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段子手成新兴职业?如何拯救越来越不会写的大学生? | 视角

 jdzzqc 2016-04-13
阅读推荐:教学


近日,广东珠海高校招聘会出现“段子手”职位。“段子手”等新兴职业较容易吸引90后大学生的注意力。然而“段子手”并不等于写作技能高,针对大学生抄袭成风现象,中国高校需要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写作技能。


国高校如此重视写作,除了因为针对性写作是从事所有工作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外,还出于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方面的考虑。那么,写作教学究竟应该怎么进行才更科学,有哪些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

  从博客、QQ空间、人人网、微博、微信朋友圈一路走来,80后、90后大学生赶上了社交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敲打着键盘,组织着自己的语言,在各自编织的“微型论文”中阐明自己的态度,寻找与自己产生共鸣的群体。

  在时下最火、使用频率最高的微信朋友圈,每天好友们更新的状态少则有几十条,那么,这些善于用文字表达的活跃分子,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是写作高手?答案或许是否定的。2013年毕业于北京某重点高校的胡欣然,毕业后在家人的安排下入职某银行,2015年她在朋友圈发表了375条状态,却在写2015年终工作总结时手足无措。事实上,从入职那天起,胡欣然就对各种总结、汇报充满了恐惧和抵抗,因为她对这方面的写作毫无概念。

写越不会写的大学生

  每个人对写作都不陌生,我们从小学起开始学习写作,不论中考还是高考,写作都占据着重要的比重。每年对高考满分作文的报道铺天盖地,似乎公众从未断过对写作的关注。不过,步入大学后,天子骄子是否持续提高着自身的写作能力?胡欣然对笔者表示,自己大学专业为社会学,虽是文科专业但四年下来写的论文并不多,只有部分课程的学期考试会要求写个小论文。或许是练得不多,也或许是因为对写作知识掌握不够,胡欣然对工作中所需的针对性写作任务不知从何入手。

  作为职场新人的胡欣然对写作有着不解的困惑,实际上在高校中也不乏对写作充满了疑惑的大学生。一位网友在百度知道里提问,希望从网友那得到相应的帮助。他说:“我已经是大学生了,但还是不会写作文,这让我有点迷茫。我总感觉我写的不是文章,我依然不知道到底按照怎样的程序去命题、去思考、去布局、去结尾,总是随心而写,想到哪写到哪。”一位热心的网友极为认真地回复说,对于实在不知道怎么写的文章,可以上网搜一篇高质量的范文,然后把它背下来,以后每次需要写作时以范文为参考,内容上自己灵活处理就好。出人意料的是,这个技术含量并不高的回答竟收到大批网友点赞,但此类“借鉴”的做法不免为论文抄袭埋下了隐患。

  麦可思数据显示,在中国2014届本科毕业生的各项基本工作能力中,“针对性写作”的重要度为63%,其满足度为81%。这表示2014届本科毕业生在毕业时针对性写作能力并没达到用人单位要求的水平。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表现略好于本科生。数据显示,2014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针对性写作”能力的重要度为49%,其满足度为89%。正是因为对高职毕业生而言该项能力重要度不高,所以更容易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而非高职毕业生的针对性写作能力强于本科毕业生。从数据不难看出,中国高校毕业生的针对性写作能力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学生不会写、不知道该怎么写、写作水平达不到要求,种种迹象表明,中国高校需要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写作技能。

质疑的美国大学生

  美国高校极为重视大学生的针对性写作能力培养。根据2015年发布的全美写作统计,在参与调查的900多所美国高校中,96%的四年制高校开设了大一写作项目,这即是说,几乎所有的美国本科生都必修大学写作课程。美国高校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写作课要求不同,有些文科专业的学生被要求连上三学期的写作课程,以确保他们的写作能力能够应付后来的专业课写作要求。这些写作课的要求往往比较严苛,学生想要顺利过关必须使出浑身解数来应付种种挑战。

  不过,即使是在大一写作项目的严格训练下,美国大学生的针对性写作水平仍被质疑。《高等教育内参》特约作者、美国作家约翰·沃纳近期听到高校多位教授抱怨学生写作水平根本达不到学科要求,这些教授认为高校现有的大一写作项目没有成功地教会学生如何写作,进而直接影响到学生在专业课上的写作表现。身为写作高手且同时拥有多年大学写作课程任教经验的沃纳,对这一“指责”奋力反击。他表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场持久战,不存在一劳永逸的说法,并且,从大一写作项目走出去的学生已掌握针对性写作的主要技巧,他们无法满足专业课的写作要求是因为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足,因而无法融会贯通到论文写作中。

  为让学生写出更符合专业要求的学术论文,沃纳对学生专业课上的论文写作教学提出了两条建议。第一,专业课老师需要给学生讲解该学科中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写作范式。教师在讲解这些基本内容时,还要同时阐述这么做的原因,例如讲解论文文献综述的格式,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是用MLA或APA格式,更要说明使用此格式的原因。第二,任课老师需要给学生提供该领域论文写作的多个范例,并带领学生学习范例的写作模式,给学生提供更直观的学科写作要求。学生照“本”来写,加之之前在大一写作项目课上收获的写作技巧,提高他们在专业上的论文写作水平便指日可待。

作教育的最新研究

  美国高校如此重视写作,除了因为针对性写作是从事所有工作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外,还出于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方面的考虑。研究显示,写作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吸收率,因此美国高校近年来致力于大面积地推行写作,写作不仅仅是文科的专利,理工科同样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不过,写作教学究竟应该怎么进行才更科学,有哪些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为了一探究竟,更合理地制定写作教学方式,多年来学者一直默默进行着反复研究。近期写作教育专家们有了新发现,对此高校可能要对之前的写作教育方式作出相应调整。

  我们常说熟能生巧,而实际上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方面,“多写多练”的培养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2015年11月发布于《英语教学研究》学术期刊的一篇文章指出,大学生在连续三个学期的写作能力突飞猛进后,之后的写作练习中其提升写作水平的速度相对放缓。此时,继续给学生布置大量的写作任务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会产生倦怠,交出的论文质量也无法代表其真实的写作水平。要突破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瓶颈,任课老师需要重视其课堂上布置的写作任务的质量而非数量。

  高质量的写作任务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写作过程中的互动、写作目的明确及详细的评判标准。首先,写作过程中的互动要求任课老师在布置写作任务时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同时要求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与任课老师或是写作中心的指导老师进行及时沟通,在初稿阶段能够收到老师的反馈意见并进行修改,直至完成最后的定稿。其次,写作目的明确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提升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文字的严谨度或是对知识点的吸收程度。最后,详细的评判标准要求任课老师在布置写作任务时就提供详尽的论文评判标准,例如论文的中心论点是否准确阐明、开头部分是否引起读者兴趣、文献综述的格式是否符合学科要求等。

  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校切不能操之过急。当高校逐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便潜移默化地吸收了不同文章类型的写作方式,当他们踏入职场,针对性写作已不再是难事。其实,写作有一个通理,只是需要高校和学生共同努力去摸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