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知丨李學勤:有關春秋史事的清華簡五種綜述(上)

 Susie3972 2016-04-13

清華大學在2008年7月入藏的戰國竹簡,通稱清華簡,由於內容主要是經史一類珍貴文獻,有重要學術價值,已得到國內外有關學術界的重視。清華簡的整理工作正在有序進行,到2015年爲止,已出版整理報告《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五輯。最近又新整理出簡書五種,都與春秋時期史事相關,特在這裏作一簡要介紹。




這五種簡書都是前所未見的佚籍,簡上均沒有篇題,現題是整理時試擬的。在五種裏面,三種是關於鄭國史事的,即《鄭武夫人規孺子》、《鄭文公問太伯》和《子產》;一種是關齊國史事的,題爲《管仲》;再一種是關於秦、楚史事的,題爲《子儀》,現分述於下。

 

一、《鄭武夫人規孺子》

 

《鄭武夫人規孺子》簡,簡長約45釐米,原共簡19支,現存18支。從文句及簡背劃痕考察,所缺失的是第15簡。

 

簡文開首說:


鄭武公卒,既肂,武夫人規孺子。


這明確表出了所述史事的具體時間。

 



熟悉鄭國早期歷史的都知道,鄭國始封在西周晚期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宣王封其弟友,即鄭桓公。幽王八年(前774年),桓公任王朝司徒,有向太史伯問當時形勢,策劃向東方遷徙拓展之事,詳見《國語·鄭語》。幽王十一年(前771年),戎人入侵,西周覆亡,桓公死難,由其子武公掘突繼位。武公元年是公元前770年。據《史記·鄭世家》及《年表》,武公十年(前761年)娶申國之女武姜,十四年(前757年)生子寤生,即後來的莊公,十七年(前754年)生其弟共叔段。武公二十七年(前744年)卒,就是簡文所講的時間。


簡文說的「武夫人」便是武姜,「孺子」是她所生長子莊公。武公死的那一年,莊公才十三歲,稱作「孺子」是恰當的。


《鄭武夫人規孺子》所記是武公逝世後,武姜對莊公進行的規誡。她說的話很長,但集中於一點,是要求莊公在三年以內不去親理國事,將朝政全部委任給各位大夫。她認爲鄭國的大夫們是完全值得依靠的,武公在世時,國家如有大事,一定要與大夫們共相謀劃,因而「君與大夫晏焉不相得惡」。尤其是曾經有這樣一段時期:


吾君(武公)陷于大難之中,處于衛三年,不見其邦,亦不見其室。如毋有良臣,三年無君,邦家亂也。


這裏講的武公「陷于大難」,當即指西周王朝的覆亡而言。當時桓公死難,武公即位,其間武公曾有三年不在他父親在今河南新鄭一帶建立的國家而居處於衛國,這件事傳世文獻沒有記載,對於我們瞭解兩周之際的歷史頗爲重要。

  

武公的該「三年」在什麼時候,不難大致估計。按清華簡《繫年》云:


周亡王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于周,晉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師。三年,乃東徙,止于成周。


據此,迎逆平王一事是在幽王滅後九年(前762年),而《毛詩正義》引鄭玄《詩譜》說:


晉文侯、鄭武公迎宜咎于申而立之,是爲平王。以亂故,徙居東都王城。


可知迎立平王的還有鄭武公,其時他顯然業已擺脫了處衛三年的困境,由此不難推想武公的處衛是在嗣位之初,到這個時候,已有與晉文侯一起行動的實力了。到下一年,即武公十年,他就與同平王關係密切的申國通婚。

  

武姜在規誡莊公的時候,還自我表態說:


老婦亦將糾修宮中之政,門檻之外毋敢有知焉。老婦亦不敢以兄弟婚姻之言,以亂大夫之政。


後一句的背景,正是由於她是申國的女兒。




大家讀《左傳》,都知道武姜因爲莊公誕生時難產,不喜歡這個兒子。《鄭武夫人規孺子》中武姜的態度,是否也隱含這樣的感情因素,是值得我們尋味的。

 

本文原刊於《文物》2016年第3期

 


信息來源:中西書局

微刊小編:酒紅卡布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