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申论策论文写作模板

 灼之酒酒 2016-04-12

 考公务员申论时,很多考生会问有没有策论文写作模板。其实,在公务员的备考以及实际考试过程中,很多人纠结于申论最后的文章写作是写政论文好,还是写策论文好。在选择之前考生需要首先明白什么是政论文,策论文又如何定义需要考生首先弄明白。

  一、策论文和政论文概念辨析

  策论文是以政策、时事为写作内容的议论文,与平常言论文写作要求基本一致,论点、论据与论证过程缺一不可。所不同的是,策论文在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立论后,其论证过程必须包含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措施。策论文写作是机关公文写作的重要课目,是机关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的主要手段。历史上,策论文长期应用于科举考试中,即使八股文盛行的明清时期,策论依然是最后殿试的主要考试内容。

  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它是对某个议论对象,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的文章。它的基本特点是议论的说服性。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它形式多样,范围广阔。

  二、策论文和政论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策论文和政论文是申论考试中文章写作的最重要的两种类型,他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属于申论文章,因此都是“官味”议论文,都要求有鲜明的观点,完善的结构,清晰的逻辑,流畅而中肯的表达。而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策论文重点是写对策。而政论文重点是分析原因,目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等问题。

  殊途同归,虽然二者的侧重不同,但是归根结底它们属于议论文的两种类型,都符合申论文章的文体要求,并无好坏之分。只要立足政府角度、写作符合要求、论证充分、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表达清晰、有层次感、语言流畅、规范作答,二者都可以得到一个比较高分数。

  三、实战辨析

  在申论考试中,大多数考生都倾向于写策论文,这可能是因为策论文的一些要领容易在短时间内掌握,稍微好写一些,所以考生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基本也侧重于策论文的练习,更有甚者拿着所谓“万能八条”考遍天下。如果在阅卷中呈现在老师眼前的尽是策论文,难免落入套路化的窠臼之中,或多或少都有些许“套路化”的影子。反观政论文,要想写好政论文首先需要一定时政的积累,对写作功底的要求相较策论文来说要高一些,在近几年的公务员考试中政论文逐渐受到重视,以本文题目所示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副省级)为例,如果考生写策论文基本会走近一个死胡同,套用以往经验,按照万能模板写的策论文往往得分很低。作为考生,在考场上首先要明确一点,申论作文是属于议论文范畴,申论考试所提供的一般都是社会性较强的背景材料,让考生去进行分析和论述。从形式上看,申论题一般由注意事项、给定材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主要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因此考生在写作之前要做好以下两点:

  首先,需要仔细审题,重点看材料内容和题目的要求。在申论考试作答要求中虽然没有直接说明要写何种文体,但是已隐含其中。

  请看题目:“给定资料”结尾写道:“我们或许应该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从给定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应该侧重写结合中国实际谈对这句话的理解,需要考生按照政论文的写作思路来谋篇布局。单纯说写政论文考生可能不太理解,离不开之前写作的窠臼。简单来说政论文写作最为重要的是能够透过问题的表现形式看到实质。就本题来说就是结合米兰昆德拉的这句话来展开写一篇议论性文章。所以,政论文是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和评论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文章,凸显其“议论”的特点。

  其次,合理选择,切勿僵化。申论作文,具体写政论文还是策论文要根据材料和题目要求决定,带着模板上考场无论模板是否契合题意都不会得到高分。

  考生应该明白政论文中也可以提对策,只是重点是分析原因、目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等。策论文也要写原因、意义等,侧重对策。这就需要考生结合题意和材料做出合理的选择,不能局限于一点,应相互结合,切勿僵化。就本题来说,行文过程中需要注重议论的说服性,不但要论述对米兰昆的拉这句话的理解,表示自己的态度(即观点),而且要阐明为什么提出这种见解,为什么抱这种态度。所以,考生在文章中首段应当对米兰昆的拉的这句话进行剖析,然后接下来一段着力分析当前急躁的社会心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行文应突出主旨、结构简明、行文流畅,重点是分析原因、目的、必要性、迫切性。前述的内容应当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和党政方针路线,通过以上内容的阐述来指出目的、必要性等需要重点突出的部分。当然,政论文并不仅限于对策之外的论述,简单的对策指出也是必须的。但是也不需要大篇幅出现,用一段的篇幅来简单指出该如何做是必要的。

  四、范文比较

  【考生作答】(策论文)

  破解“中国式焦急” 营造社会新风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长达35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过去10年,经济总量翻了两倍,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快”成了社会生活的常态,而“慢”越来越稀缺。慢,作为一种心理定势,不仅决定着社会生活形态,也影响着经济发展方式。昆德拉认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为了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与心理感受,我们需要放缓节奏,从容不迫推进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变中国式焦急的社会常态。

  社会心态的急躁,使得人们把健康卖给了时间和压力。人们不眠不休地追逐着物质生活,却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到身心健康。正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面对急躁带来的恶果,我们该如何去破解“中国式焦急”,营造社会新风尚?

  营造社会新风尚,要求个人培养广阔的胸怀。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代人背负着实现中国梦的重大责任,需要走“两个一百年”的历程来梦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确任重而道远。正因为如此,个人需要培养“先天下之忧而忧,有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怀,以国家富强为己任,以民族振兴为幸福。

  营造社会新风尚,要求个人合理设定职业目标。当下,大批的青年涌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不仅导致城市不堪重荷,还使得许多青年因为“追梦”未及而失意彷徨。青年人应该合理设定个人职业目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好高骛远,不趋之若鹜。这是“慢心态”下的理性选择,是安身立世、有所作为的关键。

  营造社会新风尚,要求政府关怀城市“高压”群体。1984年的深圳蛇口曾经有一句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时至今日,市场经济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是社会心理卫生建设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道必做题。我们要面向“高压”群体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疾病义诊,对出现危险信号的人群提供一对一心理诊所服务,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遏制社会急躁之气。

  中国几千年来沉淀下来许多“慢”文化,如陶渊明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还有品名茗、行酒令等民族文化。先人早已经洞察到,只有不狰狞、不恐慌、慢慢生活,才能体味到生活中的诗意。如由政府“击鼓”引导,民众“传花”效仿,必能由一传百,重拾“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悠然心境,让“慢心态”成为社会新风尚。

  【参考例文】(政论文)

  急进中国需要优雅生活

  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急进期的中国,人们争先恐后的步调却慢不下来。目前我们所要追求的高质量增长以全面和均衡为特征,但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积累的巨大惯性,却使人们谁都不甘心放弃一些速度和物质目标,过自在有为的日子,这是中国现代化转型中的一个悖论。要让社会转型更加稳健和从容,国人的生活节奏有必要慢下来,提倡过一种自在有为的优雅生活。

  过去10年被称为“黄金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极为快速的一个阶段,10年里GDP总量翻了两番,无论国家的整体实力还是居民的个人财富都显著增长。一方面,我们变富了;另一方面,我们并不快乐,这主要是我们的心理状况没有达到与财富增长相称的满意程度。一项心理研究报告表明,我国劳动力人口中亚健康人群的比例呈增长趋势,而心理亚健康问题几乎波及所有人群,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日渐凸显。在媒体报道上我们看到,心理疾患导致的行为异常,如自杀、劫持他人、毒害室友等层出不穷,据估计每年约有160万人因此危害社会安全。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不快乐的人都会行为异常,然而幸福感缺失、心理不平衡、焦虑和抑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特征。反思这个把健康卖给时间和压力的时代,昆德拉曾追问,自古以来人类社会中慢的乐趣是如何失传的;他又说,凝望上帝窗户的人是不会厌倦的,因为这样的人内心充满自足的幸福。幸福感和心理平衡是精神层面的概念,其达成取决于精神的自给自足,从自发的自在,被动地接受社会现实,到自觉的自为,有意识地控制自我、改善生活、改良社会,人的生活态度将完成向自在有为的转换。

  我们应当提倡自在有为的优雅生活,放慢节奏,平衡身心,挡住这个时代不断汹涌而来的信息洪流,使我们和美丰盛的精神家园破浪而出,屹立不倒。自在有为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人生哲学,通过唤醒自我,建立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可以主宰自己的意识和行为,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走出心理阴霾,走向自身与客观世界的和谐统一。吉登斯发现,晚期现代性背景下,大众必须借助专家指导系统才能做出选择。而凝望上帝窗户的人是无须盲从的,他善于内心对话、调适平衡,自主地做出人生中的各种选择,因而可以超越争雄斗富的浅薄,规避“不肯输在起跑线上”的“预先失败”陷阱,以自在有为的姿态去追求高品质的优雅生活。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中国的急进速度是我们降不下来的,但个体的生活节奏是我们能够控制的。看淡些得失,放缓些脚步,自主地选择,勇敢地坚持,我们逐渐就能接近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让健康和优雅充盈我们的心灵。

  五、范文解析

  首先看考生的习作,很明显考生是按照策论文的写作思路写就的。可以看出整篇文章谋篇布局欠妥。本应以政论文的结构行文更显合适,考生却选用了策论文的结构展开了论述。考生用三段对策来论证主题有明显的“生拉硬拽”之嫌。一般的策论文首段提出问题,引出主题。第二段对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指出问题的原因,解决的意义等,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或者两段合二为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相结合。接下来开始展开对策分论点的论述。这三个对策分论点都是浅尝辄止式的论述,论据缺乏,论证不足,并没有很好的论证出主题。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因为考生没有选择政论文,而生拉硬拽的使用了策论文的论证结构,使得整篇文章与主题之间的契合度不够,说偏离主题也不为过。

  如果考生能够选择政论文的写作方式,结合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围绕“放慢节奏、生活”阐述申发立意,可对幸福感缺失、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等人们的生活现状进行阐述,并给出放慢生活节奏的观点和意见。具体来说就是结合材料内容来理解昆德拉的话,其内涵在于紧扣中国现实,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心理需求置于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的合理位置,在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中,致力于维护公平正义、改善国民福利、提升人民幸福感,以正确价值观引领社会成员的成长,最终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只有把政府提倡的主流价值观适当阐释并运用到文章中,把题意提示句的精神实质与党和国家的政策思想、发展理念、战略部署合理地融合,论述才能正确而有高度,达到副省级以上作文的应有标准。

  参照上文的要求,可以与例文进行比较,高下立见。两篇文章,前者是策论文,后者是政论文。两相比较发现,本题是“隽永哲理语句引出作文立意”的设问形式,首先需要考生能够抓住申论文章的本质要求,着眼于对问题实质的分析,最终落脚于问题的解决上,阐述了如何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调整心理认知,提升自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政论文的行文方式更加适合本题的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