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纪事】海安行:寻访祖居地海安凤山_虎墩崔氏驿站

 崔季廊坊 2016-04-13
【清明纪事】海安行:寻访祖居地海安凤山
海安行:寻访祖居地海安凤山
2014年4月6日星期日 晴
海陵凤山,今属海安,是元末明初苏州阊门石头巷崔元三长子九六公及子孙被“赶散”迁徙苏北的第一落脚处,是虎墩崔氏祖居地之一。我利用清明假日,与中学同学崔世明一起,去海安寻访祖居地凤山。
凤山,是海安镇东北郊的一座土山,高三丈,周百步,成于何时,无考。清代,凤山是祭祀及文化活动较集中的地方。至少在清咸丰年间,凤山上建有玉山禅院、文昌楼、观音楼、地藏殿、三官殿、羽化姜公塔、宋三先生祠(修捍海堰的范仲淹、在海安施教的胡安定和文天祥祀祠)、书院、碧霞宫等建筑物23座。这些殿堂,大部分供奉着各路神像。还有纪念先贤的祠堂、观赏风景的亭台楼阁,是海安镇上著名文化风景区。(《道光泰州志》、《海安考古录》有记载)
【清明纪事】海安行:寻访祖居地海安凤山
凤山及三塘村位置图 虎墩崔氏先祖至海安落脚处凤山原址,在今广福禅寺一带、邻近通扬运河;十三世祖崔之四故居旧址(海安镇三塘村)
海安凤山崔恒郡宗亲提供
元末明初,崔氏先祖自苏州阊门迁至泰州虎墩。第一落脚处为海安镇东北郊的凤山一侧。《虎墩崔氏族谱》九世孙崔希圣所撰序文《虎墩崔氏族谱本末》载:“有元三公者,世居苏(州)阊门,为苏巨族。迨元季兵火沸腾,其子九六公乃携其家迁徙江北依栖于海安镇凤山侧为避乱计久之。恭遇我大明启运,江淮之区始获宁谧,乃属其子侄占籍虎墩咸为百夫长,佐有司督鹾课,遂家于西便仓,世业鹾。”
族谱记载,一世祖九六公殁后,葬于凤山北殷家庄(有祖坟墓园),其后裔除落籍虎墩(东台富安西场)外,均在这一带定居。 凤山遗址,在204国道西侧、通扬运河北岸,邻近广福禅寺。因战乱破坏及通扬运河开凿占用,仅存凤山土丘局部。
【清明纪事】海安行:寻访祖居地海安凤山
在海安县自来水公司崔益龙陪同下,我和同学崔世明拜访凤山一侧航运公司宿舍区的崔氏宗亲广林公(60多岁)及海安镇钟涵村广鑑公(95岁),了解凤山的概况。据他们回忆,在开挖通扬运河之前,凤山有现在的三倍以上,已辟为运河一段及韩紫石墓,也在原来凤山范围内。
【清明纪事】海安行:寻访祖居地海安凤山
【清明纪事】海安行:寻访祖居地海安凤山
凤山位于通扬运河北岸
【清明纪事】海安行:寻访祖居地海安凤山
凤山邻近海安十大寺庙之一:广福禅寺
【清明纪事】海安行:寻访祖居地海安凤山
海安十大寺庙之一:广福禅寺
【清明纪事】海安行:寻访祖居地海安凤山
海安十大寺庙之一:广福禅寺大门
【清明纪事】海安行:寻访祖居地海安凤山
从广福禅寺看凤山
【清明纪事】海安行:寻访祖居地海安凤山
凤山仅存近三分之一,为新修的民国时期江苏省省长韩国钧(紫石)墓
【清明纪事】海安行:寻访祖居地海安凤山
韩国钧(紫石)墓刻石
【清明纪事】海安行:寻访祖居地海安凤山
海安镇钟涵村广鑑公(95岁)告诉我们,崔家楼有“老谱”《崔氏族谱》;这一带崔氏字辈为“德隆昌宗广、世业恒荣庆、松柏槐杨柳”,后五个字不是“纯良毕肇贤”,而与东台堤东一带一样。此支崔氏人才辈出,有外交家崔广俊(海安县高新区德兴村二组)等。
【清明纪事】海安行:寻访祖居地海安凤山
中国驻基里巴斯大使崔广俊在中国-基里巴斯建交二十周年纪念封上签名
崔广俊,江苏海安人,1938年出生于海安县隆政乡(今高新开发区,即海安镇)袁桥村(德兴村)二组。曾经就读于上海大同中学。1964年毕业于外交学院英语(5年制)专业。曾任中国驻基里巴斯大使(1996.11—1999.01)。
【小知识】基里巴斯共和国,太平洋岛国。全国共有33个小岛,分成吉尔伯特群岛、凤凰群岛和莱恩群岛三大群岛,共有32个环礁及1个珊瑚岛,从其东部著名的圣诞岛,到最西部的巴纳巴岛,分布于赤道上3800公里的海域,拥有世界最大海洋保护区。基里巴斯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低度开发国家)之一。1980年6月25日,基里巴斯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2003年11月29日,中国政府决定中止同基里巴斯的外交关系。目前与台湾有外交关系。
【清明纪事】海安行:寻访祖居地海安凤山
【清明纪事】海安行:寻访祖居地海安凤山
我们中学时代的物理历史吴浩(海安李堡人)一起参加崔氏文化考察
【清明纪事】海安行:寻访祖居地海安凤山
【清明纪事】海安行:寻访祖居地海安凤山
再访“楠木厅”
【清明纪事】海安行:寻访祖居地海安凤山
楠木厅,虎墩崔氏十三世祖崔之四故居,现移至韩公馆。因崔之四出任云南按察司副使,不辱使命,为增进民族团结作出巨大贡献,病逝任上后,顺治帝圣谕念其“万里从征,不胜劳勤,冷署孤魂,殊堪心测”,赐予驰驿归葬海安故里。同时派员从云南运来楠木建成楠木厅,将运回的崔之四灵柩奉在厅内。继于庚子(1660年)春,派经略洪某前来为崔之四立侄为后,发丧成礼。
【清明纪事】海安行:寻访祖居地海安凤山
【清明纪事】海安行:寻访祖居地海安凤山
与崔世明在韩公馆门前留影
【清明纪事】海安行:寻访祖居地海安凤山
再访楠木厅 在楠木厅前留影 吴浩老师摄于2014年4月6日
【清明纪事】海安行:寻访祖居地海安凤山
再访“楠木厅”发现,院门左侧的“楠木厅”景点标志及室内关于崔之四的文字介绍已经荡然无存。
楠木厅,原坐落在海安镇中大街,历经300多年沧桑,数易其主,曾为海安交通旅社客房。此厅面阔,进深7檩,面积92平方米,主要木结构均为楠木,梁柱根根粗壮,用青石浅复盆柱础,鼓形石。梁架、柱、椽、门搭接处多置斗拱,大梁下置木雕荷叶墩,梁间用雕花垫承托,以透空木雕细部装饰,且内设卷棚。屋顶高脊,屋面平缓,门楣均有砖雕,门前施石踏步,整体建筑庄重而又古朴。以珍贵的楠木为主体木料,以典雅的木雕为强部装饰,这在苏中一带的居宅中确为数很少,有着较高的文物价值。1995年海安县城市改造,楠木厅被移至韩紫石故居一侧,现被“莫名其妙”并入韩紫石故居,成为“韩公馆”“格格不入”的一部分。如今,“楠木厅”的院门禁闭,“楠木厅”景点标志及关于崔之四的文字介绍已经荡然无存。令崔家人及有一点历史知识的文化人看起来,觉得海安县文化局真的没有“文化”!
【清明纪事】海安行:寻访祖居地海安凤山
楠木厅被移至韩紫石公馆一侧,院门左侧有“楠木厅”景点标志(后被没有文化的人去掉)
摄于2011年12月9日
【清明纪事】海安行:寻访祖居地海安凤山
两年多以前(2011年12月9日),东台、海安两地崔氏宗亲在清代云南按察司副使、虎墩崔氏十三世祖崔之四旧居“楠木厅”前合影 (自左自右)崔平(海安县政协办公室主任)、一良(博主)、中景(东台市政协原副主席)、益凤(东台市文化局原副局长)、益云(东台市史志办科长)、广华(海安县委史志工委科长)

【附录】崔之四“楠木厅”、陈元鉴烈士旧居成了海安“韩公馆”一部分
【清明纪事】海安行:寻访祖居地海安凤山
“韩公馆”建筑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可见海安文广新局真的没有“文化”!
楠木厅,虎墩崔氏十三世祖崔之四故居。因崔之四出任云南按察司副使,不辱使命,为增进民族团结作出巨大贡献,病逝任上后,顺治帝圣谕念其“万里从征,不胜劳勤,冷署孤魂,殊堪心测”,赐予驰驿归葬海安故里。1995年海安县城市改造,楠木厅被移至韩紫石故居一侧,现被“莫名其妙”并入韩紫石故居,成为“韩公馆”“格格不入”的一部分。再访“楠木厅”发现,院门左侧的“楠木厅”景点标志及室内关于崔之四的文字介绍已经荡然无存。
海安“韩公祠”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时,除将崔之四“楠木厅”列入其中外,还包括陈元鉴烈士旧居。据西祠胡同网友“海安一孤山”4月8日的贴子:原海安县政协文史办主任张力生说,韩公馆有数间老屋原是陈元鉴家的旧居。“海安一孤山”有《寻访海安历史上的首位烈士》一文,介绍了辛亥革命前陈元鉴在安庆炮马营起义中为国捐躯的事迹
“韩公馆”建筑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可见海安文广新局真的没有“文化”!韩紫石省长九泉之下也会感到一头雾水,莫名其妙。
<='' div=''>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