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教师从惰性走向积极

 教育繁星 2016-04-12

每个人都是有惰性的,我们的教师也不例外。目前,在为数不少的中小学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种“惰性”的教师文化。正是这种“惰性”文化的影响,使得我们的一些教师,懒于学习理论,教育教学没有新课程理念的支撑;懒于思考教学现状,导致教学方式的一成不变;懒于进行教学素养积累,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灵气与生气。

如何让教师从惰性走向积极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我觉得“惰性”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主观上的,另一种是客观上的。我并不否认,在我们的教师群体中,确实有个别教师存在主观原因,工作比较懒散、消极。但是,更多的应该从客观的角度去分析教师产生惰性的原因。教师的“惰性”,更多是教师对教学工作“无助”的表现--许多一线教师因为经验的缺乏或缺少适时的指导,在教学中没有方向,不知从何做起,不知怎样做才合适,长期处于教学受挫的状态,体验不到教学的成功与快乐。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对工作的热情,就会表现得消极、不积极。

但是,我们必须切记:教育拒绝惰性!

第一,校长要以先进的办学理念,构筑积极向上的学校精神,找到学校的灵魂。校长精神决定着学校精神,校长的灵魂决定着学校的灵魂,决定着办学的层次与品位。校长的灵魂来自于他的教育思想,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行为。作为一名校长,必须以自己先进的办学理念,来实现对学校的教育思想的领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把握教育前沿动态;致力于营造尊重、民主、宽容、积极、和谐的学校生态和文化氛围,引导教师主动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价值追求和职业行为方式,主动谋求教师行为与学校制度文化的和谐一致,主动实现教师个人目标和学校目标的高度一致。因此,校长在践行自己办学理念的实践中,一定要适时凝练出学校精神,找到学校的灵魂,并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获得教师集体共同的价值认同,确立教师集体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形成善于合作、主动进取的教师团队,构筑教师主动成长、主动发展的精神家园。

第二,校长要帮助教师解决教学“无助”问题,帮助教师找回职业的幸福与快乐,让教师获得职业认同。校长的角色定位应该是服务者,不应该是“管理者”;校长的思想定位不是“管”教师,而是服务于教师成长,帮助每一位教师找回工作的幸福与快乐。校长要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无助”问题,就要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因为“同伴互助”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校长只有引导帮助教师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指导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研究并不断地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得以改进,帮助教师进行有形成果的积累,以使教师获得成就感,从而获得职业认同,才能帮助教师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与快乐;才能在教师群体中确立“为了享受生活而学习,为了找回幸福而奋斗”的人生理念;才能激起教师自主发展、主动发展的渴望。校长能不能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把自己定位为教师的“服务者”和教师的“同伴”,走与教师共同成长之路,是校长真的想办好学校,还是“假”的想办好学校的试金石,更是校长能不能办好学校的关键要素!

第三,教师要强化职业意识,实现教师个人的自主发展和主动发展,高质量地享受自己的教育人生。教师的职业意识包括专业成长意识、责任意识、时代意识、未来意识等。一个有职业意识的教师,才不会以收入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付出,才不会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单看成是自己的工资表。当然,我不是说教师就应该不计报酬,一味地无私奉献,而是说,做了牛,就不能误春。教师一旦承担起教育的使命,自己的思维就得定位于学生身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每一个教育的时刻,他都不会缺位;每一个教育时机,他都不会放过;每一个教育个体,他都不会忽略。在我看来,教师应该是:既要学校,也要家庭;既要学生,也要子女;既要工作,也要健康。在实现自主发展、主动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驾驭生活、享受生活的能力,从而高质量地享受自己的教育人生。

在我看来,一位优秀教师一定是有着强烈自我发展需要,并且将个人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联系起来的教师。他张扬自我,有着鲜明的教育个性。只要在位,他就不会怠慢工作,疏于自我发展,“惰性”永远与他无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