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磊子:那些不值钱的经验(完整版)

 卿木子 2016-04-12

采访&问答(完整版)

一、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

我从小学二三年纪就开始写了。写是一种表达方式,有的人喜欢唱歌,有的人喜欢跳舞。我从小有什么情绪都是通过写作表达出来。而且从习惯上来说,有的人习惯晚上写,我现在是白天写。有时有任务,我会从上午七八点写到中午12点左右,会写到脑子木掉。然后下午去咖啡馆喝咖啡,晚上再看情况。习惯因人而异,掌握好自己的规律。

二、写作需要天赋吗?你是如何看待天赋的?

其实除了弱智,人对世界的感知力都差不多,有个著名的“一万小时理论”,就是说不管做任何事情,到了一万小时,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大师或者高人,当然还有一些细节上的要求,比如要在某个最佳上升点附近练习,不能总是重复之类,但如果就笼统这么说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

但这一万小时是相当难坚持下来的,这时天赋就有用了,它可以让你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不烦,会更容易坚持下去,这就是天赋的一个意义。

三、有什么写作技巧可以分享?

写作技巧方面,第一,最关键的是你要动笔去写。海明威说“任何文章的初稿都是狗屎”,这话我觉得特有道理,尤其是我写东西都感觉到。你会发现原稿写不了多好,但写完之后,随着第二遍改第三遍改,每次改都能改出更新的东西,改是很重要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但你要先写出来。就像长跑一样,我是去年开始长跑的。一开始的时候也不是说准备多好买多少衣服啊穿什么鞋啊才去跑。当时就就觉得天气不错应该跑起来,就坚持到现在。

包括我第一次写长篇的时候,甚至都不确信自己能完成,结果也完成的很好,记得有个关于村上春树的长访谈,村上的习惯是直接把人物放到一个场里,甚至连大略的情节都不想,就直接让人物自行发展,有些人物性格或内心世界连你也不明白,你不知道他在某个时候为何要做某件事,但当你写到那里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明白了,我也认同这个观点。

所以关键是写,然后改。

第二个,无论长篇短篇先理出框架。比如小说,按剧情发展转折,按主要人物性格转折,设立转折点。把细小的点打好,同时为每个人物做一个小传,而最关键的就是要让人物尽快活起来,我曾写过一个拜金女,如果只是描写她如何拜金,那这个人物是平面的,立不起来,直到我揣摩她到第四天的时候,我发现了这个人物会为了某些事放弃钱,只有到了那个点上,人物才算是立了起来。

至于描写,有的作家说过度的场景或细节描写意义不大,比如毛姆就曾说那些和主线故事无关的场景描写即便再精彩也应该删去。这里我的看法是,多维描写的作用有两点,第一点比较高,我还不常能做到,就是去通过描写环境或细节来营造一种氛围,即便字数不用太多,也能烘托出一个世界,这点我依旧推崇金庸,他用描写烘托出了一整个武侠世界。

另一个作用比较接地气,就是可以更精确的向读者传达你的人物,比如你说一个人“严厉的斥责”了另一个人,这个“严厉”只能给人一种大概的印象,所以,当你把多维描写叠加上去的时候,比如说他像“老师训学生”一样、或者“双手不停的用力下摆,”或者“用一种像是痛哭流涕的声调”,之类,读者就会更加能了解到你想表达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多维描写是必须的。

除这两点之外,描写也就是起了些镇石压方的作用,类似于电影中两个高潮之间的小温情,就不用太多了。

至于设置情节,一定要注意要越具体才越真实,比如一个富二代的孩子就不可能在菜市场为了划价而大打出手,比如在上海闹离婚和在天津也绝不一样,每个地方都有特色,这个一定要抓住;另外故事发生的场景一定是你越熟悉的地方越好,哪怕那个地方已经被写烂了,但只要你熟悉,你就能写出新意,或者说改出新意。

至于评论性文章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起承转合,把论点和逻辑理清楚了就行,关键是动笔。

第三,就是多读。然后你就能找到和你文风或者精神层面一致的作家,然后他就成了你的一个依靠和力量来源,也可以学习他。比如在小说这个领域我的文风就比较日本化,细腻婉转。而我的评论性文章就比较犀利,像大梦哥就比较温柔,不一样。再比如韩寒的文风跟他的电影《后会无期》就是同一种感觉,冷幽默,解构,把自己想说的藏在后面,所以你一看那电影就知道是韩寒拍的。


四、除了你说的写作是一种表达方式外, 写作对你来说还有其他意义吗?

这个问题好,可以说写作是一种精神慰藉。我经常会把人分为两类,这个分类跟人的经济条件没什么必然关系,比如我在丽江的时候,认识一位开小饭店的阿姨,她会问我读过什么书看过什么诗,一脸的美好;而我认识的两位银行的中层管理者却一直活在对钱的匮乏恐惧中——所以这个分类就是,有的人没有精神追求,完全的陷入世俗生活;有的人有精神追求,有诗与远方。

然后呢,对有精神追求的人说,我觉得还可以大略的分为两种,一种偏感性偏艺术型,他的感受能力很强,站在一棵树下,看到那些落叶就会想到很多,这就是艺术型的人;还有一种就是比较偏哲学、思辨型,希望用头脑去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揭示一些东西,这就是我的两种区分。

于是我偶尔会思考这两种人的优劣。偏艺术型的人,他可以很轻易的从这个世界得到很多灵感或幸福,像优秀的服装设计师、手艺人、画家,他们体会到了更多的美,但同时也容易陷入到某些情绪或情结中出不来,然后就会郁结很久;而思辨型的人,比如我,优势在于比较深刻,不会在某个情结情绪中沉沦过长的时间,对很多事情看的比较透,但缺点则是形而上的东西离世界还是远,所以这类人总体而言比艺术型的人在生活中要枯燥无味一些,对自然的感受力也差一些,这也是我未来需要着力改变的一点。

所以,针对以上两种人,我觉得可以将世上的书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塑造意境见长的,它可能没什么情节,但它对于环境和人的描写会让你觉得很美,这就针对艺术性的人,我甚至知道有艺术性的人读一本薄薄的诗集可以读四个多月的,相当羡慕;还有一类就是偏哲学型的,通过写道理、对话来写人物的命运,来写出他对哲学、爱情、生活的理解,也就是适合我们这类型人的东西。当然了,好的小说两者都有。

至于各种教辅类的、考证类的、执业资格考试类的,原谅我就不拿它们当书了哈。

五、你的文章在好报发表后,评论里面争议很大,你如何看待别人对你文章的批评?

记得有一次报大人说“你们讨厌的刘磊又来了”,还有一次一位大叔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说我“祸国殃民”,我的文章确实争议很大。而我从态度上对所有的骂声都是置之不理的,或者只是处于礼貌的回复,原因有两个:

第一,这跟我的性格有关,生活跟文章不一样,虽然文章很犀利,但在生活中我比较柔,极为不愿意与人产生冲突,不想面对打嘴架的场面。

第二,最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发表在好报上的文章都是比较哲学化的,而哲学化的文章最容易引来批评——因为哲学化的文章会涉及很多高度抽象的概念,而对于其中的任何一个概念,我们大家的理解都不一样,对其背后的整个世界观的理解也都不一样,所以解释起来就会相当复杂——所以,你想解释自己的一个观点,就要先解释里面的一个个概念,于是,我就只好选择不解释。

比如对爱、生活、自我、个人主义等等,我相信,那些骂我的人,其中大部分人对这些词的理解,都和我不一样。

再举个例子,比如我经常说“人要成为万物的尺度”、“人要为自己而活”这些,其实这是从哲学意义上讲的一句话,不是说可以直接拿过来降维用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实际上,当你抱着这样的态度去生活,你所表现出来的恰恰可能不是自私,而是对他人的一种宽宏和理解。

但是有人很容易就把我的话直接解读为我在教大家自私,不为别人考虑,其实真不是这样的。

当然了,有时也会分谁在说,假如尼采说的、加缪说的,大家都会觉得很对。同样的话是我说的,大家就要批判,所以为了少一些骂声,有时我会把我的观点提炼一下,然后看有没有前人说过类似的观点,用他的替换我的,当然了,本质上都是源自于我的个人经历和我个人的感悟而出的结论,这个不可能变——但即便这样,依旧会有人说刘磊你虚伪,你口口声声说要以自己为尺度,忠于自己,为何文章里总是引述名人的话?

所以,争议多也是哲学类文章的一种必然结果,我表示接受。


六、能否分享一下你的阅读经历?

嗯,这个纯属个人爱好,那我从年龄来理,在小的时候我有些不合群吧,小朋友们做游戏,我就闷头看书玩儿,慢慢的也就养成了习惯。

初高中时候就开始看文学名著,看不太懂,瞎看,当时就是觉得应该去看。然后抽空看看武侠小说,金庸、梁羽生之类的。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我在一个小公园,抱着两本武侠小说看的昏天暗地,觉得特别爽。还有就是一些推理小说甚至鬼故事,基本上就是什么都看。

上大学以后,我曾一头扎进了心理学的汪洋大海,一直到毕业后的一两年,心理学的三大流派基本都看全了,从精神分析入手,行为主义、然后到人本主义到后人本,再到后来灵修之类,间接看了一些哲学和佛教类的书。小说在大学也看了些,几年前接触到存在主义哲学,否定了我之前很多空的东西,只有消化了一些荣格的东西,算是把我对过去的否定还原了一些。

现在来看,玩笑讲是存在主义哲学救了我,是尼采救了我。

这话怎么说呢?有很多关于灵修的书,他们说的可能是对的,但我们做不到,那个境界太高了,而当有些东西做不到的时候,我们就会把它当作一种类似于神灵的东西供奉起来。而当你开始崇拜一个什么东西的时候,你也就背叛了你自己,成为了一种神奴的状态——无论你供奉的是神、上帝、真理还是什么所谓的灵性。

举个例子,有一位灵修老师和我聊,她也练瑜伽,她反驳我说刘磊你不能这样,这个世界就是有很多的真理,比如世界是空性的。然后我就问她,你是真的证到了世界的空性?她说没有啊,但这是我努力的方向。我就跟他说,既然你目前还没有体证到,那为什么如此言之确凿的说世界是空性的?

那这句话跟“小沈阳是东北的”、“哈尔奇很二”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一个知识而已。那么,你用一个未经你去证明的知识去指导你的生活,这是不是有点二?

有点跑题,这个话题就不展开了,总是我希望大家都能记得加缪的一句名言,那就是人应该仅以他所确知的东西来生活,而不要引入任何他说不确定的东西。

而我经常在这句话后面加的几个词是:不要引入任何不确定的东西——比如希望、上帝、博爱、空性、真理。

是的,我坚决不相信有独立于个人之外的真理,就不展开说了。

七、推荐几本书

这个很难,因人而异,一时也想不起来,分类的就不说了,仅说文学/哲学方面的话,大家可以去看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上下册,里面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有评述,大家可以用来借鉴选读。

只能说影响我比较大的,现在这一刻能想得起来的,如下:

毛姆《刀锋》,托尔斯泰《复活》,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死屋手记》,莫泊桑《羊脂球》,卡夫卡《审判》,奥威尔《1984》,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渡边淳一《失乐园》,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瞧,这个人》、《人性的,太人性的》加缪《西西弗斯神话》《反抗者》,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金庸《神雕侠侣》,兰陵笑笑生《金瓶梅》,陈忠实《白鹿原》,季羡林《我的这一生》,林语堂《京华烟云》,海岩《玉观音》。

关于推荐书的评述部分略。


问答时间

一、请问您写作时会不会有严重的自我怀疑的时刻?如果有,如何面对?或者说是如何建立自己写作的自信的?

答:严重的有,写第一个小说时,觉得自己根本写不下来,根本不能完成那么多字,但最后也写完了,而且感觉还不错。还是开始说的一万小时定律。你就动笔,自我怀疑时你就别管它,然后你就发现,自己真能写。不管什么东西,你练一万小时都行,而天赋就是保证在你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在你挣扎的时候,你能把那些自我怀疑都放一边,还愿意坚持下去。

二、如果自己真正喜欢的跟这个时代有隔膜,是不管不顾地坚持写下去呢,还是要尝试去找契合的点好一些?

答:妥协的前提下尽量保持本色一些。

三、您会觉得爱情是对孤独的一种逃避吗?

答:首先,要是依附性的爱情那肯定是对孤独的逃避,它希望通过依附于一个人,希望通过把自己交出去,来避免看到自己孤独的真相,这个是大多数人的爱情。

而如果是真正的爱情,两个人平等交流的话,这样的爱情就能削弱孤独的感觉——是对孤独的削弱,而不是逃避。孤独当然不可能被消除,只能是削弱。好的爱情会让人觉得孤独并没有那么可怕。

四、写作时,会考虑怎么写的更通俗清晰,好让读者容易看懂容易接受吗?还是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答:这个问题可以在你的修改中完成。村上春树曾说过他写文章,第一步就先一股脑写下来。我也是这样,第二遍整理的时候,你可以考虑受众,调整你的语言风格,或者加一些幽默评述之类的。总之,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五、请问阅读或写作对口头表达有帮助嘛?

答:口头表达的前提是有东西可以说,所以你得保证有一个大的输入,才可能有输出。而写作也是一种输出,所以这个角度来说,还是阅读更重要一些,你脑子里得先有东西才能说啊。

六、有时候想表达许多事情,容易跑偏,就是中心点很多怎么办?

答:一旦你想表达很多观点的时候,读者却往往感觉不知道你想说什么。想表达的太多会让读者摸不着头脑。就好像我们看有些电影,一开始是爱情片,演着演着成了科幻片,又变成惊悚片,最后喜剧收尾,观众完全摸不着头脑,这就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的缘故。

所以,想表达的多那你可以分成很多篇来写,但一篇只能有一个点。这样的话读者能从一个点里自己发散想到很多点,甚至你在专注这个点的时候,你自己也能从中挖到很多你事先没有想到的地方。


七、以写作为生计是一种什么感觉?会不会破坏你对写作的热爱?

答:刚毕业的时候有人跟我说,千万不要把爱好当工作,否则你这个爱好就会被完全冲淡掉。但现在我想,那是因为你根本就不爱它,或者你错误的理解了什么是爱。

因为如果你爱一个东西,那么里面必然就会有痛苦——如果无论你热爱什么追求什么,整个过程都是快乐的,那才是不正常也是不可能的事儿。毫无痛苦的爱那是小孩子的迷梦。

所以,有些时候有些东西我也不太想写,或者写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但那又如何,我还是要完成它,之后我还是想接着写,或许这也是热爱与普通爱的区别吧。

八、是不是小说人物都会有原型作为构思的基础,很难完全虚构一个人物。

答:我觉得不是很难,是根本不可能有完全虚构出的人物。他可能是你生活中的某个人,或者某几个人的综合体。

九、你比较赞同佛教的哲学?

答:如我前面所说,我觉得佛教说的都对,但都太高远,一切要以实修为主,一切都不离我自己的生活。

比如我经常倡导的个人主义,人要成为一切的标准,这在佛学里可以算是太执着于有了,而那些把自己交出去的人们又都执着于空了。而实际上,真的空么?空不了,抽一顿就好了;真的实有么?也不实有,不过是因缘和合罢了,所以真相是一个在空有之间的存在,非有非空,非空非有,但同时又是空,又是有——也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单落在哪一边都是错。

但我现在达不到这个境界,所以也就只把它当做一个知识而已,就像哈士奇很二一样,我会记得有那么一种境界,但不会盲从迷信,因为我无法体证到,这就是个人主义的一个精神——相信自己,绝不做任何形式的神奴。

十、你会不会对商业妥协?

答:当然会,这就要看你的度了,在钱多少和你愿不愿意写之间有一个度。至少目前在我这里是这样,世界上哪有不妥协的事情啊,对吧?所以还是那句话,妥协的前提下尽量保持本色一些。

十一、你的兴趣爱好是?

答:于老师的三大爱好是抽烟喝酒烫头,我的爱好也三个,咖啡、读书写作和长跑。当然如果天气好的话,我偶尔也会进行长时间的步行,基本是从上午走到下午,中间随便吃个饭。或者是从下午走到晚上的长时间步行,这既是一种放松,在步行的过程中也总会有很多想法和灵感冒出来,所以这就成了我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个活动。

磊子:“壹加上壹”文字创作者,个人微信链接:chrisliuzen。



用文字和镜头,见证你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