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是古玩收藏领域的一句流行语,意指收藏者用很低的代价买到了价值很高的藏品。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另一句流行语——“吃药”,指的是花了真价钱,买到手的却是假东西。 正如可以说“吃药”是收藏市场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一样,捡漏其实也可以看成是收藏市场中的一种常态。吃药和捡漏其实正是真实的反映了收藏市场的两个不同层面:有人吃药,也有人捡漏;不过“药”有轻重,“漏”有大小而已。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也可以说吃药是捡漏之师,成功者的收藏之路大体上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首先,捡漏并不等同于贪婪和野心,也绝非费尽心机的巧取与豪夺,而是一个严肃而认真的话题。 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其实也可以说:“不想捡漏的收藏家就不是好收藏家”。 当面对数以千万计的收藏大军,面对百分之九十几以上的赝品和仿品,面对数不胜数、防不胜防的陷阱和暗算,面对无数血本无归的失败的同行,要想成为一个捡漏者,这是需要高度的专业素养、过硬的品鉴能力、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接受挑战的勇气的! 当吴湖帆从一位老太太带来的大批旧字画中,慧眼识出元代著名山水画大家黄公望的传世名作、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富春山居图》残卷;当徐邦达在沈阳博物馆的赝品堆中发现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绝世极品、现藏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真迹;或者当人们从金属冶炼炉前拣出就要化为液体的商盘周鼎,从造纸厂的废纸堆中抢出将要化为纸浆的唐宋古籍,从破旧的家什堆中挑出明式黄花梨家具,从卖旧货的地摊上找出先秦古玉、明清瓷器…… 难道你不觉得,捡漏,就是在平庸中发现珍奇,在荒芜中寻觅希望、在黑暗中采集火种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捡漏就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捡漏就是赋予历史文物化险为夷、逃过生死大劫的机会;而捡漏者真可谓就是历史文物的再生父母,其捡漏之功、功同再造啊! 古往今来,收藏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捡漏的历史,至少可以说捡漏是收藏史上最精彩的部分,是收藏进行曲中的华彩乐章!是收藏活动中至高至远的境界! 当然,就总体而言,古玩市场上绝对是赝品大大多于真货,吃药的几率也远远高于捡漏。所以对于那些尚不具备相应的资质、实力和能力的初出茅庐者;对于那些眼高手低、盲目自信、不知江湖险恶的好高骛远者;我们不但不提倡、不鼓励,而且还要非常真诚而负责任的提醒一句:捡漏,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