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生节,不是每年彰显一次的存在感

 墨菊香 2016-04-13

又是一年女生节。

 

定在妇女节前一天,仿佛要时刻提醒你,女生和女人,只有一步之遥。这是个形式大于内容的日子,气氛最浓的地方当属大学校园。记得那时,班里的男生会为我们买好爱心早餐,按着我们许愿卡上的心愿认领任务并去努力完成,之后大家一起聚餐聊天唱歌,热闹而喧腾。校园里也挂起各专业的保卫女生横幅,文采斐然,争奇斗艳。

 

一直以为,这种阶段性节日,轮到自己了,就尽情享受。过了这个阶段,就别凑热闹了。直到昨天和奶奶通完电话,她兴奋地告诉我自己又学了新的歌,去早市上买了新的盆栽,晚上要和闺蜜们聚餐。事实上,她最近一直身体不太好,刚出院没几天。我才发现,其实有些节日的心态,可以延续至一生。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女生节应有的心态,我想那便是:一个人到世界上来,当爱最可爱的,最好听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

 

因为是女生,有吹弹可破的肌肤,有白里透红的气色,只要加个阳光般的微笑,便是青春无敌,自成风景。与之相对的,就是岁月这把杀猪刀。


 

我想,大多数人都是惧怕衰老的。

 

想象到了那一天,容颜渐老,头发斑白,光滑的皮肤上长出皱纹,喜欢的衣服上身后再也不是想象中的样子,记忆力减退,对物质的需求降低,很多事对自己都没有了吸引力。最难过的,是发现好像已与小辈们有了“代沟”,认知脱节,很多事情只能倾听却不能一起讨论交流。所谓身心俱老,莫过于此。

 

但其实,无论女孩、女生还是女人,都可以活出另一番模样——一种盎然而有趣的模样,像奶奶那样。

 

奶奶已经八十岁了,可还是很爱美。别人都是年轻时尽量多折腾,各种穿衣打扮,年纪大了就不再那么讲究。奶奶则另有一套说辞:“年轻时没这个条件,现在生活好啦,正好可以给自己补回来。”于是她会用几十块钱买的国产老字号的雪花膏每天涂抹,会有时蹭我和妹妹不想用了的香水,会和姑姑们一起去逛商场,让她们做参谋挑衣服。衣服呢往往都不贵,但图个鲜艳喜庆。搞定衣服后一般还要去搭上个丝巾和帽子,用她的话说“得配成一整套,外国电影里都是这样”。她近年来在社区老年大学学声乐,一学期100多块学费,每周上课前都要自己打扮一番,光彩照人的去上课。她说:“这也是对老师的尊重。”我们听后深以为然。

 

奶奶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只要你真心热爱,一切都为时不晚。她年轻时喜欢乐器,后来各种条件所限,总是未能如愿,退休后,她报了老年大学的班,开始学二胡。虽然现在风湿病让她的手指已经浮肿,记忆力也大不如前,可还是每周一次,雷打不动,认真练习。也许,我们已听过了很多关于信仰的话题,而我相信,对奶奶来说,一切热爱的东西,都可以成为信仰。因为它可以带给你快乐与希望,让你不惧怕生活与磨难,这与年龄无关。

 

她就是这样,八十岁的时候,还没忘自己二十岁时的小梦想。

 

有些沉甸甸的词,诸如婚姻、爱情、心性——仿佛要经过岁月的考验,才好去印证它是不是真的确切与某个人相契合。

 

这次春节前去她家,偶然看到一本她1989年的备课本,那时她已经50多岁了,居然一笔一划地书写着备课方案。原来,那是她教小学生美术和书法的本子。那个年代,由于生活条件有限,她能利用的,只有蓝黑两种色的圆珠笔和一盒12色的细头彩笔。满满一本,用心之至,妙趣横生。更有用拇指作画的“创意”环节。


奶奶备课本截图)

“奶奶,当时你有绘画教材参考不?”我不禁好奇地问。

 

“哪有呢,都是凭想象画,你看这节公园主题的,就是我想象中的样子。”我看到五颜六色的画面中,有荷塘有亭台,颇为生动。想到他们那时几口人挤在一个很小的房子里,奶奶却用画笔勾勒出了亭台楼榭的小公园,实在不容易。

 

大学时每次打电话,我都问:“你们是不是又在家无所事事呀?” 

奶奶每次都笑着说:“是啊,我们可无所事事了呢。”

 

后来这成了家里一起聚餐调侃的著名“典故”。所谓“无所事事”,便是能把每天充实利用,让一切井井有条。

 

她也有冒失的时候,比如很多衣服都没归类,以至每次想起一件都要经过一番翻箱倒柜。不过,她认真地时候也真是感人,可以把我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毕业这些年给她寄过的书信与明信片收藏得一封不漏,还按年份整齐排列,放在吃完的蓝罐点心盒子里。是不是老年人都喜欢把用完的礼品或者点心盒子留下来装装杂物?至少奶奶是这样,打开一个柜子看到里面的盒子外表,你永远想不到里面装的是什么物件。生命也许真的是一盒不知道形状的巧克力吧。

 

还有任性的时候,比如和小姑闹别扭,赌气说:“再也不和你一起吃饭了。”第二天,小姑拿了三个崭新的笔记本送她,于是一秒和好如初。

 

更有遗憾的时候,比如,奶奶很喜欢出去游玩,可惜年轻时没这机会,现在身体也不是很允许,近的地方还行,需要飞机或火车的远路便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的对策就是无论谁去,都要拍小视频,带景点解说,最后一起保存下来发给她看,她便很满足。

 

我想,理想的生活,必须要有理想的心态。他们有一颗年轻的心,也爱与年轻人交流,这份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生活中弥足珍贵。每年的春节家庭聚会是一年中的重头戏,爷爷奶奶会事先出好题目,一般是猜字谜和脑筋急转弯,重在调节气氛。不过我们也有压力,因为“答不对题,红包没收”。于是家里人也都心里紧张起来,奶奶说,最喜欢看我们从苦思冥想到豁然开朗的过程,我们笑着说这真是当老师的“职业病”。

 

他们一直住一楼,多年的老房子,期间全家几次游说搬到楼房里都不为所动,原因是门前有个小院子。奶奶因地制宜种上各种花草,每天巡视调养。爷爷还专门用木头围了一圈小篱笆。夏天架上葡萄藤,两个人坐着藤椅边看报边听着蛐蛐儿叫,美其名曰“田园生活”。

 

爷爷为此还曾写过一篇《新陋室铭》贴在书桌旁:

 

“寿不在高,岁岁康宁,钱不在多,月月够用。斯是陋室,虽小洁净。窗外花溢香,室内书香浓。谈笑有亲朋,往来有学生。无发财之欲望,无仕途之攀升。效武训精神,尊仲尼师圣,自云乐在其中。终日看书操琴品香茗。”

 
爷爷写的《新陋室铭》

 

在奶奶还是女生的时候,她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经过这些年,她却一直用亲身经历告诉我,无论哪个阶段,都可以活成自己最美的姿态。

 

想到杨绛先生,百年岁月难掩风华。她亦用岁月告诉我们,“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便是人生哲学吧。

 

生活可以将就,也可以讲究。这种“讲究”,不是锦衣玉食与玉盘珍馐,也不见得非要去过很多的地方读过万卷书,而是一直心里有热情与热爱,并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让自己尽量过得精致而优雅。这是对自己的尊重,更是对儿女的回馈。

 

既然每个人只有这一辈子,何不让它从一而终地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

 

所以,我不同意什么“好好过日子,收起少女心”,那种告诫女人们结婚后就该相夫教子别再折腾的话,看似安分实则卑微。哪怕有一天,爱情没了,也要有自己。我希望自己无论多少岁,都有女生般豁出去的毅力与决心,痛痛快快做自己,真真切切感受前路。

 

所以,女生们,节日快乐!这是个美好的纪念,但不该只是一年才彰显一次的存在感。玫瑰会枯萎,但诺言不会。愿你把今天所受的优待,都化为自己的动力。平和而温柔的拥抱这个世界,认认真真简简单单的过好每一天。

 

你一生的气质,将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与爱过的人。愿我们现在和未来,在与世界交手很多年后,依然能光彩依旧,兴致盎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