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命需要3种大分子:RNA、DNA、蛋白质。目前人们认为,RNA(核糖核酸)在地球上的出现时间比DNA早。然而,在地球出现生命之前,RNA中的核糖所需的条件并未形成。那么问题来了:核糖究竟来自哪里呢? 为探究此问题,法国化学家Cornelia Meinert等人重现了早期太阳系的情况。他们在实验室里将水、氨、甲醇冷冻至-195摄氏度,即制造了一颗“彗星”。之后,他们在恰当温度下对其进行紫外光冲击,让“彗星”经历年轻恒星所产生的同类辐射。最后,他们使彗星回暖,看看它会制造出什么分子。 经过分析,他们发现了大约55种有机分子,而其中最重要、最激动人心的便是核糖。尽管这种实验已经在世界各地进行过无数次,但他们却是首次使用“多维气相色谱法”——这种新型技术能更容易探测出单分子。 实验中的冰模拟过程非常普遍,它可以发生在分子云中,也可以发生在原行星盘中。核糖很可能是首要基因材料,而研究表明,它在星际环境中的含量很丰富。同时,地球的核糖可能源于彗星或尘埃云。 不过,本研究是在实验室内完成的,也就是说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据——在真正的彗星或尘埃云中发现核糖——来支持此研究结果。此外,研究人员并不知道核糖究竟形成于何时——是加热过程还是冷却过程。 尽管研究有其局限性,但它大大推进了使我们对地球生命(以及宇宙其它星球上的生命)如何形成的理解。 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宇宙? |
|
来自: 郑公书馆298 > 《微宏观物理天空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