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斡耳朵宫帐制

 wubi2005 2016-04-12
  在代宫阙制度中,斡耳朵宫帐制可以说是很有特色的礼俗。   斡耳朵,亦称斡鲁朵、斡里朵、斡儿朵、窝里陀等,皆蒙古--突厥语ordu(复数为ordus)的音译,意为宫、宫殿。蒙古族对宫殿、宫帐的通称。一般指蒙古穹庐式宫帐,区别式宫殿而言。
  从成吉思汗时期,蒙古人就建立了昔剌斡耳朵宫帐制。昔剌,蒙古语Sú ira的音译,意为黄、黄色。昔剌斡耳朵,即黄宫帐。南宋使臣彭大雅《黑鞑事略》称:"主帐南向,独居前列,妾妇次之,偏扈卫及偏官属又次之。凡鞑主猎帐所在皆曰窝里陀。其帐(原注:柱以制,故名),凡偏嫔妃与聚落群起独曰大窝里陀。"帐,即昔剌斡耳朵。这种帐幕比普通帐幕大得多,可容数百人及千人,其上下用毡为衣,中间用柳编为窗眼,用千余条索拽住,阈与柱皆以裹,故名。
  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汗亦有此种宫帐。志费尼谈到他的一座山中营地的昔剌斡耳朵时说道,"它的墙是用格子木制成,而它的顶篷用的是织料子,同时它整个复以白毡:这个地方叫做昔剌斡耳朵(shira-ordu)。"①又窝阔台汗在和林附近塔起的一座大帐,其中可容纳千人,这座大帐从来也不拆卸收起。它的有些部件是用黄做的,帐内复有织物①《史》卷三《宪宗纪》称:六年五月"幸昔剌兀鲁朵。"昔剌兀鲁朵,即昔剌斡耳朵。可见宪宗孟哥时亦有宫帐。史籍显示,蒙古族统治者,即使统一全国,在中原定都之后,仍喜爱住帐幕。在大都、上都都设有斡耳朵宫帐。《析津志》载,"(昔)剌斡耳朵者,即世祖皇帝之行在也。"②又"南城坊。。四斡耳朵:西第一位,名迭住斡耳朵;第二位,世祖斡耳朵;第三位,完者笃斡耳朵;第四位,浑都笃斡耳朵。"③这些斡耳朵就是帝王所幸行时所居住的大宫帐。史籍中频繁出现的"行宫"也就是这类斡耳朵而已。叶子奇说:"君立,另设一帐房,极碧之盛,名为斡耳朵。及崩即架阁起。新君立,复自作斡耳朵。"④但世祖忽必烈所立帐幕则例外。《史》卷四三《顺帝纪》六载,把世祖所立毡殿,至顺帝至正十三年才撤,"改建殿宇"。
  除上述宫帐之外,宫廷也备有可迁移,载于上的大宫帐。有时也称火室(qo Sú i)房。熊梦祥《析津志》:"火室房子,即累朝老皇后传下宫分者。"⑤代诗人杨允孚《滦京杂咏》:"先帝妃嫔火失房,前期承旨达滦
  ① 何高济译:《世界征服者史》,上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第279 页。
  ① 余大钧、建奇译:《史集》,卷2,务印书馆1985 年版,第70 页。② 《析津志辑佚》,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 年版,第116 页。
  ③ 同上书,第106 页。
  ④ 《草木子》卷2 下,中华书局1983 年版,第63 页。
  ⑤ 《析津志辑佚》,第217 页。"火室"一词亦见《朝秘史》第80 节,作"豁失里(黑)",旁译为"帐阳。"火失房,即火室房,就是元代历朝后妃的宫元代诗人柯九思《宫词十首》中称:"黄幄殿载前",指的就是这种上大宫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