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饭堂记

 圆角望 2016-04-13

◎ 马继远 (深圳 公务员)

自读初中开始住校起,就与饭堂打交道。二十多年光阴过去,断断续续,与饭堂的缘分,至今仍在持续。今后未知的日子里,饭堂,肯定也还绕不过去。

中学时代,饭堂里吃的是真正的大锅饭,馒头用大篦子大笼盖蒸,粥汤、面条用大铁锅煮,连带我们用的碗,都是大海碗。与当时普通人家的日子一样,饭堂每天都是面条、玉米糁汤、小米粥和萝卜白菜土豆南瓜粉条等家常饭菜,鲜能吃到白大米,肉也很少见。这样的饭菜,以填饱肚子为目的,强求不得精致和味道。我因肠胃不好,又挑食,吃得相当难受。

到武汉读大学后,饭堂饭菜与中学时相比大为改观,主食以大米为主,炒菜的品种花样多,味道也不错,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单点小炒。先前中学饭堂里标配的那种大铁锅,没再看到过。开饭时,几个带着轮子的方形大铝箱,满载蒸好的大米饭摆好,师傅根据需要,往学生自带饭缸里二两四两地打饭。问题是,蒸饭师傅似乎永远不舍得多加水,米饭又干又硬,米粒都不往一块粘,有时还夹生。我自小习惯吃面食,四年大学读下来,对大学饭堂的评价就是,大米饭实在不好吃。

大学时的饭堂,已不单纯是个吃饭场所。学生们正当青春年华,除了学习,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谈恋爱。饭堂成了男生们观赏美女的好地方,这次吃饭偶然发现个美女,下次就及早过去等候,期望能再次看到。一来二去,或托人牵线,或主动搭讪,就成了情侣,成双成对,同来同往到饭堂吃饭。大概饭堂提起来总不那么浪漫,许多人回忆大学时光,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初恋是萌发在饭堂。

回家乡工作后,我仍然是孤身在市区。单位里没有职工饭堂,吃饭得自己解决。我自己倒喜欢做饭,又有充足的闲暇时间,便自己买菜来做。刚开始还好,时间一长,觉得下班后要辛苦买菜洗菜,大热的天要下厨炒菜,吃完饭还要洗锅刷碗,实在累人又麻烦。渐渐,做饭的次数越来越少,多在街上吃。这肯定不是好习惯,街上的饭菜,卫生状况总难叫人放心。

住处附近有家大型科研院所,其生活区在我住的小区对面,大门进去不远,就是他们的职工饭堂。托人帮忙,我办了一张那个饭堂的饭卡,一日三餐,终于稳定下来。这个饭堂比较卫生,在开饭时间段进去,选好饭菜,吃完后把碗碟交给保洁人员,就可以了。饭堂内挂着几台电视,吃饭时可以看新闻。这时候,我开始初步体会到饭堂对于一个“单身狗”的极端重要性。而对于那些有家室的人,饭堂同样大有好处,不想做饭时,到饭堂凑合一顿,干净又实惠;家里熬了稀饭,到饭堂买些馒头、凉菜回去,也方便许多。

孤身南下深圳,我一个人,懒得开火。幸亏单位开有职工饭堂。我每天都去吃饭,饭堂成了我的生活依靠。单位饭堂也给力,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有饭供应。平时工作日,饭菜丰富多样,味道也佳,到了吃饭高峰期,饭堂内多达数百人,排队选饭菜就要等好一会。吃饭时每桌的人都在交谈,人声嗡嗡,气氛热烈。到了周末或假期,饭堂里冷清许多,饭菜相对也逊色。不过,能有个干净便宜的吃饭地方,已经很不错了。

单位饭堂的好,不独我一人感念。一位同事离开深圳到广州工作后,念念不忘这个饭堂,时常抱怨她广州新单位的饭堂饭菜贵、不好吃,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还有一次,我们组织招聘,面试时询问对方为何报考这个单位,有应聘人员开诚布公,说她想报考我们单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曾跟熟人到这里饭堂吃过一次饭,印象特别好。

看来,饭堂好坏也是影响单位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点毫不奇怪。人活一张嘴,说到底,所有的辛苦奔波、谋生赚钱,最现实的目的,还是为挣口饭吃。对普通人,特别是在单身人口众多、生活节奏比较快的大城市,一日三餐如何解决,确是个大问题。单位的领导们,确实应该用点心思,管理好自家单位的饭堂。吃好了,员工们才能更好地出力干活呀。

饭堂吃得久了,嘴巴、肠胃也会腻歪,去吃饭时,经常还要做个思想斗争。特别是周末,到单位饭堂吃饭的人稀少,里面冷清得让人觉得自己好孤单好凄惨。可又能怎样,饭还是要吃的,出去下馆子只能偶尔为之,吃饭堂才是常态。这时候,觉得饭堂才是对自己不离不弃的伴侣,不管去或不去、喜欢或不喜欢它,开饭时间,总会有准备好的饭菜,摆在那里等候着,不冷不热。难怪,有人开玩笑,说我是娶了个饭堂做老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