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座回顾:千载涛声依旧来

 如敏 2016-04-12

文:焕知   图:小琳


近日,由侠友太极书院万周迎老师主讲的讲座“千载涛声依旧来——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现代化” 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致真书吧顺利举办。万老师将科学研究与传统文化统一于现代物理学,涉及量子纠缠与虚空禅境、人工智能与生命本质、可观察量与戒定初修,使各位同学、道友深受启发。




讲座现场


一、量子力学与宇宙起源


量子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可观察量”,即:可以通过测量得知的性质。事实上,量子纠缠理论认为,任意两个(或更多)粒子组成的系统会相互影响,这种协同性不受时空距离影响。举例来说,处于量子纠缠态的两只薛定谔猫,分开到地球的南北极,如果发现北极的猫是活的,那么南极那只一定是死的,反过来也一样。虽然从单独一边看,猫死活的概率还是1/2,但当确定一个状态后,另一个的状态就不是随机的,而是被100%确定的。哥本哈根学派认为:粒子组成的系统本质是“概率波”,处在随机但又相互影响的变化的过程中;人类的测量仅仅能够捕捉变化中的某一个点。因这一点可以被人观察到、认识到,故为“有”;而除这些能够被捕捉到的点以外,更多的是难以用宏观方法认识到的过程,这些随机的、连续变化的过程就是“无”。以此彰明《老子·第四十章》所言:“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而宇宙的起源,亦然。



量子纠缠示意图


二、生命的前提与特征:精神魂魄


因为人的测量,粒子系统从“无”变成了“有”;“无”即混沌未分、“有”即阴阳统合之太极,由此:人所代表的生命是混沌到无极(阴阳混杂)、太极的肇始。《内经·灵枢·本神第八》提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生之来谓精;其相搏谓神;随神往来者谓魂;并精而出入者谓魄。可见,生命的前提是精神魂魄,缺一不可。从这个意义上说,会下围棋的“阿尔法GO”不是生命。魂主变化,“阿尔法GO”一旦规则变化,即无所适从,不会变化。但或许在未来,人们可以创造出精神魂魄俱全的“生命”。



“万老师,你说俺是没有灵魂的傻机器?呜呜,别忘了俺会进化滴!”


生命业已存在,其发展需顺应五行变化。五行的核心是五种生命发展状态:生长收藏与金木水火土的统合,本是不可见的变化过程;五行体现在一天中为昼夜、体现在一年中为四季,是宇宙运行规律的具体体现;人作为宇宙的一部分需顺应之,故春天养生、冬天主藏,实为通过操纵自己可见的行为来顺应不可见的规律,其根本仍然是回归不可见的宇宙运行与变化规律。这便是道家修行的至高境界:后天中返先天,达到天人合一。太极拳、打坐等便是修行方式之一二。


听众做的时空叠加图,时空可以存在于另外的平行宇宙


三、“可观察”与“不可见”之辨


当人们观察粒子系统时,它会存在;那么不观察时它存在吗?此为有无之辨。同样,当别人观察我时,我即存在;那么不观察我时,我存在吗?我依然存在,因为还有我在观察自己。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是:人能够化身不可见的天道。修行是达到这一状态的途径。修行可以渐渐关闭自己的感官,从而让外界纷繁不能干扰我心,最终达到“定”的境界。“定”即是对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观察极少甚至消失的境界,而“入定”即代表自已已成为了“无”、已与不可见的天道同而为一,定可破时空。道家将得道者称为“真人”,正是因为将自己与天道统和,真人才能够窥见常人不可见、不可思议的宇宙世界,以至于发展至今的量子力学也遵循“有生于无”、“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

 

之后,万老师与在座同学、道友就中医、修炼方法、宇宙观等问题展开交流,并为大家答疑解惑。在万老师的讲解下,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概念——“有无”、“生命”等不再抽象、不再遥远,甚至能够与最前沿的科学相结合。由万老师为我们打开的这扇窗,可以看到“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之奇伟,更见传统文化价值之宝贵。




从去年开始,先是发现号称上帝粒子的希格斯子,然后是量子纠缠的验证,最近又证实了引力波,这意味着宇宙时空结构和粒子质量的来源都是可以被人类理解的。


引力波和量子纠缠的验证,让时空结构的大尺度和局域的结构都显露一角真相,科学与宗教慢慢融合,道生于宇宙的虚无,弘扬于人心的善念。我们都是交织在时空大网中的一部分,互助同行,善行无忌。

 

引力波是宇宙最根本的结构的波动,无处不在又最难探测。100年前的1916年广义相对论获得验证,百年后的今天发现了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引力波的踪迹,这是一个具有科学里程碑意义结果。时空的终极结构已经揭开面纱,接下来的日子将开启基础科学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关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万周迎老师认为,传统要融入现代社会,首先要有定见,就是对一件事物,对世界观的坚定的看法。坚定对自己文化的自信。中医在对疾病和生命过程的看法是和现代主流医学完全不同的,是建立在唯象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方法上的。而现代主流医学和现代西方科学一样,是基于古希腊哲学的演绎和逻辑规则框架下的。两种医学体系各有其特点,在没有到融汇贯通的境界时,很多地方是互相矛盾,格格不入的,生硬的结合没有意义。但有一些技术手段是可以引用和借鉴的。


我们当然也不能故步自封,国学要主动引入新技术,新思维。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在研究宇宙的奥秘、生命的起源等终极意义上是一致的,如何让传统文化有机的融入现代社会,促进人类和谐?有一些切实的例子,比如在最实用的,和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美学中,在室内陈设布置当中展现国学的境界和美。比如动漫和影视是易于现代年轻人接受的文化载体,可以更好地吸引00后出生的年轻一代,传统文化可以和这些载体相结合。传统文化也可以与数字出版、互联网+等结合,比如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建立文化主题公园,进行体验式传播等。






讲座的听众有从天津专程赶来的,有从大兴等远郊区县赶来的,有白发苍苍的长者,有以大学生为代表的思想活跃群体,大家的热情都非常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