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谈“滞”“涩”

 johnney908 2016-04-13
浅谈气“滞”“涩”
(仅供参考)
     气涩於肝,则肝气不顺,或搠侸而疼,或成疽症,或成目疾,或成风患。诸风掉眩,皆属於肝也。
     春月木旺,常宜嘘吸为补泻之法,和其肝气。 大抵阳春初升,景物融和,当眺览园林,寻春郊外,以畅春生之气。
     气涩於心,心为一身之主,统领血海,故心血少则神不定,寝不安,百病集作。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当常呵以泄其火,吸以和其心,诸心切勿食,秽气伤我灵。夏至夜半後,地气一阴生,大热勿食冷,受寒霍乱侵,更忌房中事。大抵甚暑天,善於养心则无秋患,时当饮六一灯心汤、草蔻香茹水,饱醉勿顶风前卧,慎此则无患矣。
     气涩於肺。则肺气不清,液凝滞而生痰。诸痰膑郁,皆属肺上焦之疾,或传於大肠。秋月金旺,宜常哂吸,以和其肺气,慎勿食诸肺,则不厌其魄。时秋初夏末,热气酷甚,少贪风凉,免伤背之腧穴。中风之症,说感此也。肃杀之天,杀中有生。秋分之日,戒伤生命。大抵万物收敛,人心更要时守,勿为驰逞发扬。
     气涩於肾,诸寒收引,皆属肾水,气弱或作腰疼,水活瞳人昏暗,两耳难察律音。冬月水旺,常吐纳,按节吹气调和,会意掌心,所忌须避寒冷,最宜早卧迟升。大抵冬月敛藏气闭,至阴已极,宜节欲养一阳之初生,说阴阳交精,子午合璧,万物气微,在下不可动摇,守此则保寿无疆。
     气涩於脾,则胃口凝滞,不劷葩浔而多泻泄。久不疏通,成中满之症。诸湿肿满,皆属於睥。四季脾居土,轻呼稍宽胸,大病须服气,能伏养谷神。说脾为一身之主,气滞於内,却内五脏之患;滞於外,防疖疥之忧。皮里隔膜有积热,而内外相感,犹防疽毒,所感者七情六欲而生也。
     鳌按:《保生秘要》论五气滞涩篇,永与医道无关,然明乎此,亦可知百病之生,皆由气之滞涩。药物外,更加调养,则病可却而生可廷。
     况古云,医道通仙道,修仙之术,端由炼气炼形入手,以至变化生神。 而《素问》首卷,亦日恬淡无为,敛神内守,实以静央调养真气。《灵枢》用针灸,亦是以行气之法,起膏盲之疾。可见上古医经专从理气治患,非徒恃土石草木之药物己也。
      微哉此旨,凡医者病者安可略而不论,徒恃方药乎,故附录於此。
     气痛 三焦内外俱有病也。人身之气,周流不息,本无停止,多因七情六气、饮食劳役所郁,以致凝滞上焦则为心胸痞痛(宜枳橘汤、清膈苍莎丸,)
       凝滞中焦则为腹侸剌痛(宜木香破气散、撞气阿魏丸,)
       凝滞下焦则为疝瘕腰痛(宜四磨汤、木香槟榔丸,)
       凝滞於内则为癖积疼痛(宜化积丸、三棱散,)
       凝滞於外则为遍身刺痛,或浮肿,或侾胀(宜流气饮子、木香流气饮。)
       总而言之,何莫非气之为病哉。
【气痛症治】
      《入门》曰:人身元气,与血循环,彼横於脏腑之间,而为疼痛、积聚倂癖,壅逆胸臆之上,而为痞满、刺痛等症,皆由气结甚,为痰饮初起,宜辛温开郁行气,豁痰消积,久则宜用辛寒降火以除根。
      鳌按:本条气痛与气滞涩条相类,而有虚实之别,气滞涩为病,由於气之虚,气痛为病,由於气之实
     治诸气方十三 六味丸
    "火极似寒〔 地黄 山药 山萸 丹皮 茯苓 泽泻 四七汤
      "气结〔 半夏 茯苓 厚朴 苏叶 姜 七气汤 "又〔 半夏二钱 人叁 肉桂 炙草各七分 姜二片 补中益气汤
     "气虚〔 人叁 当归 黄芪 柴胡 升麻 陈皮 炙草 苏子降气汤
     "气逆〔 苏子 半夏 前胡 炙草 当归 沈香 虚加黄芪 ,冷加肉桂。 沉香化气丸 "又淡黄岑 大黄 白术 沉香 竹沥、姜汁丸,朱砂为衣,每服一钱。
      "气收〔复元通气散 "气不宣通〔 大茴香 穿山甲 延胡索 白丑 木香 炙甘草 陈皮 大七气汤
      "气聚 〔 莪术 青皮 陈皮 陈皮 桔梗 香附 藿香 甘草 肉桂 益智仁顺气散 "痰塞〔 人叁 茯苓 白勫 白芷 青皮 陈皮 乌药各一钱 香附二钱 炙草五分调气散 "又〔 白蔻仁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二分 藿叶八分 砂仁四分 炙草七分 盐少部星香散 "又〔南星 木香 加姜木香化滞汤
      "总治气郁〔 枳实 当归 柴胡 木香 陈皮 草蔻仁 香附甘草 半夏 红花 胸满加枳壳、桔梗、砂仁,腹胀加厚朴、枳实,小腹痛加青皮、尖槟榔,易怒加黑山栀、柴胡,气痛加乌药,热加黑山栀。治中气方三八味顺气散
     "中气〔 人叁 白术 白芷 茯苓 陈皮 青皮 乌药各七分 甘草三分木香顺气散 "又〔 陈皮 青皮 乌药 香附 半夏 枳壳 厚朴各一钱 木香 砂仁各五分 肉桂 乾姜 炙甘草各三分 加生姜三片四七汤 "又〔 半夏二钱 赤苓一钱六分 厚朴一钱二分 苏叶八分 姜三片 枣二枚治上气方三苏子降气汤
    "上气〔 半夏僸 苏子各一钱 肉桂 陈皮各七分半 当归 前胡 炙甘草 厚朴各五分 加生姜 大枣 苏叶沉香隆气汤 "又〔 香附四两 炙甘草一两二钱 砂仁五钱 沉香四钱 共末,每二钱,苏叶,盐汤下。快气汤 "又〔 香附三两五钱 砂仁八钱 炙甘草四钱 共末,每一钱,盐汤下。
     治下气方一七气汤 "下气〔 半夏三钱 人叁 肉桂 炙草各七分 姜三片治短气方二加味生脉散
    "短气〔 人叁 麦冬 五味子 阿胶 白术 陈皮拯阴理痨汤 "又〔 酒姜汁炒生地 归身 麦冬 五味 人叁 白芍 炙草莲子 薏苡仁 牡丹皮 橘红治少气方三四君子汤
     "少气〔 人叁补肺扶元 白术 茯苓渗湿降气 甘草补胃和中人叁黄 汤 "又〔 人叁二钱 黄 白术 陈皮各一钱 当归 茯苓 炙草各五分 姜三 枣二益气丸 "又〔 人叁 麦冬各七钱 陈皮 炙草各五钱 五味二十一粒 水浸和油烧饼丸。治气逆方二退热清气汤
       "气逆〔 柴胡 陈皮 赤苓各一钱 半夏 枳壳各八分 便香附七分 川芎 砂仁各五分 木香炙草各三分滋阴降火汤 "又〔 白芍一钱三分 当归一钱二分 熟地 天冬 麦冬 白术各一钱 生地八分 陈皮七分 蜜炒知母 蜜炒黄柏 炙甘草各五分 姜三 枣二治气郁方四交感丹
       "气郁〔 香附一斤长流水浸三日炒 茯神四两 蜜丸,弹子大,每丸细嚼,煎降气汤下。降气汤 "又〔 香附 茯神 甘草各一钱木香匀气散 "又〔 藿香 炙草各八钱 砂仁四钱 沉香 木香 丁香 檀香蔻仁各一钱共为末,每用二钱,加生姜三片、紫苏叶五片、食盐少部,煎汤调下。上下分消导气汤 "又〔 枳壳 川芎 桑皮 桔梗 赤苓 厚朴 青皮 香附各二两 半夏 泽泻 木通 槟榔 麦芽 瓜蒌仁 姜汁炒黄连各一两 炙甘草三钱共末,每一两加姜三片煎服。或神僸糊丸,白汤下七八十丸亦可,名分消丸。治气滞涩方四调气散 "先调〔 蔻仁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二分 藿叶八分 砂仁四分 炙草七分 盐少部木香化滞汤 "又〔 枳实 当归 柴胡 木香 陈皮 草蔻仁 香附 甘草 红花 半夏补中益气 "後补〔 益气丸 "又〔 人叁 麦冬各七钱 陈皮 炙草各五钱 五味二十一粒 水浸油饼丸。治气痛方十枳橘汤
     "上焦痞痛〔 枳壳一钱半 陈皮八钱 姜四片 煎服。郁甚,加姜黄少部。清膈苍莎丸
     "上焦湿热郁痛〔 苍术一两 便香附一两半 黄连 黄岑各五钱共为末,用红熟瓜蒌同捣为丸,梧子大,每服五七丸。木香破气散 "中焦气痛〔 香附四两 乌药 姜黄各二两 炙甘草 木香各五钱 每末二钱,盐汤。撞气阿魏丸 "又〔 莪术 丁香 青皮 陈皮 川芎 炙草 茴香各一两 砂仁 肉桂 白芷各五钱 胡椒二钱半 阿魏二钱半酒浸一夜打糊 生姜四两切片用盐一两淹一夜炒至褐色 共为末,以阿魏糊丸,芡子大,朱砂为衣,每取三丸,空心细嚼,姜、盐汤下。亦治一切气痛。四磨汤
      "下焦气痛〔 枳实 乌药 槟榔 沉香 虚者以人叁代枳实。木香槟榔丸 "又〔 大黄四两 黑丑 黄岑各二两 木香 槟榔 黄连 当归枳壳 青皮 便香附 陈皮 莪勫 黄柏各一两 水泛丸,开水下五七十丸。亦治湿热痞痛。化积丸
       "内痛〔 三棱 莪勫 阿魏 海浮石 瓦楞子 香附 雄黄 五灵脂苏木 水丸。三棱散 "又〔 三棱八钱 川芎四钱 酸煨大黄一钱流气饮子
       "外痛〔 大腹子一钱 陈皮 赤苓 当归 白芍 川芎 黄 半夏 枳实 甘草 防风各七分半 苏叶 乌药 青皮 桔梗各一钱半 木香二分半 姜三 枣二木香流气饮 "又〔 陈皮一钱 藿香 木香 厚朴 青皮 香附 麦冬 沉香白芷各七分半 白术 肉桂 木通 槟榔 苏叶各六分 草蔻仁 甘草各五分 大腹皮 人叁 莪勫 半夏 丁香皮 赤苓 石菖蒲 各三分 姜三、枣二,水煎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