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朴实经济:蚊帐 物理隔离,最简单粗暴且便宜。但蚊帐毕竟只能解决睡觉时的防蚊问题,而且如果不慎将蚊子关在了蚊帐里……T T 你懂的。升级方法是:用某些驱蚊药物浸泡处理,蚊帐则能主动驱虫杀虫,效果更佳。 2、最科学最效率:驱蚊液(包括花露水)、杀虫剂(蚊香片、蚊香、蚊香液) 下图为展示了DEET的驱蚊效果:一只手涂了DEET,一只手没有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给大家推荐了四种驱蚊产品,包括DEET(又称避蚊胺)、伊默宁(又称驱蚊脂)、埃卡瑞丁(又称派卡瑞丁)和柠檬桉叶油(或其有效成分PMD)。其中避蚊胺和伊默宁是目前最常见。所以,大家知道怎么挑选花露水和驱蚊液了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驱蚊这点上,“天然”并不等于有效。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只推荐了一种植物成分柠檬桉叶油。尽管不少植物油都有驱蚊效果,但它们挥发性太高,需要反复涂抹,实在不方便使用。 蚊香?
燃用任何一款蚊香,都是有毒性的。我们经过实验发现:单位时间和空间内,使用无色无味的电热蚊香液,要比传统的大盘蚊香毒性小一些。比照国家相应标准可以看出,在通风状态下,燃用蚊香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在密闭环境下点蚊香,甲醛含量和苯含量都超标了。 3、最主动出击:清理积水,从“小蚊子”防起 不想只是窝囊地被动应敌?那就出动出击吧!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某些蚊子的幼虫只需要不到30毫升的水就能够繁殖。但蚊子的飞行距离一般不过数百米,所以控制源头,清理积水,就能够“消灭蚊子,要从小蚊子抓起”!需要特别注意的易积水处:废旧的轮胎、水桶、铁罐、水槽、水龙头、洗衣机、花瓶。 【现在,开始播报黑名单……】 1、手机上的声波驱蚊软件 :一直在坑爹,从来未生效 你是蚊子阵营派过来的内奸吗?好吧,我们用事实说话。 美国的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国家环境保护署对超声波驱虫产品进行严格审查后表示,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这类产品对害虫或鼠类有驱避效果。超声波驱蚊的效果本就微乎其微,而目前大部分的手机驱蚊应用都无法发出超声波,完全没有驱蚊效果,部分软件还发出“嗡嗡”声和闪烁的蓝光以期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实际的效果只会让你的手机费电量增加。 谣言一:自制维生素B1水溶液能驱蚊防蚊,市售驱蚊草能够持续释放趋避昆虫的物质,实际上,这些说法不仅在理论上无权威文献可考,在实验中也未得到证实。维生素B1的气味并不驱蚊,而且由于它在水中不稳定的性质,喷洒维生素B1水溶液的做法便不靠谱,口服配方大大超过了人体维生素B1需要量的一百倍,不仅没有驱蚊效果,很可能会影响维生素的吸收和内分泌代谢。 谣言二:市售驱蚊草可能就是一株普通的香叶天竺葵,只在叶片受到啃食等物理损伤时,才能大量释放香叶醇、香茅醇、柠檬醛等具有一定趋避昆虫作用的物质,但其浓度远远不足以持续驱蚊。 谣言三:另外,声波驱蚊也是一大笑话,大部分手机驱蚊软件都无法发出超声波,完全没有驱蚊效果,部分软件还发出“嗡嗡”声和闪烁的蓝光以期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实际的效果只会让你的手机耗电量增加,驱蚊效果微乎其微。 谣言四:利用昆虫趋光性的灭虫灯不仅难以大量捕捉蚊子,苍蝇碎屑和携带的病菌反而会吸引更多蚊子的聚集。 所以,这些流传已久的网络传说只是美好愿景,想要驱蚊还得使用老方法——蚊帐、驱蚊水和蚊香。 2、驱蚊草 科研人员曾检测过驱蚊草、艾蒿等市面上常见的驱蚊植物的效果,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实验区域内的蚊虫确实不喜欢落在驱蚊草上,但在实验空间里还是自由自在。这些植物体内的香叶醇、香茅醇、柠檬醛等物质确实都有一定的趋避昆虫的作用,但仅靠叶片散发出来的气味驱蚊看来是远远不够。 最新研究? 我们每次呼气都在向饥饿的蚊子发送着信号,它们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异常敏感,能循着微弱的二氧化碳痕迹远距离寻找目标。蚊子的这种追踪能力让我们防不胜防,总不能选择屏住呼吸不呼出二氧化碳,那样人就死翘翘了。 来自加州大学河边分校的斯蒂芬妮·林恩·特纳(Stephanie Lynn Turner)和李楠(Nan Li)找到了一种物质2,3-丁二酮(双乙酰),闻着有点黄油或奶酪的味道,能对蚊子用来侦测二氧化碳的神经元起作用。它通过过度激发这个神经元,最终使其失去作用,从而破坏蚊子的导航系统,蚊子便会失去方向。实验将蚊子暴露在双乙酰中短短一秒,就能导致cpA神经元强烈激发并持续数分钟。 这种新的驱蚊驱蚊剂和DEET结合使用驱蚊效果简直是无敌,但是它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即安全性。双乙酰存在于几种含酒精的饮料里,它一般用来使人造黄油和爆米花带上奶油香味,但是在高剂量使用时具有刺激性。它与一种罕见但很严重的肺部疾病——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有关,在食品厂工作的工人由于长期吸入双乙酰,易患这种病,通俗地称为“爆米花工人肺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