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香玉赋

 杏坛归客 2016-04-12

  ——写在常香玉大师戏剧人生谢幕之际

刘 臻 仲

    大士隐垄亩,小家藏碧玉。巾帼不让须眉,女子亦成大器。

颀人其硕①,窈窕佚丽。红颜无须粉黛,丽质何用琼琚②?在贱微③无以为养,方垂髫卖唱学艺。然而浊世不容,宗亲鄙弃,易姓更名,井背乡离,檀板千家,人亵犬欺。管他世态炎凉,唱俺乡曲社戏。嗔怒颦笑皆有情,举手投足都是戏。袅袅婷婷,芳容映月明星灿,洵可称天仙化人;字字声声,雅音遏波诡云谲,则可谓燕啭莺啼。与梆子腔情有独钟④,未弱冠即名震梓里。十八兰梨园斗艳⑤,大中原尔饮高誉。春夏秋冬,粉墨再登场,演出人间不平事;宫商角徵⑥,咽泪几装欢,思见天鸡啼晓煜。

新纪方开,天青日朗;舞台戏子,笑酣歌畅。好戏刚开头,奇志欲高翔。要借他山之石,为成自家模样。秦腔京韵皆为我用,豫东豫西各取所长。别具风流,常派花腔:其徐也,宛若清溪细流,春云乍展;其疾也,犹如急雪回风,飞矢天狼。其曲也,一字百折,有如孤烟穿空林;其甜也,珠圆玉润,而似百灵唱花黄。仰之使高,则其高可上云霄九重;抑之使低,则其低可达沉渊万丈。扮相俊美,悠雅冶荡。远觑朱颜,宛若紫霞蔚东寰;近观绿裙,犹如青荷泛崇光。水袖甩,微风丝绦动;莲步碎,平湖千重浪;眉眼飞,惊鸿来一瞬;兰指翘,紫燕剪翅双。倚月漫舞野台阆苑,临风高歌羽衣霓裳。端庄婀娜兼而有之,幽娴贞静气盈面庞。朱唇开合,嗓音甜亮。香随静婉,清歌荡尘起;影伴妖娆,漫舞飞袖长。阳春白雪,古调谁与偶;下里巴人⑦,乡曲几热肠!

梆鼓响村寨,锁呐动斜阳。人流如海,掌声如浪,场场欢声雷动;演者如痴,观者如醉,每每万人空巷。大幕将启,群情如潮,莫不翘首引颈;一曲终了,万掌齐拊,相与叹为绝唱。《花木兰》家喻户晓,《白蛇传》耳熟能详。荧屏银幕,几见“刘大哥”;巷议街谈,尽道“小红娘”。“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仅有斯问,即足令华夏娥眉一吐千载抑郁之气;“大快人心事粉碎四人帮!”唯歌此阙,则已让十亿神州泪眼蒙胧荡气回肠。无问青衣老旦,不论折子整场,或如泣如诉,或悲恻凄怆,或若笑若歌,或淋漓酣畅,咸如听空中仙乐,近寂而远闻;皆如聆微风过箫,音歇而神往⑧。有人评曰:淙淙泉流响幽涧,清韵何袅袅!哪家赞道:啾啾莺声鸣高林,余音几绕梁!名震戏坛,梅大师击节颔首;声动京华,周总理合影褒奖。人称“豫剧皇后”,我谓梨园巨匠。

擅一艺炉火纯青,秉至德堪为典范。戏比天大,生命共戏始终;艺无止境,维千锤而百炼。建“香玉坝”,心系桑梓;设“香玉杯”,情牵梨园。送戏下乡,报答衣食父母;义演赈灾,爱我社稷家园。支援英雄儿女,捐飞机大炮;亲莅硝烟战火,献忠心赤胆。至大漠边陲,上雪域高原,到荒村边城,进哨所兵站。红唇启,乡音甜。红遍东疆西陲,响誉黑水白山。足迹所至,爱心洒遍。是大师毫无骄矜之态,为人民甘做吐丝之蚕。亮节高风,谁人比肩?八十载戏剧人生开场,酸甜苦辣,多姿多彩;八十载如戏人生谢幕,好评如潮,风光圆满。国务院,命名褒宗师⑨;老百姓,心中驻慈颜。芳名垂汗青,丰碑矗人间。
甲申榴月并日斋主人作

①颀:修长貌。《诗经·齐风·猗嗟》:“猗嗟昌兮,颀而长兮。”

②琼琚:佩玉。《说文解字》:“琚:琼琚。”《诗经》:“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③贱微:社会之底层。

④梆子腔:豫剧前身也称梆子。此指豫剧。

⑤十八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河南豫剧有十八名女演员的名字或戏名中都带有一个“兰”字,且皆小有名气。常香玉比十八兰名气更大些。

⑥宫商角徵:古代有所谓五音,即宫商角徵羽。

⑦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前者指高雅艺术,后者指民俗艺术。

⑧咸如句:意谓意蕴绵长,令人回味无穷。

⑨命名句:常香玉大师逝世,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都发了唁电,继之,国务院命名大师为“人民艺术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