车厢里干净的大玻璃窗像消失了一般,任凭湖面散发的那种氤氲蔓延而来。然而火车一个转身就驶进了小城,错落的建筑阻隔了视线,便再寻不得湖的影子。



所以在到达小镇的第一刻,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去找湖。那种抑制不住的惊喜和激动,正像是一个男人毫无防备的邂逅了绝世女子后倒吸的那一口气,屏在胸膛里轰隆隆地打转就是迟迟呼不出去。又好比你正乘着马车赶路,刚掀起窗前的遮幕透口气,就看到路边竹林里一个女子的曼妙背影。你经过时她刚好也转过身来,目光只有一瞬的接触,你甚至来不及看清她的脸,马车就载着你长驱而去,你只记得那双如水带雾的眸子和她那一身轻纱。可就那一眼,却让你的心慌乱了,都到了目的地,还巴巴地想要原路找回去。

但真正站在湖面前时,那颗扑通乱跳的心反而平静了下来。层层的水纹是温柔的眼波,若隐若即的雾气是怜爱的轻抚,她带着一股天生沉静的魔力在你面前展开,让人不自觉地随着她的呼吸而起伏。




我沿着湖一路走,遇见三月里盛放的花丛,一尘不染的小路,停泊的渡船,天空的飞鸟,把翅膀折成心形的天鹅,造型百样的鲜花雕像,直到拜伦《西庸的囚徒》中的西庸城堡。我像是徘徊在一个蓝色调的仙境之中,周身被包裹着梦幻的气息,一切都显得那么不真实。



真正超凡的美总是只可远观的,蒙特勒这种绝尘的仙子,你若要亲近,可以走上伸展向湖心的栈桥尽头,闭上眼睛感受她的衣衫拂过你的眼睛,她的吐息附在你的皮肤。可你无法再近一步,你伸手用力去抓,她便会从你的指缝间溜走,躲到你无法捕捉的远处,你再怎么费力也只是触到她的轻纱。于是你索性在桥头坐下,甘愿在这里发上半天的神,来欣赏她绝卓的美。
不对,在这样一个至纯至净的景致面前,“美”都成了一个俗字。


但蒙特勒绝不是单调的仙冷气质,在她温柔包容的性格下,同时存在淋漓的激情和创造的爆发。


莱芒湖边有个与周遭环境相比显得格外突兀醒目的神秘红箱子,它头顶着一副讯号接收器,透明的肚皮暴露了内部复杂的花花肠子。你得趴在他的肚皮上仔细观察,才会发现,红箱子里的秘密是,The show must go on。



再回过身看看湖边的那座雕像,你想到了什么?

对了,就是他。
如果你不知道弗雷迪·莫库里(Freddie Mercury),你至少会知道皇后乐队(Queen),如果你不知道皇后乐队,那你也一定听过《We will rock you》这首金曲。




如果说蒙特勒惊艳的景色是我此行意料之外的邂逅的话,那我来到这里计划之中的目的,就是皇后乐队录音棚了。
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莫库里曾说,“如果你想追求心灵的宁静,请来蒙特勒。” 因为在这里可以难得的避开闪光灯专心创作,这支大师级摇滚乐队在Mountain Studio一共录制了七张专辑,并且带着对蒙特勒的偏爱,于1978年买下了这个录音棚。



皇后乐队灵魂主唱Freddie Mercury在这里创作的最后一张专辑《Made in heaven》的封面背景正是蒙特勒的莱芒湖。专辑内大部分曲目是Freddie临终前在病房里录制的,专辑封面是在落日余辉笼罩下,一个孑然一身的人跳起,宛若极力触及天堂一般,这一动作也正是莱芒湖旁Freddie雕像的动作。


录音室位于蒙特勒的一家俱乐部内,一进门,就会发现这里与外面迥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录音室在俱乐部的二层,他们曾经使用的的乐器、演出服、手稿、专辑、周边产品、录音台模型都可以在这里看到。




现代的蒙特勒也是一座音乐殿堂,古典、爵士、流行、摇滚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席之地,特别是每年七月举办的蒙特勒爵士音乐节,现已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音乐节之一。


蒙特勒的夜晚似乎降临的特别早,每天五点之后,街上的商铺就已全部关门,行人寥寥。也许是因为,在这样一座宁静又美好的小城里,人们会变得特别顾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