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僖公十二年

 传统文化网站 2016-04-13


【原文】十二年春,诸侯城卫楚丘之郛1,惧狄难也。

黄人恃诸侯之睦于齐也,不共2楚职3,曰:“自郢4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

夏,楚灭黄。

王以戎难故,讨王子带。

秋,王子带奔齐。

冬,齐侯使管夷吾平5戎于王,使隰朋平戎于晋。王以上卿之礼飨6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7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陪臣敢辞。”王曰:“舅氏,余嘉乃勋,应乃懿89,谓督10不忘。往践11乃职,无逆朕命。”管仲受下卿之礼而还。

君子曰:“管氏之世祀也宜哉。让不忘其上。《诗》曰:‘恺1213君子,神所劳14矣。’”

【译文】十二年春,诸侯在卫国的楚丘建筑外城,这是因为害怕狄国人的为难。

黄国人恃仗诸侯与齐国和睦,不向楚国供奉财物,说:“从从郢都到我国九百里,怎么能危害我国?”

夏,楚国灭掉黄国。

周襄王以戎国人为难的缘故,讨伐王子带。

秋,王子带逃奔齐国。冬,齐桓公派管仲让戎国人与周襄王媾和,派隰朋让戎国人与晋国媾和。周襄王用上卿之礼宴请管仲。管仲推辞说:“臣,只是低贱的官吏。现有天子的两个守国、高氏在,如果他们按春秋节气接受王命,又用什么礼节呢?陪臣敢请辞退。”周襄王说:“舅父,我嘉奖你的功勋,回应你修美的规律,可以说是忠实笃厚不忘。去履行你的职务吧,不要违背我的命令。”管仲接受下卿的礼节而回国。

君子说:“管氏之世代祭祀是很适宜的。谦让而不忘地位比他高的上卿。《诗经》上说:‘快乐友爱那君子,神明自会慰劳他。’”

【说明】本篇所记之事发生在公元前648年,周襄王四年期间。主要记述了四件事,一是诸侯联合在卫国的楚丘建筑外城。二是黄国被楚国消灭。三是周襄王讨伐王子带,王子带失败而逃奔到齐国。四是管仲奉齐桓公之命让戎国与周襄王媾和。事情成功后,周襄王欲以上卿之礼嘉奖管仲,但管仲推辞了。上卿之礼是周王嘉奖各诸侯君主的,管仲只是齐国的大臣,如果接受上卿之礼,就是越位了。

——————————————————

【注释】1.郛:(fú扶)春秋战国时期指城圈外围的大城。《左传·隐公五年》:“伐宋,入其郛。”《左传·僖公十二年》:“城卫楚丘之郛。”《左传·襄公十五年》:“城成郛。”《韩非子·难二》:“赵简子围卫之郛郭,犀盾、犀橹。”《说文》:“郛,郭也。字亦作垺。”

2.共:(gōng)通“供”。《管子·幼官》:“置大夫以为廷安,入共受命焉。”《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鳏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国语》:“不共神祗。”这里用为供奉之意。

3.职:(zhí直)《诗·小雅·大东》:“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诗·大雅·抑》:“庶人之愚,亦职维疾。”《诗·大雅·桑柔》:“民之罔极,职涼善背。”《周礼·夏官·大司马》:“施贡分职,以任邦国。”《管子·轻重丁》:“君之栈台之职亦坐长什倍。”《庄子·渔父》:“工技不巧,贡职不美。”《战国策·燕策》:“职如郡县。”《淮南子·原道训》:“海外宾伏,四夷纳职。”这里用为贡赋,向朝庭交的财物之意。

4.郢:(Yǐng)古邑名。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纪南城。《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韩非子·初见秦第一》:“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说文》:“郢,故楚都,在郡江陵北十里。从邑,呈声。”在今湖北荆州府江陵县北,楚武王自丹阳、今宜昌府归州徒此。

5.平:(píng)《诗·邶风·击鼓》:“从孙子仲,平陈与宋。”《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左传·僖公十二年》:“平戎于王。”这里用为媾和、和好之意。

6.飨:(xiang)通“享”。《诗·小雅·彤弓》:“钟鼓既没,一朝飨之。”《诗·小雅·楚茨》:“先祖是皇,神保是飨。”《诗·周颂·我将》:“既右飨之,我其夙夜。”《诗·鲁颂·閟宫》:“享以骍牺,是飨是宜。”《管子·形势》:“牺牷圭璧,不足以飨鬼神。”《左传·哀公十五年》:“子,周公之孙也,多飨大利,犹思不义。”《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王飨礼,命之宥。”《国语·周语上》:“神飨而民听。”《荀子·王制》:“宰爵知宾客祭祀飨食牺牲牢之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今日飨国而杀贤者,何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飨,受食亦曰飨。”这里用为祭祀先王和鬼神的宴席之意。

7.司:(sī思)《书·大禹谟》:“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管子·立政》:“置闾有司,以时开闭。”《管子·幼官》:“定府官,明名分,而审责于群臣有司。”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这里用为官吏之意。

8.懿:(xi)《书·无逸》:“徽柔懿恭,怀保小民。”《诗·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诗·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大雅·瞻卬》:“懿厥哲妇,为枭为鸱。”《诗·周颂·时迈》:“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尔雅·释诂上》:“懿,美也。”《易·小畜·象》:“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说文·壹部》:“懿,专久而美也。”段玉裁注:“专一而后可久,可久而后美。”这里用为动词,犹言“修美”之意。

9.德:(dé得)《易·恒·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诗·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小雅·谷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诗·大雅·思齐》:“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管子·版法》:“法天合德,象地无亲。”《老子·十章》:“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左传·隐公三年》:“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庄子·天地》:“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德何如可以王矣?”《荀子·劝学》:“荣辱之来,必象其德。”《韩非子·扬榷》:“德者,核理而普至。”这里用为客观规律之意。

10.督:(dū嘟)古通“笃”。忠实笃厚。《左传·僖公十二年》:“余嘉乃勋,应乃懿德,谓督不忘。”陆德明释文:“督,音笃。”杨伯峻注:“督,假借为笃,厚言,言其甚不能忘也。”《庄子·养生主》:“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督,假借为笃。”

11.践:(jiàn)履行,实现。《庄子·徐无鬼》:“故足之于地也践。”《礼记·曲礼》:“修身践言,谓之善行。”《仪礼·士相见礼》:“不足以践礼。”既定计划。《孙子·九地》:“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12.恺:(kǎi)《诗·大雅·泂酌》:“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庄子·天道》:“中心物恺。”《说文》:“恺,乐也。”这里用为和蔼平易之意。

13.悌:(tì替)《诗·大雅·泂酌》:“恺悌君子,民之父母。”《管子·五辅》:“义有七体。七体者何?曰:孝悌慈惠,以养亲戚。”《孟子·梁惠王上》:“孝悌之义。”《韩非子·忠孝》:“天下皆以孝悌忠顺之道为是也,而莫知察乎孝悌忠顺之道而审行之。”《说文》:“悌,善兄弟也。”贾谊《道术》:“弟爱兄谓之悌。”这里用为这里用为敬重、敬爱兄长之意。

14.劳:(láo)《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劳。”《诗·小雅·黍苗》:“悠悠南行,召伯劳之。”《诗·小雅·白华》:“维彼硕人,实劳我心。”《管子·小匡》:“牺牲不劳则牛马育。”《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这里用为慰劳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