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外治法降血压

 负鹏载舟 2016-04-12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除内服药物治疗外,还可采取中药外治法。中药降压方是以中药为材料,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中药降压方对各期高血压病均有效. 本文介绍 几种中药外治高血压病的民间疗法。
一.敷涌泉穴疗法

1.吴茱萸:取吴茱萸20克,研成细末,再用白醋调成糊状备用。晚上睡觉前洗净双足,取吴茱萸醋糊适量,敷于两足中心处,敷药面积以一分硬币大为宜,再用胶布固定,第二天起床后除去。每天用药一次,连用一个月为一个疗程。一般一个疗程开始起效,三个疗程显效。效果:一般可降低血压10毫米汞柱左右,对各期高血压病均有效。
2、吴茱萸30克,研末,用白酒调成糊状,于临睡前贴敷双足涌泉穴,次晨取下,10天为1疗程,可连用2个疗程,有立竿见影之效。
3.茱萸肉桂散:吴茱萸、菊花、肉桂各等份研细末,取药末50克水煎泡脚,另取药末10克用蛋清调敷涌泉穴,主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所致的眩晕,每晚用药1次.
4.吴萸磁石散:吴茱萸、磁石、肉桂各30克,共研细末,用时每次取药末5- 10克用蜂蜜调和制成两个药饼,分别贴于神阙穴和涌泉穴上,并以胶布固定,然后点燃艾条灸两穴位各20分钟,每日1 次,10日为1疗程。
5.桃杏散:桃仁、杏仁各10克,栀子 15克,胡椒7粒,糯米14粒,共研细末,以蛋清或开水调膏敷涌泉穴,每日换药 1次,一般敷药3日后即可见效。
6.蓖麻附子散:将蓖麻仁50克,吴茱萸、附子各20克,共研细末,加生姜 150克,共捣泥,再加入10克冰片和匀调膏贴敷涌泉穴,一般敷药2-5日后即可见效。
7.怀牛膝、川芎、三棱各50克。上药共研极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10克,用陈醋调成糊状,敷于双足涌泉穴,外用绷带包扎固定,隔日换药1次,连用10次为1疗程。
8. 五倍子20克,研末,用唾液调成糊状,每晚临睡前敷于双足涌泉穴,每日换药1次。
9.生桃仁3克,生杏仁3克,栀子3克,白胡椒1克,粳米10粒。将上药共研成极细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敷于双足涌泉穴。
10. 生大黄(切片)适量,先用白酒浸泡大黄片,24小时后,将浸泡透的大黄片捣烂,每晚敷于双足心,每日换药1次,连用14日,降压功效显著。

二、敷脐疗法

1.吴萸川芎散:吴茱萸、川芎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取5-10克敷神阙穴,外用麝香止痛膏固定,每3日换药1次。
2. 吴茱萸(用猪胆汁制)450克、龙胆草10克、白矾100克、朱砂50克、硫黄50克和环戊甲噻嗪175毫克混合,研成细末备用。取药粉约200毫克放入脐窝内,用棉球盖住,胶布固定(洗澡时不可弄湿),每星期换药一次。一星期为一个疗程。效果:一般一至两个疗程见效,三个疗程显效。本中药降压方对Ⅰ、Ⅱ期高血压病疗效较佳。
3.萸芎白芷散:吴茱萸、JII芎、白芷各30克,共研细末,装入瓶内密封备用,每次取15克,用脱脂棉薄裹成小球紧压于脐窝,外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10天为1疗程。

4.附子三七散:附子、川芎、三七各等份,研成细末,每次取5-10克敷神阙穴,3天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

5. 怀牛膝、川芎、罗布麻叶各50克。将上药共研极细粉末装瓶备用。取药粉15~20克用75%酒精调成糊状,置于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两天换药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三、浴足疗法

1.钩藤冰片浴:钩藤20克,冰片2 克,用布包好,每日用1包,在晨起及晚睡前放人盆内并加沸水浸泡药包,待温度适宜浴足30-45分钟,10日为1疗程,治疗本病50例,结果显效27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82%。

2,钩藤牛膝浴:钩藤、牛膝各30克,水煎药液浴足,治疗本病43例,有效率为88%。

3.茺蔚桑枝浴:茺蔚子、桑枝、桑叶各 20克,煎汤1500毫升,浸泡双足约30分钟,即可产生降压效果,在1小时时降压作用最强,其作用可维持443小时。

4.吴茱萸、五倍子各30克,钩藤15克,将上药水煎取汁1000毫升待温,浸泡双足,每次20~30分钟,每日两次。10天为一疗程,连用2~3个疗程。
5.决明子10克,石决明、龙骨、牡蛎各30克,煮沸,取药液,每晚浸泡手足20分钟,连用10天。
四. 药枕疗法

1.寄生菊花枕:用桑寄生、夏枯草、 钩藤、菊花、罗布麻叶、生槐花、灯心草、 绿豆衣、薄荷各50克,冰片5克,共打成粗末,装入一布袋内,置于睡枕上,枕风 池、风府、大椎穴,枕时打开,用毕将药密 封。每袋药可枕1-2个月。
中药降压方二: 药枕头外治法。
2. 杭菊1200克、川芎500克、白芷250克、丹皮250克晒干,装入棉布料做的枕袋内,缝好袋口。随症加减:肥胖伴潮热盗汗、舌红、少津和脉细数者,丹皮加大剂量至350克;眩晕、头痛遇风寒加重或发作者,加细辛250克。睡时枕用,每个药枕可用6~12个月。一般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效果:一个疗程起效,三个疗程显效。本中药降压法适用于各期高血压病者。
3.石膏磁石枕:将生石膏、磁石各 100克,研细粉;野菊花、淡竹叶、桑叶、 蚕砂各250克,白芷、川芎、青木香、蔓荆子各60克,研为粗粉,将上述细粉与粗 粉混匀后装入布袋内制成药枕供夜间枕 头用,本方对肝火亢盛型患者疗效较佳,对痰湿壅盛型疗效则较差。

五.其他
1.龙胆草15克、菊花10克,栀子12克。将上药浸泡于食醋500毫升中,7天后以药酒外擦太阳穴,每天3~5次。
2. 吴茱萸30克、川芎30克、白芷30克。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用药棉蘸少许药末,塞入鼻孔内,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3.牡梧敷穴法。取牡丹花和梧桐叶等量(各约200毫克),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备用。将上药敷于双上肢曲池穴(取穴法:上肢屈肘,肘横纹外端凹陷处)、双下肢足三里穴(取穴法:膝髌骨下缘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和双血海穴(取穴法:膝髌骨内上方两寸处),敷药面积以相当于一分硬币大小为宜,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效果:此中药降压方一般一个疗程起效,两个疗程显效。本法对各期高血压病有效。
 
 
 
 
 
外治法降血压
 - 中医中药秘方网
 
  1.怀牛膝、川芎、罗布麻叶各50克。将上药共研极细粉末装瓶备用。取药粉15~20克用75%酒精调成糊状,置于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两天换药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吴茱萸、五倍子各30克,钩藤15克,将上药水煎取汁1000毫升待温,浸泡双足,每次20~30分钟,每日两次。10天为一疗程,连用2~3个疗程。
  3.决明子10克,石决明、龙骨、牡蛎各30克,煮沸,取药液,每晚浸泡手足20分钟,连用10天。
  4.龙胆草15克、菊花10克,栀子12克。将上药浸泡于食醋500毫升中,7天后以药酒外擦太阳穴,每天3~5次。
  5.吴茱萸30克、川芎30克、白芷30克。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用药棉蘸少许药末,塞入鼻孔内,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6.生大黄片适量,先用酒浸泡大黄片,再将浸泡的大黄片捣烂,每晚敷双足涌泉穴,连用14天。(张可堂)
 
 
 
 
 
 
中药外用降血压
 
来源: 当代健康报(济南) 
 
 
高血压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动脉血压升高的慢性疾病,通常表现为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者会引起心、脑、肾等并发症。高血压又被称为“无形的杀手”,及时的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中药外治法对高血压有独到的效果。
 
天麻10克,白芥子30克,胆南星、苍术、川芎各2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治疗时取药末20克,用生姜汁适量调成膏状,睡前敷贴于中脘穴及双侧内关穴,并用胶布贴牢。次日清晨去除洗净。每天一次,两周为一疗程,可连续使用5~6个疗程,以巩固疗效。本方具有化湿、祛痰、熄风等功效,适用于痰浊型高血压病。 (孟宪玮)
 
 
 
 
 
中医外治法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 高血压病是世界性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我国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传统西医治疗有明显副作用,中医外治法在高血压病治疗护理方面效果良好,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患者易于接受,便于推广。
[关键词] 高血压;中医外治法;病因;病机高血压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特点,是一种由多基因遗传、环境及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全身性疾病。早期可无自觉症状,多数患者仅在体检或就医时发现。部分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心悸、后颈部疼痛,后枕部或颞部搏动感,神经症状如失眠、健忘或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耳鸣、情绪易波动或发怒以及神经质等症状。中医学无高血压病病名记载,根据高血压患者头痛、眩晕、心悸等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针灸科金辉

体左右两侧的经脉是动态平衡的、相通的,可以相互调节,互为所用。当一侧出现病变时必累及另一侧经脉,当邪客于某经时,可采用针刺其对侧经脉,从阳引阴或由阴引阳,以纠正经气失衡,从而达到阴平阳秘。在治疗时,由于患侧经络瘀阻,气血运行不畅,健侧取穴可以调动健侧经络气血以促进患侧的气血经脉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6]。而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当从中医整体观念、阴阳平衡理论出发,在治疗方面,通过艾灸任督二脉的穴位,可达到固本培元、填精益气、温经活血的目
的;在灸法上,采用麦粒灸法能准确地熏灼刺激穴位,药性更易集中透达腧穴[7],其艾炷小、灼痛时间短,不会形成灸疮和瘢痕,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所选督脉穴位大椎、身柱、筋缩、命门等,能培补真阳、通达阳气,对“督脉为病,脊强反折”、“脊强而厥”等痉挛性疾病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选任脉的神阙、气海、关元三穴是人身元气之根本、精血之所藏,为先天真气之所系,灸之能大补元气,与督脉相配合可相互为用,起到更好的疗效。其次,配合局部取穴,采用巨刺法,通过补虚泻实,调整机体两侧的经络气血、阴阳平衡,可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效果。从本研究结果可见,采用麦粒灸配合巨刺法治
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是治疗痉挛性偏瘫的有效方法。本法操作简单,易于推广,无毒副作用,可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治疗,丰富了中风偏瘫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
行)[J].北京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
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2.
[3] 诸毅晖.康复评定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75.
[4] Mehrholz J, Wagner K, Meissner D. Reliability of the Modified
Tardieu Scale and the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in adult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in injury: a comparison study[J]. Clin Rehabil,
2005,19(7):751-759.
[5] 海英,于潇.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运动障碍配穴观察[J].中国针
灸,2007,27(10):735-737.
[6] 黄靖宇,万娇,钱俊辉,等.巨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45
例[J].河南中医,2009,29(8):806-807.
[7] 陈洪沛,郭敏,黄佳,等.麦粒灸结合Bobath 技术对脑卒中早期踝
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9):1391-1393.
收稿日期:2014-01-04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编号:L2011160
作者简介:卞镝(1968-),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对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作用的研究。
△通讯作者:隋月皎(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针药并
举治疗脑血管病。
- 8 -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 年第5 卷第8 期Chinese Manipulation &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14,Vol.5No.8
症状,多归属于“眩晕”、“头痛”、“肝阳”等范畴。中
医外治法为中医常用治疗手段,历史悠久,通过辨
证施治可达到良好降压效果。
1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
密切相关,证型可分为肝阳上亢型、痰湿内盛型、瘀
血内停型、肝肾阴虚型、肾阳虚衰型;火、饮、虚是其
病机的关键。致病因素多为情志失调、饮食劳伤、
年老体衰等。
黄元御《四圣心源》提出“左路木火升发,右路
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以成四象”的一气周流理
论,即中气升降带动清气左旋上升,升之过半,则化
为气温之木,升而不息,积温成热,则化为火;同时,
中气枢转带动浊气右转下行,降之过半,则化为气
凉之金,降而不已,积凉成寒,则化为水;认为机体
发病是一气运行不畅所致。结合高血压病机,气之
余便是“火”,因肝木不疏,肝气郁而化火;“饮”多因
脾运不健,聚饮生痰;“虚”多由先天肾气肾精亏损,
肝肾失养所致。因此,高血压病病机关键可概括为
肝木、脾土、肾水为病,或交互存在,引起一气运行
不畅,形成病理阻滞。
石学敏院士提出“气海”失司是高血压病的主
要病机[1]。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息,流布全身,环周
不休,自成体系,而气、血、脉则构成了最基本的物
质结构和基础。气海宗气所聚,水谷之气与自然界
清气结合积聚于胸中。《灵枢·邪客》云:“宗气积于
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说明宗气可
以贯注于心脉之中,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形成
血压。高血压形成的病理过程中,“气”处于主导地
位,在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下表现为过度亢奋,导
致气血平衡的失调;“血”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但
其质与量的变化却影响到其能否随时适应“气”的
变动,使气血间动态平衡处于“冲和”状态。治疗强
调调气与理血兼顾,以达到降压效果并维持。
2 中医外治疗法
2.1 针刺法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经络密布全身,沟
通上下,联系内外。内脏病变可反映于体表,刺激
体表可能影响内脏机能改变。毫针刺激体表腧穴,
通过经络系统激发调度气血,产生治疗效果。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的常用穴位有涌泉、风池、百会、肝
俞、心俞、曲池、太冲、足三里、内关等。涌泉居人体
最低位,属肾经井穴,可滋阴益肾、平肝熄风;风池
主治头痛、眩晕、惊痫,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平刺风池
透风府有明显降低血压的作用[2];百会能调足厥阴
和诸阳经之气,善于清利头目、升阳益气,《圣济总
录》言“头旋目眩,百会,风府”;肝俞能养肝肾之阴,
平肝潜阳而降压;心主血脉,心俞可行气活血、镇静
安神,改善心脏功能;曲池为大肠经合穴,合主逆气
而泄;太冲为足厥阴肝经,是肝经原穴,可平肝泄热
而降压;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与脾经相表里,脾胃乃
后天之本,有治疗和保健的双重作用;内关是手厥
阴心包经的络穴,别起于手少阳三焦经,通于阴维,
故内关能维系诸阴,调和诸脏,疏利厥阴与少阳之
气而起到降压作用。
2.2 灸法安素琪[3]采用艾条温和灸法于双侧涌泉穴
30min,可有效降低血压。孙国杰等[4]温和灸大鼠双
侧后三里穴20min,每日1 次,疗程为10 天,有显著
降压效果。
2.3 耳穴疗法耳穴贴压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具
有疗效明显、无毒副作用、痛苦少、成本低、操作简
便、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耳与经络、脏腑密切相
关,《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聚也”,提示耳廓
与全身各器官密切联系。人的五脏六腑均可以在
耳上找到相应位置,人生病时往往在耳廓相关穴区
出现反应,刺激穴位反应点及穴位可达到调理脏腑
阴阳、补虚泻实,改善症状和治愈疾病的目的。郑
求姣等[5]贴压神门、心穴、肝穴、三焦,发现其具有辅
助降压与抗抑郁的作用.近期疗效显著。
2.4 穴位按摩法史作阳[6]按摩头部天柱穴或足部太
溪穴,术后即测血压下降,患者不适症状消失。陈
宏秋等[7]在基础护理上加耳穴按摩保健操,疏通全
耳经脉气血,产生健耳强肾降压的效果,患者总体
生活质量提高。穴位按摩降压快,无副作用,容易
掌握,值得推广。
2.5 中药熏洗法吴惠君[8]在传统药物治疗与护理
基础上积极加用中药足浴疗法护理(配方:石决明、
党参、黄芪、当归、桑枝、枳壳、乌药、白芍、炒杜仲、
牛膝各6ɡ,独活18ɡ),1 次/天,10~30 min/次,每剂药
可用2~3 次;结果表明,中药熏洗能有效提高高血压
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临床心理症状。
2.6 其他胡伟勇等[9]取行间穴刺络放血,每次1 穴,
双侧交替进行,每2 天放血1 次,每穴放血5 次,10 次
为一疗程,1 个疗程后综合分析疗效;结果表明,其
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安全有效。临床实践发
现刺络放血有开窍泄热,祛瘀活络,通经止痛等作
用,主要用于实证、热证、瘀证、急证。故刺络放血
疗法结合行间穴的主治作用能达到泻热平肝,疏经
活络,镇惊止痛的作用,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
 
 
 
 
 

三种外治法可降血压

来源:寻医问药网社区
 
用药:取吴茱萸200mg。制法:将吴茱萸研成细末,再用白醋调成糊状,备用。使用方法:晚上睡觉前洗净双足,取吴茱萸醋糊适量,敷于两足中心处,敷药面积以1分硬币头大为宜,再用足够大的胶布固定,第2天早晨起床后除去。每天用药1次,连用1个月为1个疗程。

一般1个疗程开始起效,3个疗程显效。本法一般可降低血压10mmHg左右,对各期高血压病均有效。

药枕外治法

用药:取杭菊1200g,川芎500g,白芷250g,丹皮250g。制法:将上药晒干,装入棉布料做的枕袋内,缝好袋口。随证加减:肥胖伴潮热盗汗、舌红、少津和脉细数者,丹皮加大剂量至350g;眩晕、头痛遇风寒加重或发作者,加细辛250g;对不能适应白芷气味者,可酌情减量。使用方法:睡时枕用,每个药枕可用6~12个月。一般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起效,3个疗程显效。

牡梧外治法

牡梧即牡丹和梧桐。用药:取牡丹花和梧桐叶等量(各约200mg)。制法:将上药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备用。使用方法:将上药敷于双上肢曲池穴(取穴法:上肢屈肘,肘横纹外端凹陷处)、双下肢足三里穴(取穴法:膝髌骨下缘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和双血海穴(取穴法:膝髌骨内上方2寸处),敷药面积以相当于1分硬币大小为宜,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外治法也能降血压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心内科主任 吴 伟


《健康时报》 ( 2007-06-07 第22版 )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除了强调生活调养和服用降压药物外,采取一些中医外治疗法,如药枕疗法、敷贴疗法、沐足疗法等也能起到调节阴阳、舒经活络、辅助降压,改善症状等作用。

  药枕疗法

  药物组成:草决明、白菊花、灯心草、白芷、薄荷叶、石菖蒲、晚蚕砂适量。

  方法:上述药物各等份,加工成粗末,以软布袋包裹,装入枕芯中。枕风池、风府、大椎穴。2~3个月更换新药。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人体气血皆上聚于头部,头与全身经络紧密相连。药枕疗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选用平肝潜阳、活血通脉、芳香开窍之中草药,作为枕芯装入枕中。药物经过颈部摩擦,微热以及药物芳香气味作用于头部,疏通气血,调节阴阳。长期与标准化的各类口服降压药物联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或控制血压,并可改善眩晕、头痛、失眠、心悸、烦躁不安等症状。

  敷贴疗法

  药物组成:吴茱萸30克,川芎30克,白芷30克,冰片1克。

  方法:诸药混合研为细末,过筛,装入瓶内,密封备用。取诸药末6~10克以脱脂棉包裹如小球状,填入患者脐孔窝内,以手往下压紧,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之。每天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

  中医认为:肚脐是神阙穴。运用相应的药物敷贴于神阙穴,利于药物对肚脐的刺激和药理作用,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调整血压的目的。

  沐足疗法

  药物组成:钩藤30克,野菊花30克,豨莶草30克,夏枯草30克。

  方法:诸药共同煎水取药汁,加冷水调水温至40~50度,赤足浸过踝部,双足互搓。每天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疗程。也可用上药等份研末,冲开水,调水温,反复做多个疗程。

  中医认为:此法可平肝潜阳,辅助降压。


《健康时报》 ( 2007-06-07 第22版 )
 
 
 
 
 

 

民间外治高血压病四法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多发病,西医多 采用降压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多,而采用 中药外治本病,具有简、便、廉、效之特 点,无毒副反应,患者也乐于接受。中药 外治法对轻、中度高血压可较好地控制 病情,值得推广应用,但对于病情较重的 高血压患者应配合其它疗法。本文介绍 几种中药外治高血压病的民间疗法。

一、药枕疗法

1.寄生菊花枕:用桑寄生、夏枯草、 钩藤、菊花、罗布麻叶、生槐花、灯心草、 绿豆衣、薄荷各50克,冰片5克,共打成 粗末,装入一布袋内,置于睡枕上,枕风 池、风府、大椎穴,枕时打开,用毕将药密 封。每袋药可枕1-2个月。

2.石膏磁石枕:将生石膏、磁石各 100克,研细粉;野菊花、淡竹叶、桑叶、 蚕砂各250克,白芷、川芎、青木香、蔓荆 子各60克,研为粗粉,将上述细粉与粗 粉混匀后装入布袋内制成药枕供夜间枕 头用,本方对肝火亢盛型患者疗效较佳, 对痰湿壅盛型疗效则较差。

二、敷脐疗法

1.吴萸川芎散:吴茱萸、川芎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取5-10克敷神阙穴,外用麝香止痛膏固定,每3日换药1次。

2.萸芎白芷散:吴茱萸、JII芎、白芷各30克,共研细末,装入瓶内密封备用,每次取15克,用脱脂棉薄裹成小球紧压于脐窝,外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10天为1疗程。

3.附子三七散:附子、川芎、三七各等份,研成细末,每次取5-10克敷神阙穴,3天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

4.吴萸磁石散:吴茱萸、磁石、肉桂各30克,共研细末,用时每次取药末5- 10克用蜂蜜调和制成两个药饼,分别贴于神阙穴和涌泉穴上,并以胶布固定,然后点燃艾条灸两穴位各20分钟,每日1 次,10日为1疗程。

三、浴足疗法

1.钩藤冰片浴:钩藤20克,冰片2 克,用布包好,每日用1包,在晨起及晚睡前放人盆内并加沸水浸泡药包,待温度适宜浴足30-45分钟,10日为1疗程,治疗本病50例,结果显效27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82%。

2,钩藤牛膝浴:钩藤、牛膝各30克,水煎药液浴足,治疗本病43例,有效率为88%。

3.茺蔚桑枝浴:茺蔚子、桑枝、桑叶各 20克,煎汤1500毫升,浸泡双足约30分钟,即可产生降压效果,在1小时时降压作用最强,其作用可维持443小时。

四、敷涌泉穴疗法

1.吴茱萸散:每晚睡前取20克吴茱萸粉用陈醋调敷双侧涌泉穴,次日取下, 10日为1疗程。

2.桃杏散:桃仁、杏仁各10克,栀子 15克,胡椒7粒,糯米14粒,共研细末,以蛋清或开水调膏敷涌泉穴,每日换药 1次,一般敷药3日后即可见效。

3.蓖麻附子散:将蓖麻仁50克,吴茱萸、附子各20克,共研细末,加生姜 150克,共捣泥,再加入10克冰片和匀调膏贴敷涌泉穴,一般敷药2-5日后即可见效。

4.茱萸肉桂散:吴茱萸、菊花、肉桂各等份研细末,取药末50克水煎泡脚,另取药末10克用蛋清调敷涌泉穴,主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所致的眩晕,每晚用药1次。 胡 月

 
 
 
有所不知的外治降压法

 
 
在偏方中,有着不被医学理论所认证,但对治疗疾病确实有极大功效的方药。就拿降血压来说,高血压病是由于人体动脉血压过高,并呈长时间增高状态,使人体出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病变的慢性病症。临床上以消除病因,降血压为主要治疗原则。在偏方中,让你有所不知的是,外治法亦能降血压。
【偏方一】磁石降压煎
磁石、石决明、党参、黄芪、当归、桑枝、枳壳、乌药、蔓荆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各6克,独活18克。水煎取汁浸泡双脚1小时,每晚1次。
【偏方二】脐压敏粉
胆汁制吴茱萸500克,龙胆草醇提取物6克,硫黄50克,醋制白矾100克,蚕砂50克,环戊甲噻嗪175毫克。上药混合研末,每次用0.2克药末,填入肚脐窝内,敷盖棉球,用胶布固定,每周更换一次。
【偏方三】降压饼
白花蛇3条,蜈蚣9条,蝉蜕、地龙各9克,土鳖虫、黄连、白芥子、元胡各6克,葛根15克,甘遂、细辛、三七各3克。共研细末,用姜汁拌成膏,做成直径约2厘米,厚约0.5厘米的圆饼,中心置少许麝香末(可用麝香膏药代),置于有纱布的塑料纸上,敷于心俞、肝俞、肾俞及关元穴。贴3~12小时取下。

 

 

治疗高血压 不妨试试吴茱萸外治法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高血压就是其中的一种,如今高血压的人是越来越多,出现高血压一定要积极的治疗。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高血压的呢?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治疗高血压的中医疗法,一起来看看吧!

吴茱萸外治法

用药:取吴茱萸200mg。制法:将吴茱萸研成细末,再用白醋调成糊状,备用。使用方法:晚上睡觉前洗净双足,取吴茱萸醋糊适量,敷于两足中心处,敷药面积以1分硬币头大为宜,再用足够大的胶布固定,第2天早晨起床后除去。每天用药1次,连用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开始起效,3个疗程显效。本法一般可降低血压10mmHg左右,对各期高血压病均有效。

药枕头外治法

用药:取杭菊1200g,川芎500g,白芷250g,丹皮250g。制法:将上药晒干,装入棉布料做的枕袋内,缝好袋口。随证加减:肥胖伴潮热盗汗、舌红、少津和脉细数者,丹皮加大剂量至350g;眩晕、头痛遇风寒加重或发作者,加细辛250g;对不能适应白芷气味者,可酌情减量。使用方法:睡时枕用,每个药枕可用6-12个月。一般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起效,3个疗程显效。

牡梧外治法

牡梧即牡丹和梧桐。用药:取牡丹花和梧桐叶等量(各约200mg)。制法:将上药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备用。使用方法:将上药敷于双上肢曲池穴(取穴法:上肢屈肘,肘横纹外端凹陷处)、双下肢足三里穴(取穴法:膝髌骨下缘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和双血海穴(取穴法:膝髌骨内上方2寸处),敷药面积以相当于1分硬币大小为宜,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脐压散外治法

用药:取吴茱萸(用猪胆汁制)450g,龙胆草10g,白矾100g,朱砂50g,硫黄50g和环戊甲噻嗪175mg。制法:将上述药物混合,研成细末,备用。使用方法:先将脐窝尽量外翻,用温水洗净,擦干,再取上述药粉约200mg放入脐窝内,用棉球盖住,胶布固定(洗澡时不可弄湿),每星期换药1次。1星期为1个疗程,一般3个疗程显效。本法对Ⅰ、Ⅱ期高血压病疗效较佳。

 
 
 
中医外治法制服顽固性高血


顽固性高血压是指当使用多种降压药物治疗,但血压仍未控制达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的患者。对于这一特殊类型高血压,除了用内服中药治疗外,还有另一个“杀手锏”,就是中医外治法可将其制服。
●穴位埋线疗法穴位埋线疗法是传统针刺疗法的延伸,是一种集粗针(特制的)透穴、放血、埋线、组织疗法于一体的复合性经络治疗方法。
该疗法“以线代针”,原理是通过羊肠线的缓慢软化分解,对穴位产生长期持续刺激,提高穴位的兴奋性与传导性,达到疏通经络,平衡机能,降低血压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穴位埋线具有对中枢、外周神经及递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外周血管阻力等的综合调节功能,从而发挥降压作用。治疗时,背部埋线患者取俯伏坐位,四肢采取仰卧位。用一次性埋线针将羊肠线埋置在穴位内,每周一次。
●耳穴压丸疗法耳廓分布着丰富的神经组织,对刺激有高度的敏感性。当人体出现病变时,病理刺激通过神经系统传导,使相应的耳穴发生生物电场改变和过敏、疼痛、血管张缩等反应。耳穴贴压则可产生良性刺激,并通过神经系统传导,阻滞、抑制原有病理冲动的恶性循环,达到降压的目的。
治疗时,用耳穴专用探测笔按压各穴,找出敏感的痛、麻、胀点,经消毒后,再将药籽或磁珠对准所选耳穴,贴附压紧,每周贴压一次。
●神阙敷贴疗法神阙(肚脐)敷贴疗法,选用降压中药填敷脐(神阙穴),可通过经络间联络作用,内达脏腑,平衡阴阳,整体调节,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治疗时,患者仰卧位,取神阙穴,经消毒后,取中药脐贴散6克醋调,置于穴贴上,敷于神阙穴,贴敷压紧。
此外,其他用于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中医外治方法,还有放血、激光穴位照射、推拿、鼻针等。临床操作可以联合使用,激发经络功能、纠正经络失衡、调和气血,使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体液调节功能紊乱恢复,控制血压升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