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陶冶 摘自《小病小痛一推就好——专家教你做小儿推拿》 简单地说,小儿推拿手法可以归纳为:一推、二拿、三揉、四按、五运、六摩、七捏、八掐八种手法。 一、推 推法是以拇指或食指、中指两指指腹在体表某部位或穴位上沿一定方向移动的一种方法。推法又分为直推、拇指分推、多指掌分推、旋推四种,前两种比较常用。 直推是用拇指或食指、中指两指指腹沿直线向前推动;拇指分推法是用两手拇指为主要着力指,对称地放在选定部位,然后双手拇指自中点向左右两侧分别推动;多指掌分推是以两手多指或两手掌对称地放在选定的部位上,用力向两侧推。旋推是以右手拇指指腹放在一定部位上,进行圆弧形或环形推动。推法广泛应用于小儿感冒、发热、腹泻、腹痛、消化不良、遗尿等疾病的推拿治疗中。 二、 拿 用拇指与多指或多指与掌根在一定部位上对捏,相对用力捏住提起的过程,称为拿法。拿法可以分为:指拿、握拿、弹筋拿。 指拿法是用拇指与多指在一定穴位上相对用力捏住提起的过程,该法多在具体穴位或部位较小之处操作;握拿法是用多指与掌根在一定部位上相对用力捏住提起的过程,该法多用于四肢、肩背部肌肉丰满的部位;弹筋拿法是用拇指与食指、中指两指拿定选部位后,将指端嵌入肌肉和肌腱的边缘,适度用力向内或向外侧拨动的过程,该法多用于肌筋或韧带处。拿法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小儿感冒、惊风、腹泻、发热、斜颈等疾病。 三、揉 用指腹、掌面紧贴小儿肌体某一部位做带动皮下肌肉的回旋揉动,称揉法。揉法又分为拇指揉、多指揉、鱼际揉、掌根揉几种。 拇指揉是用拇指指腹紧贴小儿肌表某一部位或穴位做旋转揉动动作,该法多用于穴位和较小的部位;多指揉法是用多指指腹紧贴于小儿肌表某一部位或穴位进行回旋揉动的动作;鱼际揉法是用大鱼际或小鱼际部按于小儿肌体某一部位做旋转揉动的动作,该法多用于小儿肌表较凹陷的部位;掌根揉法是用掌根部按于小儿肌肤某一部位上做带动皮下肌肉的旋转揉动的动作,该法多用于面积较大部位,力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临床上常用揉法治疗小儿腹痛、腹泻、便秘、疳积、消化不良、斜颈以及外伤所引起的红肿疼痛。 四、按 用拇指指腹或手掌在孩子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向下垂直按压,且停留一定时间,称按法。按法分为指按和掌按两种。 指按法是用拇指指腹在所选定的穴位上施加适当的压力的方法,以力度稍大且持久为宜;掌按法是用手掌着力于孩子肌肤表面进行垂直向下按压的方法,一般适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腰背部、腹部等。家人在给小儿按摩时,肩、肘要放松,将力量集中在手指或手掌上逐渐用力深压。按法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小儿发热、感冒、腹痛、腹泻、疳积、遗尿等疾病。 五、运 运法是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一定部位上做弧形或环形推动的一种操作方法,大致可分为拇指运法和中指运法两种。 拇指运法是用拇指指腹在小儿肌体的一定部位上做环形推动的方法;中指运法是用中指指腹在一定穴位上做弧形或环形推动的方法。运法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小儿呕吐、腹泻、消化不良、便秘、发热、喘咳、水肿等疾病。 六、摩 将指腹或手掌面附着于小儿肌体的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做环形移动摩擦,称摩法。摩法分为指摩法与掌摩法。 指摩法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做节律性的环形移动;掌摩法是用手掌掌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进行环形移动。该法多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腹部、胁肋部、腰背部等。 摩法以顺摩为补,逆摩为泻;掌摩为补,指摩为泻;缓摩为补,急摩为泻。摩动时,一般每分钟120~160次,要求“皮动肉不动”,所以父母在给孩子摩腹时,不要带动孩子的皮下组织。 该法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小儿腹痛、呕吐、食积、支气管炎、哮喘、痢疾以及小儿外伤所致的局部疼痛等。 七、捏 拇指与食指或拇指与食指、中指两指相对用力地将孩子的肌肤捏起,自然向前捻捏移动,称捏法。这种方法多用于背部,故又称为捏脊法。该法既可用于治疗疾病,又可为小儿保健。捏法分为拇指、食指捏脊法和拇指、食指、中指捏脊法。 拇指、食指捏脊法是指拇指指腹与食指外侧缘相对用力地将孩子背肌皮肤捏起,且自然向前捻捏移动的方法;拇指、食指、中指捏脊法是以拇指在下,食指、中指两指在上相对用力地将孩子背肌皮肤捏起,自然向前捻捏移动的方法。我在多年的临床治疗中发现,给孩子捏脊能很好地调节孩子脏腑的生理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捏脊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体质虚弱、腹泻、腹痛、多汗症、先天发育不良等。 八、掐 掐,顾名思义是用指甲刺激穴位的一种操作方法,常见的有拇指掐和双指掐。 拇指掐是用拇指指甲在孩子经穴上施以重刺激的手法;双指掐是用拇指与食指指甲相对用力、重刺激某些对称性的穴位的手法,该法多用于对称性的穴位上。临床上常用掐法来治疗小儿惊风、高热抽搐、昏迷不醒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