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羽杀了张飞全家,然后他们结义了

 快乐老年435 2016-04-13

作者:龚令民

桃园结义一直以来就是各种文学作品歌颂的题材,罗贯中《三国演义》开篇就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关羽杀了张飞全家,然后他们结义了,这样的《三国》你能接受吗?

就这样三人成了生死兄弟,之后所发生的事大家都熟悉,这三人也基本做到了誓言中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但是不知各位想过没有,要去打天下了,他们的家小怎么办?

《三国演义》为求干脆,没给他们安排家小,三人都是光棍一条。刘备出场就是28岁的大龄青年,关羽是在河东解良杀了人的跑路混混,张飞倒是有个庄园,但没听说他有啥家室。但是在明人编写的杂剧《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中,关羽和张飞不仅有老婆而且有孩子,所以在结义之后,起事之前,如何安排家小就成了问题:

刘关张三人在青口桃源洞一见如故,于是三人打算共谋大事。这时,刘备对关张二人说:“我独自一身,你二人有老小挂心,恐有回心。”关公道:“我坏了老小,共哥哥同去。”张飞道:“你怎下得手杀自家老小?哥哥杀了我家老小,我杀了哥哥底老小。”刘备道:“也说得是。”

关羽杀了张飞全家,然后他们结义了,这样的《三国》你能接受吗?

于是,张飞跑到关羽老家杀死关家大小18口,关羽则杀了张飞全家。之后,这三人转身回到桃源镇,前往兴刘山一座,替天行道做将军。

这是一个在我们今天看来十分诡异的故事,完全不可理喻。同样的故事不独《三国》有,《水浒》也有。

类似的情节该书有三处,一处是第三十四回:“镇三山”大闹青州道,“霹雳火”夜走瓦砾场。为赚取霹雳火秦明上山。宋江用计假冒秦明名号烧杀抢掠,害死无辜群众数百,结果惹恼了青州知府慕容,把他一家老小杀了。最后秦明无奈,不得不反。见面时,秦明和宋江有段对话。

关羽杀了张飞全家,然后他们结义了,这样的《三国》你能接受吗?

秦明说“你们弟兄虽是好意,要留秦明,只是害得我忒毒些个,断送了我妻小一家人口。”宋江答道:“不恁地时,兄长如何肯死心塌地?”

第二处是第五十回: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这回上山的是扈三娘。扈三娘本来和祝家庄的祝彪有婚约,但宋江打祝家庄的时候,扈三娘被捉,兄弟扈成为救妹妹,与宋江达成协议,扈家庄与梁山结成战略伙伴,不再对抗,另如有祝家庄人投奔扈家庄,扈成就将他抓起来交给宋江。

后来祝家庄被攻破,祝彪逃往祝家庄,扈成果然将其捉住,欲送梁山。这时,李逵来了“只一斧,砍翻祝彪头来,庄客都四散走了。李逵再轮起双斧,便看着扈成砍来。扈成见局面不好,投马落荒而走,弃家逃命,投延安府去了。……且说李逵正杀得手顺,直抢入扈家庄里,把扈太公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留一个。”

关羽杀了张飞全家,然后他们结义了,这样的《三国》你能接受吗?

第三处是第五十一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美髯公”误失小衙内。为了赚取朱仝上山,吴用想来想去最后用了一条毒计。七月十五日盂兰盆大斋之日,年例各处点放河灯。朱仝带着小衙内出去玩,结果小衙内被李逵带走活劈。

书上说,朱仝抢近前来问道:“小衙内放在那里?”李逵唱个喏道:“拜揖节级哥哥,小衙内有在这里。”朱仝道:“你好好的抱出小衙内还我。”李逵指着头上道:“小衙内头须儿却在我头上。”朱仝看了,又问小衙内正在何处。李逵道:“被我拿些麻药,抹在口里,直拖出城来,如今睡在林子里,你自请去看。”朱仝乘着月色明朗,径抢入林子里寻时,只见小衙内倒在地上。朱仝便把手去扶时,只见头劈做两半个,已死在那里。

可以说这三个怎么看怎么不顺眼的故事跟前面关羽张飞互杀全家的故事如出一辄。只是后来关羽张飞互杀全家的故事被罗贯中直接修改成两人均无家小,解决问题。而《水浒传》中的三个故事,施耐庵费尽心思,都给他们一人圆个一个场。

关羽杀了张飞全家,然后他们结义了,这样的《三国》你能接受吗?

秦明安排了一门婚事,花荣的妹妹。朱仝安排了一顿咆哮,找李逵拼命。扈三娘安排了一段安慰,宋江把李逵骂了一回,将功折过,三娘嫁给王英,另组新家。我们如今回头看,这三个场其实圆得十分蹩脚,这也是很多人读小说读到这里气闷的原因。

那么为何在这两本经典小说里会出现类似在后人看来很不好理解的故事呢?

小编觉得,一切还得从两本小说的源头讲起。因为二书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而且正式成书之前已经有很多类似故事流传,不同的故事反映了作者不同的世界观。罗贯中和施耐庵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再加工,再提炼,所以在情节的取舍和拼凑方面就难免出现各种观念的不统一,于是也就有了后人很不好理解的故事和情节,话说回来,这样的情节其实在特定的读者和作者那里是非常好理解的,而且还可能是非常受欢迎的。

关羽杀了张飞全家,然后他们结义了,这样的《三国》你能接受吗?

所以鲁迅在《三国演义论集》中说过一段话“这不仅与作家的具体的时代感受有关,而且往往是作家的世界观的全部复杂性的反映。”

套用到这里,为什么《花关索传》中会有如此诡异的故事。而最后罗贯中又没有采用。小编觉得,可能《花关索传》的作者对于罗贯中来说,更是行走江湖的底层艺人,属于社会游民。所以他在创作故事的过程中,或者说在他的世界观里,并不受太多的传统观念束缚,反映了更多的游民群体的意识。

关羽杀了张飞全家,然后他们结义了,这样的《三国》你能接受吗?

而罗贯中毕竟是一正统文人,所以他的世界观里无法接受关羽张飞互杀全家的事,于是他经手之后,加以了改造。同样的,水浒的三个故事。可能最初也只是流传在江湖上,街头巷尾的讲书人口中。讲书人面对的听众和他们的世界观里对这类事情也没有觉得特别的大惊小怪。

如果认可了这个逻辑,那么古典小说中那些奇奇怪怪的情节可能就很容易理解了。

(本人郑重声明,本号所有文章均系本人原创,所选图片皆出自网络,在此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